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o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21
  在中老年人中,脑梗死是多发病、常见病,致死率、致残率极高。脑梗死的病因很多,包括液流动力学改变、动脉炎、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原因等。传统观念认为,动脉硬化是脑梗死的基本病因,脑动脉粥样硬化常发生在500μm以上的动脉,其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有研究发现大约70%的脑梗死患者是斑块破裂及继发的血栓形成所致。
  頸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机制和特点
  頸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机制:①炎症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是慢性炎症的不同阶段,存在变质、渗出和增生等炎症的基本特点。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壁被视为事件发生的关键步骤。②血流动力学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呈现一定程度上的病灶高度选择性,特别易发生在动脉血管的弯曲、分叉及狭窄部位,存在血流的分离、回流等现象,这是其血液动力学机制。
  頸动脉斑块的特点和分类:根据斑块的形态及声学特性,将頸动脉斑块分为4型:①扁平斑块:基底面比较大、表面光滑、被认为是相对稳定的斑块,表面回声为均匀的低回声。②硬斑:软斑大量的钙盐沉积后呈现较强回声可伴有声影的斑块③软斑:由脂肪细胞、胶原和弹性纤维及炎性细胞包裹形成的动脉粥肿,超声图像为均匀或不均匀的、形态不定的弱、低回声。④溃疡斑:表面不光滑、形似“火山口”,斑块内部不均匀回声,溃疡边缘回声低。
  后两者被认为属于不稳定斑块。扁平斑块与硬斑块是相对稳定斑块,溃疡斑块与软斑是相对不稳定斑块,有很多学者研究发现不稳定斑块具有以下特征:①纤维帽较薄或易变;②脂质坏死核心大;③胶原含量少、平滑肌细胞少、炎性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④斑块表面溃疡;⑤斑块内出血。有报道,低回声和不均质斑块同溃疡性斑块一样与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而强回声和均质斑块与血栓发生联系几乎甚微。
  頸部血管超声检查頸动脉斑块
  病理学实验已经证明:动脉硬化病灶多分布在血管分叉处的外侧壁及弯曲处的内侧壁和頸动脉窦部,这些部位的血流受血管角度的影响形成湍流的非层流状态,从而易使内膜受损,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样病变。内中膜厚度与斑块的厚度是动脉粥样硬化管壁结构变化的结果,也是动脉传输功能和弹性降低的原因[1]。粥样斑块的动脉内膜面粗糙不平,内中膜局性增厚,厚度≥1.5mm,向管腔局部隆起,视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根据斑块回声强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分为:①形态规则、较均匀的低回声脂质性软斑;②等回声的纤维性斑块;③强回声或伴声影的钙化性斑块;④形态不规则、回声强弱不均匀的溃疡性混合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使管腔狭窄或闭塞。表现为内中膜增厚,这也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内膜损害的重要标志,正常内中膜<1.0mm,如内中膜≥1.0mm即为增厚。内膜损坏进一步加重,形成动脉硬化斑块,斑块测量是由表面的纤维帽至血管壁外膜前缘的垂直距离,≥1.5mm即判定为斑块形成。
  頸动脉斑块和脑梗死的关系
  頸动脉粥样硬化是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高血脂、高血糖,目前多数学者研究认为血脂代谢异常是頸动脉斑块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斑块形成的最主要原因。頸动脉是躯体动脉粥样硬化比较集中的部位,且位置较为表浅,常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最近Kozakova等对欧洲19个中心627例健康受试者作頸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年龄、收缩压及LDL是頸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2]。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常常伴有,两者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以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脑动脉硬化主要发生在500μm以上的动脉,其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可见于頸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以动脉分叉处多见,頸动脉狭窄不是造成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頸动脉斑块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不稳定斑块。亦称“易损斑块”(即溃疡斑块与软斑),是指易于形成血栓或可能迅速进展为罪犯病变的斑块,不稳定斑块是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更是密切相关。頸动脉斑块引起脑梗死的机制有两方面:①相应血管供应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和功能障碍。②血管狭窄的远端脑血流处于低灌注状态,頸动脉狭窄越来越重,狭窄处血流加速度越快,狭窄远端血流下降越明显,狭窄远端血管血流低灌注状态越严重。另外,狭窄段血流加速度越高,相对于斑块的血流切应力作用越大,越容易导致斑块表面破裂并形成新的血栓。有学者认为頸动脉不稳定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3]。尤其是弱回声斑块和非均质性斑块。不稳定斑块的内因主要是纤维帽厚度、偏心脂质核心大小和坚固性。此外,斑块内有无出血、斑块表面是否规则、有无溃疡及溃疡深度以及斑块增长速度均是影响斑块稳定性重要因素。大多数的脑血管疾病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防治頸动脉斑块对治疗脑梗死,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有重要意义。发现不稳定斑块可采取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对中重度頸动脉狭窄(有症状≥50%,无症状≥70%)患者,应尽早实施动脉内膜剥脱术或介入治疗,从而减少脑梗死的发作。
  预防脑梗死,就必须重视頸动脉斑块的预防,要根据頸动脉斑块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的强度和疗程。
  参考文献
  1 彭若宇,周沅桐,吴月英,等.75岁以上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结构变化及相关关系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10):754.
  2 Kozakova M,Palombo C,Paterni M,et al.Body Composition and Common Carotid Artery Remodeling in a Healthy Population.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
  3 吕敏,师绿江,史平,等.中老年自然人群中高血压和亚临床頸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0):841-844.
其他文献
目的:将渗出性胸腔积液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给予有效方法使导管再通,并采取措施预防再堵塞。方法: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术发生堵管的2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19.95  摘 要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长期血液透析患者88例,按住院号尾号的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3个月后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在饮食摄入、体重控制、规律透析等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
目的: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位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首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长期高血压易造成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等严重并发症,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添加必需微量元素铜、铁和锌对肉牛组织和血液铅和镉含量的影响。选用20头12月龄肉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各组分别饲喂基础精饲料(对照组)和基础精饲料
小学音乐课程是小学所有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有效地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对小学生的音乐水平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而合唱教学又是小学音乐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
在机关工作中,做好政务信息工作对于提升政府办公室“以文辅政”效能意义重大。而信息写作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下面谈谈我在信息写作中的几点体会。 In the work of orga
建筑物表面起霜的内、外部原因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随着混凝土干燥等过程Ca(OH)2、CO、CaSO4所发生化学反应而造成的,提出了防止起霜的措施,降低建材内部可溶性盐的含量,增强基材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到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其死亡率、致残率都非常高,严重威胁和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药物的临床
摘 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髂内动脉结扎在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髂内动脉结扎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6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果:6例髂内动脉结扎后,宫腔出血明显减少。结论:髂内动脉结扎术是治疗产科急性出血有效止血方法之一。  关键词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髂内动脉结扎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率2%~3%,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子宫收缩
眼外伤引起的晶状体浑浊,称为外伤性白内障。由于外伤情况复杂,因此外伤性白内障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白内障,手术治疗及手术时机的选择也有其特点[1],一般先给予缝合角膜伤口,1~2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