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573346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仅仅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技巧,还具有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的功能,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性、纪律性。因此体育教学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和思想品德"双丰收"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身教重于言教,精心设计教学,寓教于乐。
  一、以身作则,努力做好学生的表率
  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师的身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动作示范讲解,就是将教师行为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好的示范动作使学生振奋、力争上游,教师的主导作用凸现出来。因此体育教师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能等方面的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休息习惯,保持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完成优美的示范动作。二是在特定的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等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教师除了语言教学外,行为教学较其他教学更多、更直接。在运动场上,体育教师有着特殊的魅力。他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专注,善良、真挚、良好的道德情操,勇敢的拼搏精神,将更直接地影响和传授给学生。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且标准明确,是非清楚,对体育教师的优美动作,高尚的品德会心领神会。
  二、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学习机会,体育教学不允许教师长篇地进行说教,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应遵循这个体育教学特点进行。因此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体育教师可以利用雨天室内课,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以讲故事或演讲的形式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体育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这样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的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身体与爱护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在室外实践课时,通过精心的设计,同样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垒球投掷课时,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碉堡"的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面画上碉堡的图案,看谁炸掉的碉堡多。如投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要求做俯卧撑10次,促其加强臂力的练习。学生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碉堡投掷。这既是效果较好的体育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2、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球类、游戏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取得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生能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了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篮球比赛就是集体主义教育的一个最典型的事例。比赛中如果场上队员不互相配合,只想表现自己,个人出风头,即使篮球技术、技能最好也是不会赢球的。因为这是一个集体的项目,需要场上所有队员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对手,集体的力量才是力大无比。
  3、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意志
  实践证明,要掌握好一项动作技术,都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使动作达到高度的准确性,达到动作自由化的程度。这样就要付出很大的体能和体力,并且还会在练习过程中产生许多生理感受,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同时还会伴随着产生许多心理感觉,如怕苦、怕累、怕痛等心理障碍。根据这个情况,教师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去迎难而进、迎难而上,坚信"生铁久炼成钢"、"技能久练成巧"。例如:中长跑教学时,有些意志不坚强的学生,每当跑到生理上出现"极点"的时候,就会马上停顿下来。偶然一次不足为怪,但如果这些学生每次都是这样,那么,他们中长跑成绩决不可能达到目标。他们的意志品质经不起考验,以后遇到中长跑这个项目就会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此时,教师就要适当地利用中长跑这个项目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克服困难、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劳累、磨炼等外界刺激,才能锻炼人对自然、社会的挫折承受能力。因此,体育教学不仅为学生掌握运动技术、锻炼身体提供了条件,也是在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为适应未来艰苦创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4、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组织纪律观念的形成
  学有目标,教有常规,赛有规则,练有纪律,比有风格。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速度、耐力练习过程中,就对跑的距离、次数、速度、姿态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既提高运动能力,又锻炼顽强拼搏精神。这种精神日积月累,就成为一种催人奋进的人格力量。又如体育竞赛,为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事先要精心设计制定好有关比赛规则,耐心地进行赛前道德教育,防止运动员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并养成运动员自觉遵守规则,听从指挥,服从裁决的良好习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长期参加这种规范的、严格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就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从而懂得:在学校要做一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好学生,出校后,也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优势明显。只要我们把握住体育运动的特性,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以德育人"的独特优势,我们相信,一定能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
其他文献
内蒙古自治区高中新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思想政治课焕发生机与活力?如何使思想政治课彰显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何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正在成为广大政治教师的课堂追求。为此,教师们因不断挖掘学科知识的内涵,寻找学科知识与学生当下生活的结合点,多动脑筋、挖掘潜能,从而才能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结合我在讲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节课时所采用的几点
摘要:文章首先对运筹学、物流学、运筹学与物流管理学的关系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然后概括了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的一些主要应用。最后,对运筹学在物流中的进一步应用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运筹学 物流学 物流运筹学 应用    1运筹学与现代物流  1.1 运筹学。运筹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现代的科学。我国的历史典故“田忌赛马”就是运筹学中博弈论的典型代表。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赤壁
摘要:本文从教师、学生及家长三方面分析了农村小学如何搞好课前预习已成为构建高效课堂难以突破的瓶颈问题,并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破解这一难题的对策。   关键词:习惯因素指导方法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农村小学如何搞好课前预习已成为构建高效课堂难以突破的瓶颈问题。在全国强势推进高效课堂的滔滔洪流之中,我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在小学语文
摘要: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树立新理念,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改革理念,讲究方法,强化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意志培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一、尝试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尝试教学法是邱学华创立的。其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它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依靠实验或参考书,配合自我探究或合作讨论等方式,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去解决新问题,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在尝试中的表现和遇到的相关难题,进行针对性地总结和引导性地讲解。  二、尝试教学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育模式面临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下的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更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基于多媒体下的数学教学,有助于突破难点,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多媒体下的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网络与学生的和谐关系,网络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数学网络新课标  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價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诗歌教学。诗歌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握诗歌固有的特点,从诗歌不同类型入手,结合学生接受现状、自身授课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变换不同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不同课型模式,激发学生激情四射的青春活力。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真正的欣赏
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立足长远,着眼当前,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结合学校自身的校情和发展历程,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为契机,立足校本教研,强化目标引领,通过系统规划,积极探索,科学决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走出了具有分校特色的校本教研促学校发展之路。办学的历程和经验启示我们,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基础,教师发展决定学校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需要科学规划,而抓好校本
学生学习英语信心的建立,学习兴趣的形成,智力的启迪,能力的提高,正确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有效?下面是从教多年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课外忙,学生课上忙。   (一)"教师课外忙"就是在备课上一定要投入大量的心思和精力,努力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在备课时,以教科书为主,适当地利用辅导配套材料,加大语言输入量,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例如
这是一个应该不缺少阅读的时代,无论是在书店,还是在网络上,甚至在手机里,都能感受到书籍铺天盖地而来,花花绿绿、林林总总。然而这并没有让孩子们对优秀的作品产生太大的兴趣,阅读能力也未见普遍提高。究其原因,很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其实,读书就是要在书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和事,以及感受到语言的表达方式带给自己的指引。余秋雨曾说:"读书,要建立自己的偶像。说白了,就是我崇拜谁,我最喜欢读谁的书。""只有崇拜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