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23y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标准的新理念是:建立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比获取知识重要。只有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儿童才能体验到数学奇境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阔者。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用教材,构建探究式学习方式呢?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
  给学生一双用数学眼光洞察实践的慧眼,这是孩子明天的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有一双火眼金睛,使他们看到数学就在周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留心就能发现它,使每个孩子都高兴地叫起来:“数学,我捉到你了!”我们给孩子的不是起早贪晚,聚精会神得来的沙金,而是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与其“学会”,不如“会学”。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神秘陌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
  例如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在课堂上布置一个“小小超市”,根据买卖货物的情景,让学生带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布什的人民币共1元在超市中买东西,活动中要求:用所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要进行评比,活动后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要说出自己买了哪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分别用分、角来表示)。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换算,而且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周围。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2提出数学问题,发展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新教材在提供现实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后,一般不给学生现成的数学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留给孩子尝试、讨论、发展和充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提出数学问题,萌发创新意识,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启蒙,积滴水以成涓留,汇细流以成江河,在教学中放手让孩子大胆尝试、求异、求新、敢于提出问题,是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必由之路。而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3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给学生一个点金的手指
  数学课堂的学习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新理念。因此,精心设计,提供索要探究事物的数学材料,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会怎样创造性的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练就了这种本领,具备了这种能力,今后无论在任何新的情境或遇到任何新的问题,都能知难而上,自行探究,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综上所述。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聯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微妙,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方法解决问题孩子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总之,我们给学生的不是一堆金子,而是一个点金的手指。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实现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目标,需要在语文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内容上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适时、有度地实施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长期的工作,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长期坚持,持续发挥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  1 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一定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由于小学
期刊
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放在人的素养的养成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所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即提高他们自身应有的素质、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教师自身和学生两方面着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
期刊
现代社会对文盲有了新的定义,不会看地图、用地图的人也算是文盲。读图、用图能力成为学生能力素质的一个方面,学生更不应该忽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另外,现在莆田市初中地理会考考试中,读图综合题分值增加到50分。如果学生不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将会在这一类题型中造成过多的失分。为了了解初中学生在读图、用图中存在的问题,我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地图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在2010年5月进行,在本校的初一
期刊
【摘 要】教师作为课改的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新理念,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专业知识,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细化课标要求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三维目标”,在课改中实现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与新课程同行,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  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改对基础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改变过
期刊
【摘 要】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也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  【关键词】数学;兴趣;研究  现阶段,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课堂上存在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一些中下学生坐在课桌后面无所事事,课堂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索然无味,我们的教师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从何来?可以说,无“乐”则无“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兴趣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培养,只有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才能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美好的东西和愉悦的体验,才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它而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  【关键词】小学音乐;兴趣培养;重要性  
期刊
【摘 要】初中是一人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的黄金年龄时期,这一阶段受到的教育不但对后续的高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谈了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中学教师;数学;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教育的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突出了语文教学以人为本。《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第一条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人文;素养;新课标  学习新课标,领悟新理念,我们会惊喜地发现一个亮丽而又温馨的字眼——人文。《语文课程标准》在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形式下的数学教学中,分数教学因为它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而成为小学高年级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为此,广大数学教师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想将这部分知识灵活地教给学生,但实际告诉我们:在考试制度尚未完善、学生水平仍很欠缺的今天,我们仍然无法形象直观地进行这部分知识地教学。  【关键字】夯实;习惯;积极;素质;态度;换位  在新课改形式下的数学教学中,分数教学因为它与学生生活距离较
期刊
【摘 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适应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开展有效地英语课堂教学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本文紧扣新课改要求,提出了一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英语课堂;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阶段性的传授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换言之,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有无发展或进步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作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