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k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这一政令的颁布,从政策上确定了校本课程正式纳入国家级课程的范畴,保证了其在国家级课程方案中的地位。
  2001年,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作为实验区,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利用农村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我校地处农村,教学设备相对落后,但学校充分利用操场周围空地这一资源,将其作为各班的小菜园,进行蔬菜的种植,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了蔬菜的种植和栽培技术。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种植技术的同时也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服从学校计划,灵活班级活动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消防逃生演练”、“珍爱生命”演讲赛、以及观看历史题材电影等一系列活动,各班级在学校制订的计划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灵活开发本班小活动,如手工制作,处理菜园的相关问题等等。学校统一规划和班级灵活自主相结合,一方面减轻了教师负担,同时也鼓励师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校凝聚力,让师生乐在其中。
  三、依托地方资源,彰显学校特色
  我校充分利用“马俊纪念馆”、“四方果园”、“响水村”、“镜泊湖地下森林景观”、“玄武湖”等特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走进自然,走进生活,了解地方的特产及名人事迹,感受家乡的巨变,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注重师资选择
  由于样本课不在升学考试范围,许多学校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薄弱,没有设立专职任课教师,而是由班任或其他科任兼任,出现了大家参与,却无人负责的局面,而我校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一支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决定着教育质量、学校的长途发展。于是,我校任命多名优秀教师作为校本课专职教师,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它是新课程结构中不可或缺,也是不可取代的一门课程,更不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延伸,不是具体学科的加减组合,更不是服务于其他升学学科的附属品,而是具有独立地位和价值的课程,是学校与学校互相区别的重要“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考察校长办学理念的试金石。
  校本课程的发展依然路漫漫,只要我们立足本校,整体规划,校本课常态化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当然这需要我们校本人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氪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72眼非增殖期或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患者根据黄斑水肿形态行局部或格栅状光凝.观察光凝后视力及黄斑水肿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光凝后视力提高14眼(19.4%),下降16眼(22.2%),不变42眼(58.4%).黄斑水肿完全消退15眼(20.8%),部分消退37眼(51.4%),不变或加重20眼(27.8%).
爱是教育的主旋律,是教育的经典老歌。关爱学生,是每个老师都愿意倾心尽力去践行的。这份爱须是细致的,深厚的。从事教育工作十年的时间,我一直揣着爱心,将爱深刻地融进每一个教育行为,从而使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感激。  爱在严格要求中。在2003年9月,我接任了一个六年级的班主任,而这个班是全校有名的“差班”,刚开始没几天,就有学生违规违纪,与我对着干。好在我有思想准备,紧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