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应用与推广是心血管内科领域发展历程上的重大里程碑,而PCI操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血管内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弥补了冠状动脉造影仅能提供二维影像轮廓的缺陷,实现了对于管腔内精细结构特征识别,从斑块的负荷和炎症浸润到血栓量和性质的判断,再到薄纤维帽易损斑块的识别。从而围绕血管内影像建立了一个从临床高危
【机 构】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5008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应用与推广是心血管内科领域发展历程上的重大里程碑,而PCI操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血管内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弥补了冠状动脉造影仅能提供二维影像轮廓的缺陷,实现了对于管腔内精细结构特征识别,从斑块的负荷和炎症浸润到血栓量和性质的判断,再到薄纤维帽易损斑块的识别。从而围绕血管内影像建立了一个从临床高危患者识别到指导优化PCI,再到术后随访检测的一系列完整的诊疗流程,逐渐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精准化治疗的重要一环。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病理确诊的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患者共16例,查找病历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心脏磁共振(CMR)、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影像学结果,以及患者手术、术后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6例患者中,男9例,女7例,确诊时年龄42.5(31
本文筛选并系统分析了目前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的高质量随机对照安慰剂临床研究。尽管在大多数研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律失常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替代终点改善显著相关,但仅有少数研究描述了不良心血管事件终点的发生率。本文系统总结和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的研究成果,并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抗栓治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石,因其药物安全窗范围小、个体对治疗反应差异大,是临床治疗决策的难点。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界同仁在冠心病抗栓治疗领域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集中体现在建立缺血和出血风险个体化评估体系、探索降阶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抗栓和特殊人群抗栓等优化治疗策略,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并产出诸多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以及临床指南与专家共识,对我国冠心病抗栓治疗的临床、科
肺循环又称小循环,而肺高血压是小循环疾病中的"杀手"。在过去的5年里我国肺高血压诊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肺高血压人才储备增加,学术论文发表质与量齐增。同时,新型靶向药物的临床使用,血管介入、外科手术等诊疗手段紧跟国际前沿。汇聚最新认识、中国数据支撑的《中国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发表,进一步推动了肺高血压临床实践的发展。现今,我国肺高血压概念和分类更加精准,诊治流程简化,治疗方案易于推广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副神经节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心原性休克患者1例,予以积极对症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后,患者渡过循环衰竭期并生存出院。希望能借此提高临床上对儿茶酚胺心肌病的诊断意识,并加深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难治性心原性休克的认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深刻变革了肿瘤治疗理念,将治疗靶点由肿瘤转向自身免疫系统,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阻断肿瘤免疫逃逸,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改善患者生存率,但伴随而来的是对其他脏器产生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心脏毒性是其中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发病早、进展迅速、致死率高等特点。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的逐步开展,相关病例逐渐增多,提高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脏毒性的认识十分必要。本文就其临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疾病防控的最后战场,其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公共卫生及经济负担。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心衰的防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陆续发布、更新多部心衰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以促进医务人员遵循指南,进行多学科合作,以患者为中心优化心衰管理,加强基层医师培训,推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模式等。在未来5~10年,在心衰的诊断和评估、新药的研发、器械和手术治疗、运动康复、细胞治疗、基
本文从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医疗卫生工作长期坚持预防为主指导方针谈起,回顾了我国心血管预防康复事业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特别总结2012年以来我国心肺预防康复事业快速进展的实践和实效,以"五大处方"为核心内容的一体化心肺预防康复模式、系统的培训和康复质控体系,助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最后分析了当前心肺预防康复存在的问题,并从心脏康复政策保障、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指导建议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对我国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
存在弥漫或局部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常伴随冠状动脉内大量血栓,此时介入治疗常无法获得满意效果,消除冠状动脉内的大量血栓是治疗的关键和难点,目前尚无达成共识的最佳方案。本文报道了2例典型的冠状动脉扩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年轻患者的诊疗过程和随访结果,虽然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的使用未能达到满意效果,但术后长期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的抗栓方案使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明显减少甚至完全消失,为后续治疗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