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由”学习心理的调查与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xuan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历史上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以及教育现状和弊病,尤其是目前高校“自由学习”状态的令人担忧的现实问题,作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课堂问题的表现及主要成因;教师在自由学习中的促进者角色的表现,“人本主义”有序自由下的教学的技巧;新型课堂方法下学生与教师最和谐的关系或状态;学生对体验式、全人的大学学习的设想与对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启发,从而对学生的自由意识和自由环境进行反思,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自由学习 人本主义 新型课堂 问卷调查
  一、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一)研究现状
  当生存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时,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周围的世界。学校就是在探索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学校”一词源于希腊,意思是“休闲”,因为在当时的希腊,本来总是劳动的人后来有别人代替了他们,所以他们就有了空余的时间和精力聚在一起进行讨论和学习,于是就形成了最初的学校。而在这样的背景中,“教师”的意思是学习者的“引导者”。“纪律”是来自拉丁文,意为“教和学”。在中国古代的甲骨文里,最早的“学”字比后来的那个“学”在中间的地方少了个类似“盖子”的形状的笔画,当时创造这个字是代表着原先的孩子们是用自己的双手摆弄操作,由最初没有“盖子”的主动探索学习,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变成加上“盖子”的规范化学校课堂式的讲授。而古代的“习”字代表着一只鸟飞跃太阳,飞过时间,即代表目标。由此看来,最初的学习动力及学习过程是美好的。“学习”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一种过程,而非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学习应是人生而俱有的,是人生活的必需,也是人快乐的因素。这么说来,我们的古人就已经早早领悟并提示了“学习”的真正含义,可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度的健全,生活的提高,现在的教育者和学习者越来越多地在教育和学习的途中不知所措?现行教育制度下的孩子们,又有几个真正拥有纯粹的学习动机呢?因此,一个高校教育者有必要针对当今高校的教育现状与孩子的学习状态做一下调查研究,看看现在大学的课堂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心态,与这最初的本源的含义,是否还一致呢?
  笔者是在一个大专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到这里的孩子们高考成绩都不太理想。在接触交流中,我觉得他们其实代表了中国学生的大多数,因为在任何一个班级结构中,优等生不可能占大部分,占大多数的永远都是成绩中下的学生们,他们代表着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感受和需求。今天的大学课堂教学表现出“单边化、交往形式简单化以及交往载体不可超越性等不足”,很多同学对此有更深的亲身体验:尤其在片面依赖多媒体教学工具手段下,教师无法调动课堂情绪,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在众多大学成为时髦用语,这都体现出校园中“功利思想”的泛滥和不适当的“自由”学习的恶果。
  学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师?现在的教师与学生最和谐的角色关系又是什么?这让我想到了一些名校的校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校训“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译为“真理必叫你们自由”;斯坦佛大学的校训“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译为“让自由之风吹拂”。这样的校训似乎真如春风一样可以吹进学生的心里,引起共鸣,那就是“自由”两个字。自由,这个在大学课堂上已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词语。我们要怎样的自由,不要怎样的自由,学生感受到的自由和他们需要的自由,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梁启超有言:“不自由毋宁死!”真实地反映出追求自由是人类灵魂的真谛和自然。其实现实中有真自由,有伪自由,有全自由,有偏自由,有文明之自由,也有野蛮之自由,这正是今天的大学课堂的真实写照。“自由”二字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可是往往在大学课堂上,现实中处处出现不适度的自由。教师给学生不知不觉地套上了枷锁,同时也给自己和这个课堂的灵魂套上了无形的枷锁,从而令双方都非常疲倦。
  自由从来都是有条件的。如果我们考察一下英语中的表达“自由”的两个词:freedom和liberty,我们就会发现:freedom是指原始生活中的无拘无束的自然生活状态,它反映了人的一种主体性要求;liberty,则是指权利和义务,它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出自由的客体性。两者结合,才是全面的自由含义。黑格尔认为自由不等于任性,自由不是不要结束,那种没有束缚的自由,其结果是最不自由。什么才是大学的自由理念?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理念是大学的中心价值吗?在西方历史上,学习自由的思想和实践直到19世纪才真正出现,那时洪堡、费希特等人创建的柏林大学自开办之日起就把学生的自由融入他们的办学思想中。其中,“学的自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方法指导下,在专业学习上拥有探讨、怀疑、不赞同和向权威提出批评的自由,有选择教师和学习什么的权力,在教育管理上参与评议的权力……”总的来说,学习自由应包括“選择学什么”的自由和“形成自己思想”的自由。那么在当今的大学课堂上学生是否有了这些真正自由的感受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基于以上的观点,本研究站在许多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真调查和理解大学的自由现状,提出未来的自由之路。通过几方面和多角度的调查,对大学生的自由意识和自由环境进行反思,研究的目标是让广大学生和教师看清楚现在的教育现状和学习心态,启发自己真正的大学“自由”学习状态:“通过自己的选择引领自己。”
  二、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内容
  福州闽江学院爱恩国际学院拥有六个系、多专业将近2000名的学生,年龄为18到21岁不等,共有中外教师60名左右。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计划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几个方面的调查,并设置调查问卷。与学生部的辅导员及学生会中心合作,带领学院多位学生干部进行调查,并做好资料收集统计工作,让所有参与人员在调查过程和总结中获得深层次的体会与思考。
  此次调查通过问卷法收集了中澳专科及中美本科的大一和大二15个班450名学生的真实想法,获得了较完整的第一手资料。调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1.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原因的调查。本研究是为了描述大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课堂情境中的行为体现,尝试揭示行为的规律,探讨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因素。研究的具体问题包括课堂上学生课堂参与行为、学生非听课行为、学生听课行为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以及在这些行为中自由意识的成分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此调查的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获得资料,从学生角度分析他们的困惑和需求,以及需要改变的方向,挖掘学生课堂行为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从而有效指导教学。
  2.教师的话语行为及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影响的调查。教与学是不可分的,学生的行为需要调查,教师的行为也应该调查。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者乃至研究者的作用日益得到再认识,并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出现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学理论研究开始关注大学课堂教学过程及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问题。因为笔者是一名英语教师,所以此次研究主要针对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话语或行为类型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不同作用及其上述各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影响。
  关于教师课堂表现效果方面的调查主要通过问卷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课堂上不同教师的讲课状态对听课效果的影响,从教师的语言藝术、精神状态、表情语气、纪律管理,授课内容、难易程度及教师对讲义的利用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了解上述因素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调查的内容还有,教师对学生的正面积极语言或是消极批评或督促,哪一种更受学生欢迎?学生印象中的教师类型?学生兴趣程度与课堂教师行为的关系及其课堂效果;学生逃课或不听课的原因;教材使用效果,考试效果等几个方面,从而对自由大学课堂的构建、教师不同个人特质及其不同话语行为特征的研究等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启示。
  3.新型教育方法:开放课堂方法的实施与效果的调查。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开放课堂是一种典型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组织形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真实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和自身发展潜能、个性的学习活动。具体说来,在开放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任务,自己组织学习过程,自己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教师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平台,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组合协作,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的创新能力。这就类似一种契约式自主协作学习的模式。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法调查,探讨出真正合适的开放课堂,即真正受欢迎的自由学习的活动及方式。
  4.学生心中所期望的大学学习及生活的调查。一位小学教师说:“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首先慢下心来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去享用这些时刻,去珍视他们所说的话,不论这些声音是高声还是低语,是礼貌还是愤怒,也不管它们是否与主题有关。”学校、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因为表面的自由不是学生想要的,真正的学习自由感和自主成就感才是他们追求的。本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他们关心的问题,如当今大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上大学的初衷、对于大学纪律的态度、大学时间的安排、大学生自我表现及人生规划、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二)研究步骤、方法及预期成果
  研究步骤:四项调查按顺序分别进行,从2012年10月开始到12月结束,主要针对中澳大专大一大二学生以及中美本科大一大二的学生,共15个班级,450人左右;2013年3月进行数据统计工作;7月进行总结分析和策略研究;2013年8月整理成文。
  研究方法:本问卷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有层次、有重点地提出了45个问题,每个问题有个选项: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介于符合与不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经过统计,共收集学生的问卷340份,294份有效,有效率达到86.5%。其中大一学生的有效问卷210份,大二学生的有效问卷84份。
  预期成果:本调查的最终结果大致有几个方面:学生课堂问题及效果的表现及主要成因;教师在自由学习中的促进者角色的表现情况及“人本主义”的有序自由下的教学技巧;新课堂方法下学生与教师最和谐也最积极的关系或状态;全人的大学学习的设想与对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启发。在调查研究增强了试学生对自由学习的兴趣,在院内及院校间引起了较大的宣传热潮。通过研究结果分析报告提出的数据,做出相应的符合学院情况和学生心态的策略,使学生实现自由的学习,通过自己的选择实现目标。
  三、研究结果的具体分析与启发
  (一)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原因的调查
  本问卷调查针有层次地设置了10个问题,重点考察受调查学生的课堂主要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自我分析。其中,课堂问题行为方面,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自己不存在以下问题:上课睡觉;看课外书或做其他科的作业;上课经常迟到或早退;课堂上传纸条或与同学聊天;经常故意逃课或上课吃零食。所统计出的数据中,69%和68%的被试学生都认为自己“故意逃课或者迟到早退”的考勤问题是完全不符合的;而与之相对比的是,在这些课堂问题表现中,对于“课堂传纸条或与同学聊天”则有将近14%的学生认为自己符合或者比较符合的。尽管如此,调查发现最普遍的课堂问题是另外两个:大约21%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于“经常上课开小差或发呆神游”是符合或比较符合的;21%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于“上课经常玩手机或MP3,MP4之类电子产品”是符合或比较符合的。这个醒目的数据告诉我们高达五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学生每天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走神、玩手机等是常有的事。另外,关于问题行为的原因的自我剖析,调查从两个方面进行提问,结果高达67%的学生认为“班级环境或同学氛围对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很大”,40%的学生认为“个人或家庭因素对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很大”。
  根据以上的数据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课堂问题行为虽然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选择可以看出对于较客观约束性较强的考勤制度方面,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违反,这或许与学校、教师不断地强调与相关制度管束有关;但是对于那些与个人自我约束性有关的问题行为,学生的违反概率则提高,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相对考勤来说,部分教师在课堂中难以发现这些问题并加以和规范管理约束,因此造成学生自我约束力的下降。以上两种表现告诉我们,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与相对应的制约措施有很大关系;2.高达五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学生每天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走神、玩手机等是常有的事,是最普遍或最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从行为特点我们看出开小差或玩手机是个人的主观行为,教师难以发现并立即给予纠正,而且这些行为具有类似“沉迷性”或“上瘾性”的特点,也就是学生一旦参与,容易陷入其中甚至忘记时间空间。这就需要教育者根据这些问题行为本身的特点认真思考相应的解决对策,提示我们规定课堂上不允许手机玩就可以减少很多问题呢?不用手机等电子设备难道可以制止学生思想开小差吗?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根源上入手,让学生主观上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3.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学生普遍认为班级环境或同学氛围比起个人或家庭因素影响更大,也就是环境因素大于个人因素。这说明班级学习氛围的重要性,集体方向或团队力量的不可忽视性。教师在这个方面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及影响作用,思考如何让每一个学生融入到一个好的团队,调动所有团队成员参与其中,并使团队活动贯穿课堂始终,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新型课堂的研究方向。   (二)教師的话语行为及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影响的调查
  本问卷调查设置了17个问题,重点考察课堂上教师不同的话语或行为与学生听课效率之间的关系及当前学生普遍的学习状态和心态。其中关于教师课堂上的行为是否影响到学生专注于课堂的问题,其调查结果及相应结论如下。
  1.大部分学生认同如果“教师上课讲解得清楚明白”,“教师上课充满热情,精力充沛”,以及“教师上课没有发牢骚”和“教师不会只照着讲义无聊的讲课”,那么他们就会专注于课堂;尤其是认同前两项的学生人数高达55%和59%。有47%的学生不认同“课堂上的老师经常对同学们的违纪视而不见,因此会不经意做其他事”,这可以反映教师对于课堂纪律普遍处于认真管理或监督的状态。关于“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内容过于简单或太难而使你不想听课”的问题,则有42%的学生不同意,而27%的学生则是选择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可见学生上课状态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上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关于“老师上课声音低沉,表情严肃无生气导致你不想听课”这一问题,则选择各项结果的学生人数基本相同,说明学生上课状态与教师的声音或表情影响关系不大;但是,68%的学生认为“课堂上,老师的称赞,信任或鼓励比起批评来说对你的听课更起积极作用”符合或比较符合,说明学生普遍喜欢教师的积极性语言而非消极性语言。
  2.关于学习状态方面,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上课不想积极发言的状态因老师而异,也就是并不是所有课都如此。另外,高达52%的学生认同上课的表现要视他们当时的情绪、兴趣或精神状态而定,可见主观因素尤其是兴趣和情绪方面对课堂表现的影响是较大的,这一点在另一题中更得到肯定,即将近52%的学生同意“如果你对课程感兴趣,你不会有课堂问题行为”。关于学生逃课或不听课主要原因的探讨,有38%的学生选择了对课程不感兴趣,而只有21%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不喜欢该授课老师,这个调查进一步说明学生心目中,对于课堂内容或活动的兴趣是影响课堂状态重要因素。
  3.关于学习心态方面,15%的学生认同“只要不被抓住,撒谎或作弊没什么不好”,48%的学生不认同,但是15%的认同率说明了大学校园作弊心态是不可忽视的;44%的学生认为不是对所学课程或教科书不感兴趣,尽管这个数字没有超过一半的人数,但说明教科书和课程的兴趣性还是有待提高;21%的学生认为“大部分老师冷漠,不留情面,或偏心,让人讨厌”,而48%的学生不同意这一点,高达五分之一的学生对现在授课教师有反感情绪,应该引起老师们的反思;关于大学英语课堂的看法,49%的学生认为英语课还是有帮助的。
  (三)新型教育方法:开放课堂方法的实施与效果的调查
  在开放课堂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任务、组织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自由平等的平台,注重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组合协作,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开放的课堂更多的是基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契约式的自主学习,目前许多课堂尝试普遍应用的小组任务活动和竞争的教学模式正是一种过渡性方式。本问卷调查针对这种新型教育方法设置了7个问题进行调查,以便了解学生的相关认知和接受程度其调查结果如下:
  1.45%的学生明确支持以下两点:“比起个人表现,更喜欢参与小组活动或竞赛”,以及“比起老师为你制定任务或目标,更喜欢自己或小组制定目标并实现它”。由此可见,在大学课堂中,大学生普遍喜欢参与团队协作与团队之间竞争的,在任务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方面大学生比较喜欢自主选择,这或许与大学生的年龄层次与心智成熟特征有关,不喜欢被牵着鼻子走,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
  2.关于“老师与你制定契约式的自主学习模式比一般的模式更能调动你的积极性”这个问题,有将近40%的学生选择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而选择符合或较符合的学生人数有37%,超过选择不符合的人数。这些数据对比后反映出几点现实情况:学生心目中还是倾向于认同或愿意尝试这种新型的契约式的自主学习模式;40%的学生选择了一个模棱两可的选项,说明学生对这种新模式比较陌生或不了解,间接反映出学校中教师尚未有人或极少数有去实践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更多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或互动式的教学,没达到普遍的自主学习的模式状态。
  3.关于对学校目前教学现状的认知程度,问卷中也设置了几个问题。其中,14%的学生认为“在学校里,与老师意见相左是件冒险的事”;23%的学生确定“学校实际上一般不鼓励创新”;40%的学生认可“实用的知识一般是在校外获得的”。这几个数据共同体现了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对创新教学和实用教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另外,有一个问题很有巧妙,就是“教育最重要的两部分是考试与分数”,设置这个问题的初衷是想考察现在的学生是否仍然处于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和压力下,得到的答案是16%的学生认为“完全符合”,而52%的学生则倾向于不认同。这个数据告诉我们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只重视考试与分数,或者说,学生的考试压力仍然存在问题。
  (四)学生心中所期望的大学学习及生活的调查
  为什么要上大学?进入大学之后,你所感受到的真实的大学是什么样的?而真实的大学学习和大学课堂是否令你感到失望?在你心目中,大学和大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其实这些问题,在学生中一定相互讨论过或者思考过,本问卷调查设置了11个问题,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和状态,得出考察结论如下。
  1.关于上大学的原因,44%的学生选择“是因为自身对大学或专业的追求,向往和期待”;38%的学生选择“上大学是因为家人的期待或要求”。后一数字表明还是存在大量的学生不是因为自身的期待或追求而选择上大学或学习这个专业的,这与我平常在对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课上的调查提问结果也基本吻合。这结果家长们需要反思,为什么上大学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更多的是家庭的决定。另外,是不是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期待值真的在降低?   2.关于大学生现在的精神状态和学习心态,29%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确存在几个问题:不懂感恩,性放纵,爱慕虚荣,精神萎靡不振等”;25%的学生认同在大学里,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高达46%的学生承认自己“经常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这些数据都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问题除了学校之外,,家庭和社会全都要给予重视。另一方面,中国多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和问题亟待解决,这更需要教师和管理部门倡导引进和实践新型的教育模式。
  3.在这些问题中,有一个数据最为醒目,就是高达63%的学生认为“大学的课堂纪律规定可以更宽松自由些(比如点名)”,这反映了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够自由,处于被束缚的状态,尤其是课堂上一些考勤纪律要求与理想中的大学不相吻合。笔者认为可以把普通院校的做法与一些世界知名高校进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另外,40%的学生认为“大学课余时间不应该是学习”,58%的学生认为“大学应该以社会实践或实践课为主”,这反映出大量的学生对现在过多的理论课并不满意,认为应该为社会实践做出更多的准备;关于大学生活表现方面,有2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表现自己的原因是因为害怕犯错误,23%的学生不懂得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1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能力而非自己平时的努力。这三个数据说明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处于极度被动的状态。
  四、研究的结论:追本溯源,建设以人为中心的新型自由大学课堂
  根据以上四项研究所得出的数据和结论,结合大学教育现状和教育目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一)要想杜绝或减少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育者需要从根源上发现这些行为的特点和因素,并有的放矢地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由调查可知,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个人主观性和“沉迷性”的特點,更多是源于环境和班级氛围因素,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不仅仅是考勤等制度就足够,还必须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人的内在思想”层面吸引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内容和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思辨能力,鼓励有不同的想法甚至对课堂任务目标建设的各种意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懂得自己既是参与者,又是负有责任的一方,充分调动参与竞争的意识。例如,笔者曾在课堂上组织过很受学生欢迎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或纠错,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和决定承担风险。
  (二)第二项调查反映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主观兴趣性高于对教师个人的喜爱程度;教师的积极性语言效果远远高于消极性语言,如鼓励、称赞、信任的话语及清楚的表达,充满热情的演绎使学生感到愉快,提高听课兴趣;但五分之一的学生对授课教师反感,超过二分之一的学生对教科书或课程没有很浓厚的兴趣,这一些情况清楚地告诉我们,课堂建设的重中之重仍然是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师应该多使用积极性的语言表达,提高个人魅力——为人处世的魅力,给学生提供正能量。是新课堂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方向。
  (三)关于新型开放式课堂,从调查结论中得出两点肯定:①学生更喜欢参与团队协作或团队之间的竞争。②学生更倾向于接受或尝试契约式的自主学习模式。另外,调查还展示了一个现实情况:学校的创新教学和实用教学方面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以及学校的应试教育目的或氛围仍然十分严重。开放式课堂是理想,而应试教育,传统教育及非实用性教育则是目前的现实,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如何拉近,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和思考的根源性问题。实践、改革、尝试、进步,是最实际的解答和途径,值得每一位老师认真履行。
  (四)如何提高大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期待值?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是否还能恢复曾经的更多正面积极的形象?以上的调查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怎么做?怎么入手?我们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增强大学课堂内容的实用性,各种纪律制度应从人性化角度思考或改变,重视某些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和应试心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建设。人生规划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需要引起学校更多的重视。
  总而言之,“A teacher should take a hand,open a mind and touch a heart...”这句简单的话中说到了学生希望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支持协助学生,开启他们的心智,与他们的灵魂打交道,真正了解他们心灵的需要,真正地懂得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最后,感谢福州闽江学院爱恩国际学院的领导与各师生提供最大的支持与帮助及全体学生会的同学的辛勤努力。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康长运主编.自由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美]林格伦,章志光.课堂教育心理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4]陈平.论大学生的学习自由.高等农业教育,2006.
  [5]张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我国的教育现状和教育新思.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5.
其他文献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1996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1998年被山东省科委评为省级一类研究所。是国家“六五”、“七五”、“八五
试验采用玉米与鹰嘴豆根系不同分隔方式的土培方法,研究了玉米/鹰嘴豆间作种间对有机磷(植酸钠)利用差异.结果表明,鹰嘴豆利用有机磷的能力强于玉米;供应有机磷时,由于鹰嘴豆
涉诉信访这一问题在其概念提出之前就实际存在,并且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我国涉诉信访量一直居高不下。造成涉诉信访问题主要有法院方面、当事人方面、社会方面、制度方面的原因
近日,太重集团公司举行了大型铸锻件国产化研制项目奠基仪式。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太重的热加工能力。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无不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但在课堂实践操作时往往于此相悖,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做好一切事的原动力是自主。学生只有真正做到
2009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以下简称:亚洲国际动力传动展)将于2009年10月26~29日隆重登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预计届时有1350家海内外展商共赴此次盛会,在60000m^2的
高职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是共识。但是如何有效地进行培齐,笔者认为应注重学生的专业对应岗住群技能拓展,与其有效结合。这样既能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所在地的资
武威绿洲是河西粮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甘肃省的头号粮仓.近年来河西地区普遍存在的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短缺,人口超载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尤其以武威负担最重.针
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党员是毕业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本文研究如何创新毕业生党建工作,发挥毕业生党员作用,促进大学生就业.
主要运用文献法与分析法,分析了高校乒乓球普通组横拍长胶短期战术训练的特点与内容。长胶击球的特殊性使得它在普通高校乒乓球课余训练中存在具有特殊意义,进行短期的三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