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安全:“震”出的教育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kai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学校教育留下了诸多思考,而今天当务之急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校园生命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问题。近几年青少年学生的非正常死亡率居高不下,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视并积极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
  
  宣传教育力度要加大,教育内容要细化、深化,教育形式要新化
  
  1.要教育学生深刻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增强珍爱生命的自觉性。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命不属于个人,它属于社会,每一个人都应当珍重生命,任何人都没有任意处置或放弃或践踏自己的生命或别人的生命的权力。古代《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夫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们要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父母给了你生命(儿女的生日就是“母难日”),社会给了你成长、求学的条件,你要充分认识并勇于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包括对家庭的、亲友的、他人的和国家的责任——社会给了我们太多的爱,我们要把爱的火把传递下去。
  2.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安全无小事。安全教育的警钟要时时鸣响,学生的安全意识要不断强化。安全问题,讲得再多也不为过,一刻不讲就是错。
  3.安全教育的内容要细化、深化。要让学生树立“安全知识就是生命”的观念。要全面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包括行路、用电、防溺水、体育活动、做实验、翻越校园墙头或教学楼护栏、饮食饮水、预防传染病、狗咬猫抓、人际关系处理、打架斗殴、用火(特别是寝室熄灯后点燃蜡烛)等等,教给学生防范伤害的知识和遇到侵害时的自救、互救、求救的知识,包括拨打110、119、120等的知识。此次汶川地震中就有不少运用所学防震知识保全了生命的鲜活例子。
  心理教育必不可少,尤其是要加强挫折教育。现在的学生都是80后、90后以及本世纪出生的,家庭子女少,物质生活条件优越,抗挫折能力差。加之社会思潮多元化,思想不成熟的他们,看问题简单化,易偏激,一旦受挫,往往放大“灾难”,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而走极端,轻易抛弃生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观察学生心态,主动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及时排解、疏导心理障碍,使其坚定信念,沿着健康轨道前行。人生的道路总会有坎坷,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而不是逃避生活的借口。面对挫折,要学会坚持、坚韧、坚强。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往前走,这才是智者、勇者、仁者。5月18日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募捐活动现场,面对震灾可能失去双亲的残酷现实,北川中学高三女生白琳含泪说道:“如果我的父母还活着,我要好好学习,让他们好过;如果我的父母不在了,我将重建家园,祭奠他们的亡灵。”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健康的心灵啊!
  4.教育形式传统与创新并举,突出实效,重在培养能力教学生学会生存。安全知识教育常见的形式有黑板报、校园广播、专刊、印发小册子、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都是平时行之有效的做法,且容易操作,可以经常使用。要想将静态的安全知识发挥其实际作用,非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可。比如“模拟演练”就是一种可取的形式,学生经过怎样使用灭火器、怎样救助溺水者、怎样防煤气中毒、怎样躲避地震的“实弹”操作,可以真正把间接的知识内化为运用能力(法制教育中的“模拟法庭”就备受学生欢迎)。汶川地震时富兴小学的一个六年级学生就是运用老师课堂上讲过的防震知识指导全班同学躲避在墙角、课桌下,从而减少了伤亡。这就是素质教育。学校教育不能只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转,考什么教什么,教出的学生高分低能,不会生存。
  
  校园安全管理要跟上
  
  1.安全隐患(包括危房危墙、电线老化、教学楼护栏、体育设施、池塘水沟、教师寝室的吊扇、食堂商店的食品等等)排查要常规化、制度化,做好记录建立台帐。
  2.加强考勤(包括教室内的正课、早晚自习课、夜间寝室床铺检查,设立生活老师陪寝)至关重要,发现缺勤要在第一时间找到缺席学生,弄清原因和学生所在位置(场所),有病的送去治病,在家的叮嘱家长监护,在网吧或其它不适宜场合的要及时劝回。该联系家长的要及时联系。防止两头不见人、打架斗殴、夜不归宿等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恶性事件发生。
  3.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如集体中毒等,要能够快速、有序、有效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5·12”地震中,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黄坝驿乡中心小学地震来临时,全体教师立即行动起来,按平时应急训练要求,奔到不同位置组织、疏导学生迅速有序向操场转移,伤亡极少。
  4.认真开设心理健康课,不能随意减少课时甚或砍掉该课程。也可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开办心理咨询日活动。
  5.各科教师都要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全面落实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三维目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元素,有机渗透生命教育,形成人人敬重生命、珍爱生命、重视安全的校园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
  6.建立安全教育和管理网络,强化责任制。签订责任书,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教职员工。形成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人人有责的局面。■
  (作者单位:安徽宿州市埇桥区祁县中学)
其他文献
咪唑并[1,2-a]吡啶是许多药物分子的核心骨架,其衍生物具有镇静催眠、抗肿瘤、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本论文以铜催化C-H键活化合成咪唑并[1,2-a]吡啶衍生物为研究目标,通过选择性活化咪唑并[1,2-a]吡啶3位C-H键,发展了三个咪唑并[1,2-a]吡啶羰基化反应和一个咪唑并[1,2-a]吡啶自身偶联反应。丰富了咪唑并[1,2-a]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提升了化合物的多样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B)是从传统中药北五味子中提取获得。已有研究发现它可以清除肝细胞中的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并可提高肝细胞中抗氧化物酶的表达,但它在皮肤紫外防护的研究中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实验以五味子乙素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抑制UVB对皮肤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目的:探讨SchB抑制UVB对HaCaT、FB细胞的损伤,并初步研究其保护机制。方法:1体外UVB损伤模型制作及
在关节炎、肝纤维化等炎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巨噬细胞活化分泌炎症因子是其发病的主要特征,而抑制巨噬细胞的活化是抗炎免疫治疗的关键环节。作为细胞因子转导的抑制分子—SOCS1,在组织损伤和炎症性疾病的抑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各种类型的肿瘤中,SOCS1的失活都与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有关。为了更进一步研究DNA甲基化在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中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通过离体观察SOCS1基因在小鼠腹腔
目的:创面的修复需要各类细胞,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ECM)和蛋白质之间相互协调,这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各个环节相互重叠,相互作用。创伤敷料是治疗创面的一种主要治疗方式,敷料可
面对不同的新聞现场,面对千变万化的拍摄对象,总会有拍摄感人的艺术作品的激情。当摄影者确定了要表现的主题后,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安排和处理摄影画面的构图。每个摄影者都知道构图是多么重要、多么关键。因为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作品是否能实现作者的构思,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情感。  构图(Composition)是造型艺术的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也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