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语言学视角看红楼梦诗词中龙凤意象的翻译处理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n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意象被称之为诗歌的灵魂,红诗中拥有丰富的文化意象。本文立足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对《红楼梦》的两个英文全译本——分别由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及其女婿闵福德翻译——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研究和探讨龙、凤意象的翻译处理,透过两者翻译的同与异,看到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对于红诗翻译的适用性。
  关键词:红诗;意象;翻译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99-02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1784年成书以来,这本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红学——专门就《红楼梦》文本和作者进行考究的一门学科——出现并发展至今;国外,早至1830年,一名英国人在其关于汉诗英解的长文中讲解了两首红诗《西江月》,并随后附上对应的英文译文,从此开启了《红楼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历程。〖JP+1〗《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由此可见一斑;其中占据大量篇幅的诗词曲赋则构成了这篇小说的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诗歌语言是一种意象语言,渗透着艺术的魅力。”
  《红楼梦》诗词中意象的翻译处理一直为翻译界所探究,诸多学者对两个权威全译本——霍克斯(David Hawkes)、闵福德(John Minford)译本(霍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Gladys Yang)夫妇的译本(杨译本)——从各种角度进行了解读、评析与比较,其中相当多的学者从归化与异化以及文化差异等的角度分析了两个译本中意象翻译,并认为霍译本在诗词意象翻译处理中未能忠实于原文。本文拟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对两个译本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龙和凤两个意象的翻译进行分析,探讨他们之间的同与异,以期能得到不一样的启示,为今后红诗意象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
  二、意象
  帕尔默1996年出版其专著《文化语言学理论构建》,其理论基础是语言和文化研究中的三大传统和认知语言学的结合,并且借用了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作为其理论的核心概念。在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中,语言是有声音的象征符号的游戏,其中的象征符号又是以意象为基础的。意象,既包括人脑中的各种图像,又包括人类通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动觉等所获得的经验。意象就来源于所有的这些感觉和体验。因此,拥有不同的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人所产生的意象会有所不同。
  《红楼梦》诗词中意象丰富,种类繁多。其中有植物,例如梅、兰、菊、松、竹、桂等;有现实中或传说中的动物,例如龙、凤、狼、等;有自然物质、现象或景观,例如冰、雪、金、玉等;也有成语、典故、谚语、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例如西子、嫦娥等。其中的龙、凤可谓是具有典型中国文化色彩的两个意象。虽然在中西文化中,都有龙和凤这两种神话动物,但中西方的人在谈起或想到这两个意象时,脑海中所引发的联想是截然不同的。
  在中国,龙的形象是九种动物特征的综合——虎须,鹿角,蛇身,鱼鳞,鹰爪等,且具有呼风唤雨,翻江倒海,隐身遁形,腾云驾雾等灵异能力。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和喜好可追溯至古代,且中国人将自己比喻为“龙的传人”。而凤是百鸟之王,很多时候,被认为是龙的妻子,例如自古,中国就有龙凤配之说;而中国古代,皇帝所坐之椅为龙椅,其妻皇后所戴的帽子被称为凤冠。在中国文化中,龙、凤通常象征着权贵、威严、吉祥;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龙、凤用来形容、装饰与帝王或相关的一切,如龙颜、龙袍、凤邸、凤驾等,且只有皇家及皇亲国戚才能使用任何有这两种动物装饰的物品。
  在西方文化里,也有龙和凤,有很多的传说、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作品都是关于这两种神话动物的。但是,首先在形象上,与中国的龙不同,西方的龙(dragon),脚强而有力,具有行走能力;拥有一副巨翼,赖以飞行;长有尖锐的牙齿,用于撕咬猎物,也可以喷出火焰或电攻击猎物或同类;且喜居山洞或深渊,好收集金银财宝。因而,在西方人眼中,龙是一种凶残的巨型怪物,西方有关龙的传说大多都是描述人类的英雄如何与龙作战,最终成功屠龙的。而西方的凤(phoenix),与龙并无多大联系,是一种源自于古埃及和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鸟,会在自己生命将近的时候自燃,之后一只新的凤凰会在灰烬中诞生。于是,在西方文化中,龙象征着贪婪、残暴、凶狠;而凤则意味着复活和永生。
  三、红诗中龙、凤意象翻译
  红楼梦第四回用来描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权势富贵的《护官符》中有一句“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此中的龙王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个人物,财物丰厚,且掌管东海海域的一切,杨译本中译为“the Dragon King”;霍译本为“the King of the Ocean”。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警幻仙子赋》中有一句形容警幻仙子的美妙姿态的诗句:“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杨译本为“ She bears herself like a phoenix or dragon in flight”;而霍译本为“I admire her queenly gait, like stately dance of simurgh with his mate”。随后的《红楼梦曲》之预示王熙凤命运的《晚韶华》中有一句“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其中的凤袄,是皇亲国戚才可以穿的饰有凤凰图案的服装,杨译本翻译为“phoenix jacket”,而霍译本处理为“robes of state”。再看第十八回中,薛宝钗和贾宝玉两人所做两首省亲颂诗中两句诗。宝钗诗句“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中的凤,杨译本和霍译本均翻译成“the phoenix”;而宝玉诗句“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中的凤凰,杨译本处理为“the phoenix”,霍译本则为“Bird of Paradise”。
  不难发现,在这五个例子中,两个译者对龙、凤两个意象的翻译处理截然不同。杨宪益先生将龙译为“dragon”,凤则统一为“phoenix”;霍克斯先生对每个意象都进行了不同的翻译和处理,他取其意将龙王翻译为“海洋之王”,随后将龙凤对等为波斯神话中的巨鸟和其伴侣,凤袄转换为贵族服饰,以及两处凤凰采用西方凤凰和天堂鸟的译法。乍看,霍克斯先生更多地采用了西方文化中的意象进行替代原文的意象,容易给人造成霍译本有文化侵略意识的误解。再细看,笔者认为霍克斯先生完全理解龙、凤这两个意象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和地位,龙王就是海洋之王;龙凤也确为神话中动物的一对;凤袄是中国皇亲国戚所穿服饰,而西方地位显赫、权高位重的人被称为贵族;凤凰两次做不同处理,不仅意义上没有缺失或不对等,而且体现了英文中避免重复的语言习惯。换而言之,霍译本既保留了原文本中意象的涵义和美,更有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四、总结
  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位译者,前者为中国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其妻戴乃迭女士是一位专攻中国语言文学的英籍翻译家;后者是著名的英籍汉学家,拥有诸多权威且广为人知的汉译英翻译作品,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杜甫诗集英文选译本》。可见,两位译者对红诗中意象及译本中所采用的对等词都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只是在翻译中对不同的对等词不断比较和权衡之后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因而他们的翻译都是合理的。这恰好符合了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观点,学者和研究者应该参与到目标文化中,在理解其本土文化模式和语言模式的基础上,去翻译和发言。我们和目标语言人群的经历越类似,我们就越能正确地理解其文化、语言和意象。
  参考文献:
  \[1\]江帆.他乡的石头记——<红楼梦>百年英译史研究[M].复旦大学,2007.
  \[2\]周红专.古汉诗词英译的关联观\[J\].外语学刊,2002,(1).
  \[3\]Cao Xueqin.A Dream of Red Mansions.Trans.Yang Xianyi & Gladys Yang[M].Beijing:Foreign Press,1977.
  \[4\]Cao Xueqin.The Story of the Stone Vol.1 (The Golden Days).Trans.David Hawkes.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73.
  \[5\]Palmer,G.B.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 \[M\].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6.
其他文献
摘要:翻译教学实际上是一门跨学科教学,因为翻译不但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的转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英汉互译能力。作为一种翻译教学形式,本文认为“回译”可以应用到翻译教学中去,在分析了“回译”在翻译教学中应用的同时,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翻译意识。  关键词:回译;翻译教学;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宋代有关茶艺的诗歌众多,为研究宋代茶艺中的用水问题提供了大量资料,从宋代茶饮对水质的严格要求,和制作方式的独到,可以看出宋人茶艺活动更加注重对水的择选。在宋代茶艺中,不仅“重茶”,而且更“重水”,茶水结合,将茶艺文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宋代;茶艺;诗歌;用水  中图分类号:K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58-02  宋代茶叶已成为社会
期刊
摘要:本文从苗族的图腾崇拜现象入手,考察沈从文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枫树图腾意象。沈从文通过这一意象,构建了原始、古朴、富有神秘浪漫气息的湘西世界。  关键词:苗族;图腾;枫树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74-02  湘西文化滋养着沈从文,他努力用文字营造不同于汉族文化景观的湘西世界,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独异的风景线。在他的一系列具有湘西苗
期刊
摘要:语言学习中的迁移现象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和研究焦点,因此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阐释语言迁移现象更能深入学习者内在的心理过程,从而透过语言现象发掘其蕴含的本质。本文从心理语言学视角解读语言迁移现象,重点分析迁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并给出相关的切实可行的学习应对策略。  关键词:语言迁移;心理语言学;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
期刊
摘要:言语幽默这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探讨花园路径幽默的形成机制,然后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花园路径幽默进行分析,试图找到关联理论与花园路径幽默对言语幽默解释的共通之处,旨在对花园路径幽默的赏析做出有益尝试。  关键词:言语幽默;花园路径幽默;关联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79-02  一、引言 
期刊
摘要: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与目标读者相一致的图式,才有可能创作出对方能理解并接受的语篇。笔者从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三个维度出发,尝试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活动之中,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图式理论;商务英语;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96-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改革开放的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四级网考是一种全新的语言测试场景,题型、内容、答题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而习惯于纸笔测试的学生必然产生独特的情感焦虑。本文首先分析了学生整体上的焦虑状况及特点,探讨产生焦虑的主要因素,然后对焦虑与视听理解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依据数据结果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网考;焦虑;成绩;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9
期刊
摘要:高职应用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应以市场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都围绕这一理念进行。本文从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理论的角度,依据ESP需求分析,构建ESP翻译教学模式,从高职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对高职应用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ESP;应用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翻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访谈的方法,探索了英语学习者焦虑感的主要来源,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降低焦虑感的措施,SPSS12.0对受试者三次口语成绩的分析表明,我们可以从教师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学习者的焦虑感,从而提高其英语口语成绩。  关键词:焦虑感;口语成绩  中图分类号:H31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89-02
期刊
摘要:昭君诗的创作代不乏人,诗人们往往以人为本,给这一咏叹主题涂上不同的时代特色,寄寓着各自的感受,从而使咏昭君诗的主旨焕发出丰富的历史内涵。  关键词:昭君诗;以人为本;主题衍变  中图分类号:I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64-03  汉高祖遭遇白城之围,采纳和亲之议,送刘敬之女翁主为单于阏氏,围遂解,此后和亲的政策相沿不改。这种牺牲一人幸福换来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