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阅读教学的模糊、低效一直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学,文本细读法作为一种阅读教学法,对解决阅读教学这一低效、模糊的痛点有较大的价值。本文着重分析了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教学策略。
文学文本素材的基础性不言而喻,作家们把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独到的叙事手法技巧融入其中,向读者呈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这些生动精彩的文学作品值得师生仔细揣摩、细细品味。小學第二学段的语文学习要求在阅读上已经由在第一学段强调朗读升级为对文本的学习,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如,在阅读诗歌、童谣时,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文本本身的关系密不可分。如何让学生理解文章情感、掌握体会基本的习作技巧,那么,如何运用文本细读法进行引导教学就变得十分重要。
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现状
第二学段的学生在写作逻辑上还不够成熟,常常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而教师又常常指导孩子“言之有物”,在内容上下功夫,忽略了“言之有序”的训练,究其原因,还是阅读教学的训练不够到位。若在阅读教学时运用文本细读法,从文本的结构、文章布局、语段侧重、基本文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构思素材、安排文章布局有个清晰的意识,其在写作逻辑上就会有较大的飞跃,变得更加成熟。
第二学段文本细读法的教学策略
了解文本的背景
第二学段的学生由于阅读量较少、阅读面较窄,所以对有些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活背景不够了解,在解读文本、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方面有较大的障碍,而对于古诗学习来说,了解诗人的人生背景、时代背景有很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生理解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的情感时,教师就应指导学生了解收集有关送别诗的背景知识、诗人王维的背景知识、诗歌中提及阳关的地理背景、古代交通的发展程度对远行友人之间的联系的影响等,在了解细读了这些重要的背景知识后,学生在把握诗歌的情感和诗人间浓浓的、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方面就会有比较深的理解和感触,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很深的意义。
细读语言,品味关键的字、词、句
文章的精华在于精彩的关键词句,学会把握关键词句对理清文章思路也有重要作用。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这篇神话故事时,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句的办法来把握故事情节,用“取火”“劝说”“惩罚”“解救”这四个关键词就能把这篇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概括出来,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发展情节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细读文本结构,剖析文本句段特点
文章由段落组成,而段落之间各有侧重,学生对重点句段的把握在学习整篇文章的结构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时,就应该紧紧把握住这篇文章的清晰结构。文章在结构上是清晰的总——分——总结构,在描写桂林山、水这两个重点段落时紧紧抓住了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再结合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桂林甲天下”的风景写得生动无比,文章在结尾时的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将美景进一步升华。该文作为写景文章,无比经典,十分值得细细品读,学生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对于写景类的文章,脑海中就会有清晰的意识,即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再运用生动的写法把它表现出来。
细读文本,紧抓写法
好的文章在于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如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且无比契合。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描写了聋哑青年画鱼时的动作,有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两种,作者在描写青年画画时,把实际看到的和自己想象的两者结合起来,用“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和“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两个想象表现出这两种画法的特点,这两种画法一快一慢,一个细致,一个粗犷,但结合在一起,正好把聋哑青年那种游刃有余、胸有成竹的样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若运用有效的阅读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进行文本细读的能力,学会汲取每篇作品的营养,帮助自己积累素材、写法,而文本细读法恰巧能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若能将文本细读法与其他优秀的阅读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信语文教师的教学将会变得更加事半功倍。
文学文本素材的基础性不言而喻,作家们把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独到的叙事手法技巧融入其中,向读者呈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这些生动精彩的文学作品值得师生仔细揣摩、细细品味。小學第二学段的语文学习要求在阅读上已经由在第一学段强调朗读升级为对文本的学习,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如,在阅读诗歌、童谣时,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文本本身的关系密不可分。如何让学生理解文章情感、掌握体会基本的习作技巧,那么,如何运用文本细读法进行引导教学就变得十分重要。
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现状
第二学段的学生在写作逻辑上还不够成熟,常常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而教师又常常指导孩子“言之有物”,在内容上下功夫,忽略了“言之有序”的训练,究其原因,还是阅读教学的训练不够到位。若在阅读教学时运用文本细读法,从文本的结构、文章布局、语段侧重、基本文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构思素材、安排文章布局有个清晰的意识,其在写作逻辑上就会有较大的飞跃,变得更加成熟。
第二学段文本细读法的教学策略
了解文本的背景
第二学段的学生由于阅读量较少、阅读面较窄,所以对有些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活背景不够了解,在解读文本、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方面有较大的障碍,而对于古诗学习来说,了解诗人的人生背景、时代背景有很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生理解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的情感时,教师就应指导学生了解收集有关送别诗的背景知识、诗人王维的背景知识、诗歌中提及阳关的地理背景、古代交通的发展程度对远行友人之间的联系的影响等,在了解细读了这些重要的背景知识后,学生在把握诗歌的情感和诗人间浓浓的、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方面就会有比较深的理解和感触,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很深的意义。
细读语言,品味关键的字、词、句
文章的精华在于精彩的关键词句,学会把握关键词句对理清文章思路也有重要作用。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这篇神话故事时,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句的办法来把握故事情节,用“取火”“劝说”“惩罚”“解救”这四个关键词就能把这篇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概括出来,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发展情节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细读文本结构,剖析文本句段特点
文章由段落组成,而段落之间各有侧重,学生对重点句段的把握在学习整篇文章的结构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时,就应该紧紧把握住这篇文章的清晰结构。文章在结构上是清晰的总——分——总结构,在描写桂林山、水这两个重点段落时紧紧抓住了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再结合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桂林甲天下”的风景写得生动无比,文章在结尾时的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将美景进一步升华。该文作为写景文章,无比经典,十分值得细细品读,学生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对于写景类的文章,脑海中就会有清晰的意识,即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再运用生动的写法把它表现出来。
细读文本,紧抓写法
好的文章在于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如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且无比契合。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描写了聋哑青年画鱼时的动作,有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两种,作者在描写青年画画时,把实际看到的和自己想象的两者结合起来,用“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和“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两个想象表现出这两种画法的特点,这两种画法一快一慢,一个细致,一个粗犷,但结合在一起,正好把聋哑青年那种游刃有余、胸有成竹的样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若运用有效的阅读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进行文本细读的能力,学会汲取每篇作品的营养,帮助自己积累素材、写法,而文本细读法恰巧能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若能将文本细读法与其他优秀的阅读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信语文教师的教学将会变得更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