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少国家把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提到了教育目标的高度,看作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怎样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能力;观察;动手;思维;识记
就化学课而言,其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多方面的,比如对各种化学符号和用语的认识、识记、书写和使用能力;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思考、理解、判断、推理和运用能力;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记忆、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使之结构化,系统化的能力;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和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运用化学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进行化学计算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概括为四种主要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识记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需要学生观察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实验中仪器的连接、操作方法、实验中发生的颜色变化、沉淀或气体的生成以及声、光、电、热等现象,还有教学中所使用的直观辅助材料,如图表、模型等,都是观察的对象。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思维活动形成化学概念、了解化学原理、认识物质的性质或了解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细心捕捉各种直观现象,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二、动手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新编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各年级、各类实验技能均有明确的要求,分成“练习”、“初步学会”和“学会”三个层次在教学中具体落实。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一般过程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再到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要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严格操作,细心观察的科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只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化学实验,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形成较强的实验能力。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化学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跨越时空的想象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
思源于疑。积极的思维活动源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在化学教学中,诱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问题,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比较、联想、演绎或推理等思维过程,求得知识,加深理解。例如化合价是初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基本概念,但是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由于基础普遍较差,因此高一讲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是化合价的升降,化合价为什么会升降?是因为有电子得失)时,还需要对这一部分加以复习。可依下列问题设计复习程序:什么是化合价?化合价有哪些应用?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为什么通常显负价?化合价的数值及符号跟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主要由原子结构的哪一部分决定?等等。这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使有关化合价的知识融会贯通,连成一体,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化合价的定义,理解相对比较深刻,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灵活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识记能力的培养
人的智力结构主要由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所构成,其中记忆是智力活动的“仓库”,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途径主要有:
(一)教学中要使学生各种感官并用,形成“多通道”记忆
人类是靠各种感官认识事物的。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依靠听觉获得的知识只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就能记忆65%。因为多种感官同时接受知识,就可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很多“同一意义”的痕迹,从而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人们在识记客观事物时,以识记实物效果为最佳,彩色照片效果次之,语言表达效果最差。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实验装置、操作方法、实验现象等,尽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图表、音像等视听工具,做到声形并举,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性,接受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增强记忆。
(二)提示联系,总结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学生普遍反映,化学知识零碎、繁杂,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容易遗忘。怎样才能把浩繁的化学知识记住?重要的方法是找出联系,总结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种记忆化学知识的方法,需要通过日常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例如,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是物质的性质,教学中要经常注意提示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概念、理论的联系,与组成、结构、用途、存在的联系。对这种联系认识的越清楚,理解的越深刻,记忆就越牢固,运用起来也越自如。从生理上讲,理解了的东西,反映到大脑就富有条理性,容易同大脑中已有的经验结合成信息链,有助于记忆痕迹的巩固。经过理解记忆的事物,即或一时遗忘,还可以通过推导回忆起来。
此外,联想、类比、缩略等方法也都能帮助学生认识本质、辨别异同、抓住关键,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教师能经常地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记忆能力的发展。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能力;观察;动手;思维;识记
就化学课而言,其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多方面的,比如对各种化学符号和用语的认识、识记、书写和使用能力;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思考、理解、判断、推理和运用能力;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记忆、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使之结构化,系统化的能力;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和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运用化学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进行化学计算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概括为四种主要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识记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需要学生观察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实验中仪器的连接、操作方法、实验中发生的颜色变化、沉淀或气体的生成以及声、光、电、热等现象,还有教学中所使用的直观辅助材料,如图表、模型等,都是观察的对象。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思维活动形成化学概念、了解化学原理、认识物质的性质或了解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细心捕捉各种直观现象,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二、动手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新编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各年级、各类实验技能均有明确的要求,分成“练习”、“初步学会”和“学会”三个层次在教学中具体落实。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一般过程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再到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要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严格操作,细心观察的科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只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化学实验,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形成较强的实验能力。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化学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跨越时空的想象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
思源于疑。积极的思维活动源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在化学教学中,诱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问题,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比较、联想、演绎或推理等思维过程,求得知识,加深理解。例如化合价是初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基本概念,但是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由于基础普遍较差,因此高一讲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是化合价的升降,化合价为什么会升降?是因为有电子得失)时,还需要对这一部分加以复习。可依下列问题设计复习程序:什么是化合价?化合价有哪些应用?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为什么通常显负价?化合价的数值及符号跟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主要由原子结构的哪一部分决定?等等。这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使有关化合价的知识融会贯通,连成一体,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化合价的定义,理解相对比较深刻,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灵活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识记能力的培养
人的智力结构主要由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所构成,其中记忆是智力活动的“仓库”,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途径主要有:
(一)教学中要使学生各种感官并用,形成“多通道”记忆
人类是靠各种感官认识事物的。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依靠听觉获得的知识只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就能记忆65%。因为多种感官同时接受知识,就可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很多“同一意义”的痕迹,从而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人们在识记客观事物时,以识记实物效果为最佳,彩色照片效果次之,语言表达效果最差。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实验装置、操作方法、实验现象等,尽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图表、音像等视听工具,做到声形并举,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性,接受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增强记忆。
(二)提示联系,总结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学生普遍反映,化学知识零碎、繁杂,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容易遗忘。怎样才能把浩繁的化学知识记住?重要的方法是找出联系,总结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种记忆化学知识的方法,需要通过日常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例如,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是物质的性质,教学中要经常注意提示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概念、理论的联系,与组成、结构、用途、存在的联系。对这种联系认识的越清楚,理解的越深刻,记忆就越牢固,运用起来也越自如。从生理上讲,理解了的东西,反映到大脑就富有条理性,容易同大脑中已有的经验结合成信息链,有助于记忆痕迹的巩固。经过理解记忆的事物,即或一时遗忘,还可以通过推导回忆起来。
此外,联想、类比、缩略等方法也都能帮助学生认识本质、辨别异同、抓住关键,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教师能经常地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记忆能力的发展。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