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中学生中已大量普及,中学生使用手机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有弊,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关注。本文就如何合理管理中学生手机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管理
本学期开学时,我在学生信息采集表中留了一栏,让学生填自己的手机号码。本以为学生不会主动把手机号码大大方方地留给教师,没想到除个别学生因为家长管教严格,不让带手机外,其他学生无一例外地都把手机号码填上了。这种结果是我没想到的。因为,一方面,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上学,但是现实中几乎所有学生都在违反这项规定;另外一方面,一旦手机问题处理不好,引导不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时期,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他们的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手机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上课、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及浪费金钱,比例分别为28.1%、19.6%和23.1%,认为使用手机没有坏处的比例为21.5%。这也反映出学生学习与社交活动之间存在矛盾,处理好这种矛盾需要社会的正确引导。为此,我们不得不深度思考,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带手机的情况会如此普遍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娱乐需求。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游戏、网络、音乐、视频等应有尽有。相反,通话和信息功能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甚至只是沦为带手机上学校的一个借口而已。
2.恋爱需要。有了手机恋爱就方便多了,很多没有勇气说出口的话,一条短信就解决。去年带高一时,我班有个男生就是通过短信恋爱的,据他妈妈说,他的话费单显示,一个月单是信息费就花了几百块。
3.攀比心理。带手机上学可以显示自己家的经济实力,可以在同学中很有面子,学生之间相互攀比成风。有的家长不但让孩子带手机上学,而且一定要给自己的孩子带高级手机,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家庭实力。
不能否认,有个别学生带手机上学的确是与家人进行沟通的,但这毕竟是少数。我曾经在班上做过不记名的有关手机用途的调查,结果发现,带手机的主要目的是和家人沟通的不到10%,这样的数据如果让家长知道了不知道有多伤心。
手机的确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在欣赏手机带来的精彩的同时,也心须看到,手机会无意间消耗学生过多的精力、时间与金钱。当学生遨游在手機里的虚拟空间时,慢慢会发现:自己已经不会与人交谈与沟通,不会用书信写出更加有人情味的书信;当学生专注于手机的蓝屏与绿屏时,他们会错过身边很多很美好的东西,生活会变得更加寂寞与苍白。有专家表示,手机的辐射对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来说危害更大,各种致命的疾病或许正在通过手机危害着学生的身体。所以,中学生使用手机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作为教师,我深知在现在的大环境下,要想在自己的班级中杜绝学生使用手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手机问题不能忽视。通过向那些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和自己思考,我也慢慢摸索出了一套管理方法。
尽量争取家长的支持,不给学生配手机。通过班会课,和学生探讨中学生带手机的利与弊,让他们认识到手机的危害;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手机对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影响,让家长认识到给学生过早配手机不是明智的选择;此外,向家长介绍学校固定电话的设置情况,打消家长担心和孩子沟通难的顾虑。
实行严格管理制度。既然很多学生都把与家长沟通作为带手机的借口,那么手机是绝对不能带到教学区来的。我在开学的时候就严肃地向学生强调这点,并且让学生清楚,一旦带手机到教学区被发现,处理是很严厉的,包括没收手机、写检讨、电话通知家长、期末让家长来校办手续取回手机等繁琐的环节。另外,午休、晚睡后手机一定要关机。我会不定期地在学生休息的时间给他们打电话,如果发现手机是可以接通的,那么一样按照上面的处罚措施进行处理。
鉴于学生带手机的种种弊端,许多学校严厉禁止学生带手机,一旦发现,一律没收。可是,手机的好处的确也显而易见。学生有手机,家长或班主任联系学生是方便多了。尤其是我们这种寄宿制学校,学生一两周才回家一次,家长也想与孩子多联系。更何况我们是侨乡,许多家长在国外,认为孩子少不了手机。也因此,许多家长非常支持给学生配手机,根本不会配合学校禁带手机的规定。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采取以上措施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手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降到了最小。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管理
本学期开学时,我在学生信息采集表中留了一栏,让学生填自己的手机号码。本以为学生不会主动把手机号码大大方方地留给教师,没想到除个别学生因为家长管教严格,不让带手机外,其他学生无一例外地都把手机号码填上了。这种结果是我没想到的。因为,一方面,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上学,但是现实中几乎所有学生都在违反这项规定;另外一方面,一旦手机问题处理不好,引导不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时期,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他们的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手机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上课、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及浪费金钱,比例分别为28.1%、19.6%和23.1%,认为使用手机没有坏处的比例为21.5%。这也反映出学生学习与社交活动之间存在矛盾,处理好这种矛盾需要社会的正确引导。为此,我们不得不深度思考,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带手机的情况会如此普遍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娱乐需求。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游戏、网络、音乐、视频等应有尽有。相反,通话和信息功能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甚至只是沦为带手机上学校的一个借口而已。
2.恋爱需要。有了手机恋爱就方便多了,很多没有勇气说出口的话,一条短信就解决。去年带高一时,我班有个男生就是通过短信恋爱的,据他妈妈说,他的话费单显示,一个月单是信息费就花了几百块。
3.攀比心理。带手机上学可以显示自己家的经济实力,可以在同学中很有面子,学生之间相互攀比成风。有的家长不但让孩子带手机上学,而且一定要给自己的孩子带高级手机,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家庭实力。
不能否认,有个别学生带手机上学的确是与家人进行沟通的,但这毕竟是少数。我曾经在班上做过不记名的有关手机用途的调查,结果发现,带手机的主要目的是和家人沟通的不到10%,这样的数据如果让家长知道了不知道有多伤心。
手机的确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在欣赏手机带来的精彩的同时,也心须看到,手机会无意间消耗学生过多的精力、时间与金钱。当学生遨游在手機里的虚拟空间时,慢慢会发现:自己已经不会与人交谈与沟通,不会用书信写出更加有人情味的书信;当学生专注于手机的蓝屏与绿屏时,他们会错过身边很多很美好的东西,生活会变得更加寂寞与苍白。有专家表示,手机的辐射对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来说危害更大,各种致命的疾病或许正在通过手机危害着学生的身体。所以,中学生使用手机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作为教师,我深知在现在的大环境下,要想在自己的班级中杜绝学生使用手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手机问题不能忽视。通过向那些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和自己思考,我也慢慢摸索出了一套管理方法。
尽量争取家长的支持,不给学生配手机。通过班会课,和学生探讨中学生带手机的利与弊,让他们认识到手机的危害;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手机对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影响,让家长认识到给学生过早配手机不是明智的选择;此外,向家长介绍学校固定电话的设置情况,打消家长担心和孩子沟通难的顾虑。
实行严格管理制度。既然很多学生都把与家长沟通作为带手机的借口,那么手机是绝对不能带到教学区来的。我在开学的时候就严肃地向学生强调这点,并且让学生清楚,一旦带手机到教学区被发现,处理是很严厉的,包括没收手机、写检讨、电话通知家长、期末让家长来校办手续取回手机等繁琐的环节。另外,午休、晚睡后手机一定要关机。我会不定期地在学生休息的时间给他们打电话,如果发现手机是可以接通的,那么一样按照上面的处罚措施进行处理。
鉴于学生带手机的种种弊端,许多学校严厉禁止学生带手机,一旦发现,一律没收。可是,手机的好处的确也显而易见。学生有手机,家长或班主任联系学生是方便多了。尤其是我们这种寄宿制学校,学生一两周才回家一次,家长也想与孩子多联系。更何况我们是侨乡,许多家长在国外,认为孩子少不了手机。也因此,许多家长非常支持给学生配手机,根本不会配合学校禁带手机的规定。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采取以上措施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手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降到了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