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朗读,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er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质的范读、有序的导读、有效的研读、有智的评读,引导学生有效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不断优化朗读训练,真正发挥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让我们的阅读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优化 朗读 阅读教学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表现为有声的情感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过程。”如何让朗读回归课堂,如何让朗读更有效,如何通过优化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重视的问题,更是有效阅读教学对朗读的殷切呼唤。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近,笔者探究了数十堂公开课的朗读教学环节,发现每位教师还是比较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的。但细究起来,又发现很多时候朗读环节的设置成为了课堂环节的一种过渡手段和点缀。具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朗读时间不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还有多媒体资料在课堂的大量应用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5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往往连5分钟都不到,朗读练习是来也来去匆匆,如蜻蜓点水,且又点过无痕。
  (二)追求形式无实效
  在听了很多堂公开课后,我发现为了让课堂所谓的创新起来,让学生学习热情积极高涨起来,很多教师在朗读形式上大做文章。如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有些甚至效法合唱中的重唱法让男女学生采用重读法,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甚至担心赶不上节奏而抢拍,以致朗读越来越快,与课文内容完全脱节。
  (三)指导方法不到位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这样引导学生:请你把那种愤怒读出来,请你把那种喜悦读出来,请你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或者请你带着悲伤的语气来读。愤怒和喜悦怎么才能读出来?什么样语气才能表达轻松?又是什么样的语气表达悲伤?这些教师却不予明确指导,这种缺乏方法的朗读,恐怕学生读完了也是一无所知,又有何实效可言呢?
  (四)评价单一无意义
  有些教师评价语言缺乏变化,针对性差,堂堂语文课都采用,总是以“你读得太低了”“你读得不够流畅”“你读得不到位”“你读得很好”“你读得太棒了”等来评价学生的朗读。有次听一位教师上课,当一位学生读好老师刚要评价时,下面几个调皮的学生早在那评价开了“很好”“很不错”,上课的老师尴尬的评了那一句“确实很好”后,就再无其他好在哪里等实质性的点评了。而这种过于单调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感到厌烦,对被评价者与评价者都无益处,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更不会起到丝毫的作用。
  二、优化朗读的途径
  如何让我们的朗读落到实处,如何优化课堂朗读,让朗读真正在阅读教学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有质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讲课时的情景曾说道:“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于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可见,教师高水平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之深,对课堂教学意义之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同学所进行的范读应要做到语言准确、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特别像《电颂》和《郭沫若诗两首》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有序的导读,能取得有效的阅读效果
  学生的语言能力正是一个“读准读通读流利——初步感知文本——有感情朗读——对文本产生新的感受——进一步有感情朗读——进一步对文本产生新的感受……”的过程。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每一次朗读都有新的收获、新的体验,每一次的感情投入,都必有新的感悟。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应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因此,教师在朗读训练中绝不可急于求成,而要引导学生由易而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1.一读为粗读──读正确
  学生初次接触文本的朗读,要做到不读错字、不加减字,准确地朗读。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阶段,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发现疑难困惑,形成对课文整体感情基调的初步把握。教师在这一环节一定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读前强调“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字字响亮”,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坚实的铺垫。
  2.二读为品读──读重点
  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进入对文本的重点读,理解文本,以中心问题带动重点词句或重点语段的品读与积累。这个层次中,学生品析文章的句段,感知课文形象,体味节奏韵味,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自然而然地就能以恰当的语调、感情再现文章的内容。重点段落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用词准确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大的句子等等。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学生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三读为赏读──读情感
  这个层次是对上个层次的深化、延伸。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拓展文章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让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作品的精髓与内涵,与文中的人、事、物融为一体。经过这样反复读,学生已将文章之意了然于心,这时的朗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的“再创作”。
  (三)有效的研读,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理解文章内容是朗读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理解了文章内容,才有可能通过朗读准确地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朗读又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作为学习语文的一个窗口,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整体的把握也会更加准确。从另一个角度讲,朗读也是讲解,而且朗读形成的信息刺激程度甚至超过讲解,比讲解更具体、生动、深入。
  听过省优秀教师杨聪老师的课的人都会被他那扎实、灵动、有趣的教学风格所折服。而印象最深的是他在上虞市上的一堂展示课《河流的秘密》。当杨老师在讲授夏季河流的精神一重点段落时,对此段的文字未做只字点评,而是指导学生把这段读了八遍。这一教学环节让台下听课的一百多位老师在佩服杨老师的创新教学胆量的同时,更引起了一线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思考与重视。杨老师在说课时也着重提到:“对个别语段的领会,不应该采用讲解方式教学,而采用反复朗读的方式会更直观更有效。”
  (四)有智的评读,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一个好的教师要针对读的效果,运用自己巧妙的、机智的语言来恰到好处地鼓励性地评价、点拨学生。
  1.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在如今的课堂上,其实最深入人心的是不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的朗读作出反馈。如在学生朗读时,我较多运用激励性、建议性、丰富多彩的语言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朗读以鼓励表扬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对朗读的不足之处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其愉快地接受,取得进步。如:“你真有毅力,经过几次的读,终于一字不错的把这段读通了!”“你读得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如果把“我”的愤怒之情读出来会更精彩!”“你读得真投入,你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多么宁静的月夜啊!” “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
  鼓励和表扬是教育法宝,它们对学生无疑是一剂兴奋剂,有了这种热情,课堂上的朗读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2.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课堂上朗读评价采用灵活的形式,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让读得好的学生说说读的时候是怎样处理文本的。如果学生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各自的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尤为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所起的潜移默化作用,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质的范读、有序的导读、有效的研读、有智的评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地朗读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因此,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不断优化朗读训练,真正发挥朗读在阅读教学中作用,使阅读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吴冰,《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原则和方法》,2005.3
  [2] 《梁实秋文集》,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
其他文献
历史学家认为: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当初盛装的是先人驱寒避邪的美酒。几千年悠久历史,中华民族的酒文化真可谓源远流长。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如果是计划经济时期,糖酒供
10月11日,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在昆明召开。会议提出,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切实把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不断推向新水平。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课间活动中“互助式活动”的特色、“互助式活动”的方法及两种“互助式活动”模式,指出了“互助式活动”对提高大课间活动质量,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技能、走向社会课堂、实现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的整体目标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大课间 互助式 活动 合作 交往    在我国,体育课堂虽然较为开放,但从课堂结构上来说还是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为主,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同伴的长期鼓励和支持。教学
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听觉艺术,有过耳即逝的特点,所以很难描摹,然而古典文学中有些诗文对音乐的描写却很精彩,其描写方法很值得借鉴。  一、运用贴切的比喻,以声写声  这种方法即指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的声音。如《琵琶行》中的一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把粗重之声喻为急雨,轻细之声喻为私语,流利之声喻为间关莺语,凝滞之声喻为泉流冰下。大弦的嘈嘈和小弦
在商业活动中,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经营的商品质量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外,商业环境管理质量也应适合消费者的需要。现代化的环境管理质量是商业服务质量的进一步完
A lady once stayed in a first class hotel that faced a park. Her drivercalled for her at eleven every morning. As he helped her into the car oneSaturday morning, she noticed a man in rags on a bench a
作为LED灯泡系列“E—CORE”的新产品.东芝照明技术开发出了代替普通白炽灯、拧进灯座即可使用的“普通灯泡型4.3W”灯泡.并将于3月18日上市。共有灯泡色和白色2种款式。
AIM: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genistein on metastasis of MHCC97-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and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METHODS:
教师上课的任务,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传授知识技能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在诸多的能力培养中,教会学生学习和思维又是最重要的。对于如何
AIM: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Pakistan, and the genotype distributio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