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管理》课堂研讨式教学是在《企业管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析、讨论一系列相连、相关的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企业管理》知识的深化、内化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加强合作的群体精神,进一步完善学生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体系。
一、研讨式教学的优点和现实意义
第一,研讨式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管理》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企业管理》的热情,使其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去学习,去认识世界,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兴趣和求知欲是进入科学创造大门的最好向导,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在驱动力。研讨式教学正是通过教师适时、适度启发,让学生在积极讨论的氛围中,在激励作用的重复、积累中,培养起对《企业管理》学习的热情和渴望。实际的教学经验表明,从培养学生兴趣的角度来看,研讨式教学远比传统的灌输式和复述式教学更有效果。
第二,研讨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针对教师的预设问题,预习教材,查阅资料,通过综合、归纳相关《企业管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达到了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和提高的效果。利用研讨式教学法,使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求知技能。这正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径。
第三,研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分析、概括、表达等诸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学生在对已得的相关资料的遴选、归纳、整理以及课堂研讨时陈述观点、说服他人的过程中,充分培养、锻炼了自己的基本思维能力和表达等能力,同时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灵活运用、深入探讨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既不盲从前人,也不迷信权威,使学生的求新、求变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第四,研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追求真理、尊重他人,积极竞争、互助合作等优秀个人品格的形成。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够积极主动表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可以学会理解、尊重他人,倾听不同见解,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宽厚和吸纳真理的健康品格,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研讨式教学在实行时要注意的环节
第一,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开放性、探索性和可行性。课堂所要研讨的问题,一般而言是在课前设计好的,个别问题是针对学生在课堂分析、讨论时,教师或学生随机补充提出的。备课中预见性问题的针对性是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体现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开放性是指所设问题的条件、解答途径和结论应有一定的发散性和不确定性。探索性是指在设问时要使问题具有启发性和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探索和深入思考。可行性是指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涉及的知识范围适中,避免题目过于空泛和艰涩。
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表现出耐心、赞赏及鼓励等品质,同时更应当高度重视启发、引导的适时性和适度性。首先是适时性,教师既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酝酿、发挥的时间,同时又要及时加以启发引导,这样既可避免出现放羊式等课程失控现象,又可避免冷场局面。其次是适度性,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使自己的语言能够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有助于学生的思索和讨论,又要避免教师越俎代庖,出现一言堂,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教学过程中始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勇于参与和创新求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对于学生的创新见解要及时肯定;对学生不完善、甚至不正确的观点也要加以宽容、保护和引导。不要怕学生在学习和研讨中出错,而要帮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当成是掌握知识、磨练意志、完善自我的教训。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要信任学生的主体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主体权益。
第四,研讨式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对教师节奏掌握、局面控制、交流归纳等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当好课堂研讨的策划者、民主氛围的营造者、创新思维的挖掘者,这样才更能体现出研讨式教学的诸多长处。研讨式教学的可行性和现实性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重视,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提高,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高级技工学校)
一、研讨式教学的优点和现实意义
第一,研讨式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管理》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企业管理》的热情,使其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去学习,去认识世界,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兴趣和求知欲是进入科学创造大门的最好向导,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在驱动力。研讨式教学正是通过教师适时、适度启发,让学生在积极讨论的氛围中,在激励作用的重复、积累中,培养起对《企业管理》学习的热情和渴望。实际的教学经验表明,从培养学生兴趣的角度来看,研讨式教学远比传统的灌输式和复述式教学更有效果。
第二,研讨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针对教师的预设问题,预习教材,查阅资料,通过综合、归纳相关《企业管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达到了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和提高的效果。利用研讨式教学法,使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求知技能。这正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径。
第三,研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分析、概括、表达等诸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学生在对已得的相关资料的遴选、归纳、整理以及课堂研讨时陈述观点、说服他人的过程中,充分培养、锻炼了自己的基本思维能力和表达等能力,同时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灵活运用、深入探讨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既不盲从前人,也不迷信权威,使学生的求新、求变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第四,研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追求真理、尊重他人,积极竞争、互助合作等优秀个人品格的形成。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够积极主动表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可以学会理解、尊重他人,倾听不同见解,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宽厚和吸纳真理的健康品格,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研讨式教学在实行时要注意的环节
第一,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开放性、探索性和可行性。课堂所要研讨的问题,一般而言是在课前设计好的,个别问题是针对学生在课堂分析、讨论时,教师或学生随机补充提出的。备课中预见性问题的针对性是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体现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开放性是指所设问题的条件、解答途径和结论应有一定的发散性和不确定性。探索性是指在设问时要使问题具有启发性和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探索和深入思考。可行性是指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涉及的知识范围适中,避免题目过于空泛和艰涩。
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表现出耐心、赞赏及鼓励等品质,同时更应当高度重视启发、引导的适时性和适度性。首先是适时性,教师既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酝酿、发挥的时间,同时又要及时加以启发引导,这样既可避免出现放羊式等课程失控现象,又可避免冷场局面。其次是适度性,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使自己的语言能够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有助于学生的思索和讨论,又要避免教师越俎代庖,出现一言堂,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教学过程中始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勇于参与和创新求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对于学生的创新见解要及时肯定;对学生不完善、甚至不正确的观点也要加以宽容、保护和引导。不要怕学生在学习和研讨中出错,而要帮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当成是掌握知识、磨练意志、完善自我的教训。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要信任学生的主体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主体权益。
第四,研讨式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对教师节奏掌握、局面控制、交流归纳等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当好课堂研讨的策划者、民主氛围的营造者、创新思维的挖掘者,这样才更能体现出研讨式教学的诸多长处。研讨式教学的可行性和现实性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重视,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提高,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