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健康教育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所以,很多教师希望幼儿可以最快最好的掌握游戏内容,故难免会出现教师包办代替幼儿完成的情况。那么要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关键词:包办代替 游戏
在幼儿园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游戏,是幼儿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活动;创造性游戏,是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自己分配角色和构思内容,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活动。由于过去习惯于教师带领幼儿做表演,使幼儿在游戏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压抑,若要使创造性游戏真正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一定要把幼儿看作是游戏的主人,调动幼儿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发幼儿各方面的潜能。
一、尊重幼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游戏是幼儿有机体的内在心理需要,经过幼儿自由选择的游戏才能真正成为自主自发的、对幼儿产生具有较大教育影响价值的儿童游戏。以往的角色游戏中教师也注意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游戏材料,但在游戏中教师经常让幼儿玩规定的主题内容、游戏材料。听从教师的安排,做教师希望做的游戏对幼儿来说不能算作游戏。只有出自幼儿自己内在兴趣需要,自己喜欢的游戏才是真正的、快乐的游戏。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特别喜爱玩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主题游戏,教师就应支持幼儿的大胆尝试。可用语言鼓励、启发:“你们可以去玩自己想玩的游戏”,“还想玩什么游戏,玩什么使你最开心?”让幼儿感受到了教师的支持态度。对于幼儿提出的新主题、新内容,总是积极地加以鼓励,并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人地位,教师不包办代替所有的材料准备,而是注重师生共同来创设游戏环境、准备材料。针对大班幼儿想象思维能力提高的特点,在游戏环境中增设了“百宝箱”,提供纸张、玻璃胶、剪刀、夹子、废旧纸盒等工具及半成品游戏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创造、更多的探索。这样提高了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一位幼儿受到电视新闻的启发,想开办一家“儿童用品出租商店”,教师为其提供了一张小桌,幼儿准备了几件自带玩具、还自制了一张出租用品登记表,最初的儿童用品出租商店就诞生了。为了解决游戏主题多,场地较拥挤的矛盾,孩子们自己提议:让快餐店、美容院、卡拉OK厅合并,就成了“上海娱乐城”,既缓解了场地拥挤的矛盾,又创立了一个新主题,还产生了总经理、部门经理,分管各小主题。宽松自如、充分满足幼儿意愿的游戏氛围,激发了幼儿的游戏热情与创造精神,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意识更强了。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
开扩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游戏内容也就越充实、越新颖。幼儿的生活经验大多来自家庭和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教师要在上课、日常生活、劳动、节日娱乐、参观、效游等各种活动中,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知识和经验。
幼儿园的每日活动应有新的内容,使幼儿感到充实、有趣。同时还要帮助家长组织好幼儿的家庭生活,使幼儿在家庭中也要获得广泛的知识经验,这一切必然会反映到幼儿游戏中去。
角色游戏的开展与各项教育活动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日常的教育必然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较真实地反映出来。游戏主题的扩展,内容情节的丰富,角色扮演的逼真,都是日常教育的结果。如果为了开展某一主题的游戏而突击性地丰富幼儿的知识,是不可能奏效的。教师因当多引导和组织幼儿走入社会环境中,去观察、去了解。如:带领幼儿外出游览时,沿途引导幼儿观察交通警是如何指挥交通,行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红绿灯的作用等。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多方面地面对生活,观察周围社会。幼儿对生活观察得越仔细,感性认识越丰富,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也就越形象、逼真。
三、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吸取,把幼儿看作是游戏的真正主人
在游戏中让幼儿做主人,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相反教师要更好地起主导作用,把过去教师的包办代替,变为把幼儿看作是游戏的真正主人,让幼儿真正按自己意愿玩。例如:过年回来后,小朋友都很高兴地跟我说“去看了‘恐龙灯会’,里面的彩灯很漂亮”,于是我问幼儿“如果我们也来做个灯会,应该怎样做?”幼儿都很兴奋和活跃,马上找来可乐瓶、酸奶瓶、空纸盒、挂历纸、泡沫块等材料,每个人都想尽办法制作彩灯,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彩灯展”。游戏过程中,幼儿扮演工作人员、讲解员、观众……这样就可以让每位幼儿主动地参与、实践。
四、教师要善于启发幼儿自己提出喜爱的主题
幼儿在生活中吸取了大量信息,但要求他们完整讲出来就不太容易了,教师要善于帮助幼儿把获得的知识重新联想,并把它表达出来。有一次,在大班开展游戏时,我先让幼儿自由提主题,但是幼儿只会说娃娃家、商店……于是我就启发幼儿“你们在逛商店时会看见有些什么人在表演什么?”女孩子马上就会回答“时装表演”,我再启发“表演有什么好看?”幼儿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开了“有些漂亮的衣服”“有音乐听”……幼儿很快就利用废旧挂历纸、塑料袋等自制了衣服,并听着音乐玩起游戏来。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无论是在游戏还是在日常生活场景当中,教师对幼儿的提问都应该注意:教师不宜采用只有两种选择答案的问题,比如“对不对”、“好不好”、“是红色还是绿色”。这种二者必选其一的问题,限制了幼儿的思考。长此下去,幼儿原来活跃的思维难免会陷入“非此即彼”机械的僵化的回答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对事物作多角度多发面的思考,使他们明白,事情不一定能简单地区分为对或错,黑或白。教师提问的作用应该是刺激幼儿开动脑筋,使幼儿经过独立积极思考后寻求答案,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般来说幼儿对外界事物都具有浓烈的兴趣,主体的活动积极性比较高,求知的欲望强烈。幼儿每天都在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的经验。但是,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新知识和新经验。但新的经验和幼儿原有的经验互相矛盾不协调时,幼儿便会感到诧异,所以凡是爱问“为什么”。有了诧异就会有探索,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幼儿对事物认识的加深,他们会逐渐形成对某一种事物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加深探索该事物,最后形成幼儿自己的观点。所以,面对幼儿的提问时,无论是好奇求知的疑问还是对师长观点的质疑,教师都应该慎重对待,不可盲目否定,应该敏感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的引导。
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幼儿在游戏中的主题地位可以得到真正发挥,引发了幼儿各方面的潜能,以便今后成为富有多方面创造力的人才。
关键词:包办代替 游戏
在幼儿园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游戏,是幼儿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活动;创造性游戏,是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自己分配角色和构思内容,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活动。由于过去习惯于教师带领幼儿做表演,使幼儿在游戏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压抑,若要使创造性游戏真正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一定要把幼儿看作是游戏的主人,调动幼儿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发幼儿各方面的潜能。
一、尊重幼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游戏是幼儿有机体的内在心理需要,经过幼儿自由选择的游戏才能真正成为自主自发的、对幼儿产生具有较大教育影响价值的儿童游戏。以往的角色游戏中教师也注意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游戏材料,但在游戏中教师经常让幼儿玩规定的主题内容、游戏材料。听从教师的安排,做教师希望做的游戏对幼儿来说不能算作游戏。只有出自幼儿自己内在兴趣需要,自己喜欢的游戏才是真正的、快乐的游戏。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特别喜爱玩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主题游戏,教师就应支持幼儿的大胆尝试。可用语言鼓励、启发:“你们可以去玩自己想玩的游戏”,“还想玩什么游戏,玩什么使你最开心?”让幼儿感受到了教师的支持态度。对于幼儿提出的新主题、新内容,总是积极地加以鼓励,并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人地位,教师不包办代替所有的材料准备,而是注重师生共同来创设游戏环境、准备材料。针对大班幼儿想象思维能力提高的特点,在游戏环境中增设了“百宝箱”,提供纸张、玻璃胶、剪刀、夹子、废旧纸盒等工具及半成品游戏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创造、更多的探索。这样提高了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一位幼儿受到电视新闻的启发,想开办一家“儿童用品出租商店”,教师为其提供了一张小桌,幼儿准备了几件自带玩具、还自制了一张出租用品登记表,最初的儿童用品出租商店就诞生了。为了解决游戏主题多,场地较拥挤的矛盾,孩子们自己提议:让快餐店、美容院、卡拉OK厅合并,就成了“上海娱乐城”,既缓解了场地拥挤的矛盾,又创立了一个新主题,还产生了总经理、部门经理,分管各小主题。宽松自如、充分满足幼儿意愿的游戏氛围,激发了幼儿的游戏热情与创造精神,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意识更强了。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
开扩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游戏内容也就越充实、越新颖。幼儿的生活经验大多来自家庭和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教师要在上课、日常生活、劳动、节日娱乐、参观、效游等各种活动中,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知识和经验。
幼儿园的每日活动应有新的内容,使幼儿感到充实、有趣。同时还要帮助家长组织好幼儿的家庭生活,使幼儿在家庭中也要获得广泛的知识经验,这一切必然会反映到幼儿游戏中去。
角色游戏的开展与各项教育活动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日常的教育必然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较真实地反映出来。游戏主题的扩展,内容情节的丰富,角色扮演的逼真,都是日常教育的结果。如果为了开展某一主题的游戏而突击性地丰富幼儿的知识,是不可能奏效的。教师因当多引导和组织幼儿走入社会环境中,去观察、去了解。如:带领幼儿外出游览时,沿途引导幼儿观察交通警是如何指挥交通,行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红绿灯的作用等。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多方面地面对生活,观察周围社会。幼儿对生活观察得越仔细,感性认识越丰富,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也就越形象、逼真。
三、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吸取,把幼儿看作是游戏的真正主人
在游戏中让幼儿做主人,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相反教师要更好地起主导作用,把过去教师的包办代替,变为把幼儿看作是游戏的真正主人,让幼儿真正按自己意愿玩。例如:过年回来后,小朋友都很高兴地跟我说“去看了‘恐龙灯会’,里面的彩灯很漂亮”,于是我问幼儿“如果我们也来做个灯会,应该怎样做?”幼儿都很兴奋和活跃,马上找来可乐瓶、酸奶瓶、空纸盒、挂历纸、泡沫块等材料,每个人都想尽办法制作彩灯,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彩灯展”。游戏过程中,幼儿扮演工作人员、讲解员、观众……这样就可以让每位幼儿主动地参与、实践。
四、教师要善于启发幼儿自己提出喜爱的主题
幼儿在生活中吸取了大量信息,但要求他们完整讲出来就不太容易了,教师要善于帮助幼儿把获得的知识重新联想,并把它表达出来。有一次,在大班开展游戏时,我先让幼儿自由提主题,但是幼儿只会说娃娃家、商店……于是我就启发幼儿“你们在逛商店时会看见有些什么人在表演什么?”女孩子马上就会回答“时装表演”,我再启发“表演有什么好看?”幼儿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开了“有些漂亮的衣服”“有音乐听”……幼儿很快就利用废旧挂历纸、塑料袋等自制了衣服,并听着音乐玩起游戏来。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无论是在游戏还是在日常生活场景当中,教师对幼儿的提问都应该注意:教师不宜采用只有两种选择答案的问题,比如“对不对”、“好不好”、“是红色还是绿色”。这种二者必选其一的问题,限制了幼儿的思考。长此下去,幼儿原来活跃的思维难免会陷入“非此即彼”机械的僵化的回答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对事物作多角度多发面的思考,使他们明白,事情不一定能简单地区分为对或错,黑或白。教师提问的作用应该是刺激幼儿开动脑筋,使幼儿经过独立积极思考后寻求答案,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般来说幼儿对外界事物都具有浓烈的兴趣,主体的活动积极性比较高,求知的欲望强烈。幼儿每天都在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的经验。但是,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新知识和新经验。但新的经验和幼儿原有的经验互相矛盾不协调时,幼儿便会感到诧异,所以凡是爱问“为什么”。有了诧异就会有探索,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幼儿对事物认识的加深,他们会逐渐形成对某一种事物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加深探索该事物,最后形成幼儿自己的观点。所以,面对幼儿的提问时,无论是好奇求知的疑问还是对师长观点的质疑,教师都应该慎重对待,不可盲目否定,应该敏感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的引导。
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幼儿在游戏中的主题地位可以得到真正发挥,引发了幼儿各方面的潜能,以便今后成为富有多方面创造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