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o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7岁开始步入社会,到如今已经5年了,是啊!5年啊!人生又有几个5年?多年的流浪生活,我和大多数打工者一样,感受着异地他乡的辛酸与无奈,体会着打工的酸、甜、苦、辣。蓦然回首,感慨万千。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方知此事要鞠行。这些年打工的生活,当初那个纯真的少年如今依然在异乡顽强地生存着,心却变得成熟、稳重。每当我回首往事,眼里总是蓄满泪水,南方!南方!带给我无限疼痛,又带给我无限喜悦,我总是怀念南方曾经在一起生活的工友。也不知道他们漂到了哪里?曾经是他们温暖了我冰冷的心。看,写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流出来了……
  
  西行安康
  
  2004年6月,我高中毕业以后,整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闭门不出。伴随自己的只有两行清泪。父亲时常埋怨:村子里像你这样年龄的都打工好几年了,你却还在家里吃“白食”。听我爸的话,我的心里很难受,心像一刀一刀的给割下。我没有考上大学,更成了村里人的笑柄。
  10月份的一天,邻居阿婆到我家说她的儿子在陕西安康做生意,要找个人过去帮忙,她问我愿不愿意过去,父亲满口答应了。
  第三天父亲把我送到了襄樊火车站。初见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旅途匆匆,我无暇欣赏城市的繁华与美丽。在天黑下来的时候,我坐上了开往安康的列车,父亲与我挥手告别。车窗外,看到他年迈的身影,那情那景,时常在我的梦中回荡。
  初出家门,一切都是如此的陌生: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夹杂着五湖四海的声音,故乡离我渐行渐远。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如此的陌生。好在叔叔一家人都对我很好,叔叔的儿子是和我从小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铁哥们,晚上的时候,我们会下下棋或去公园玩一下。在安康,我喜欢上了这里有名的小吃肉夹馍还有扯面。这里的人喜欢听“秦腔”,粗犷的嗓音吼破喉咙似的,血液里似乎都流淌着西北人的豪爽。几乎每天早上经过那个小吃店,我都会要上一个肉夹馍,还有一碗汤,吃得大汗淋漓,直呼过瘾。
  叔叔的店面专门批发零售机械五金产品。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六七点钟起床,拿钥匙去打扫卫生,整理一下商品,看一下门面,再就是有客人要送货的话,要骑三轮车去仓库提一下货给顾客送去。店面一直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关门。
  记得刚开始送货的时候,我不会踩三轮车,总是掌握不好车龙头。三轮车总是不听使唤,我要向东,它偏要往西。好像这头“铁驴”真和我较上劲了。我不信我就驯服不了它。为了学会骑三轮车,我总是不停地练习,有一次连人带车掉进了臭水沟里,受了一点轻伤,身上弄得满是泥巴。我默默地忍受着。最后,叔叔把我带到附近的一个场地,手把手的教我练习,我终于学会了踩三轮车。叔叔也点头默许,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到了腊月,北方的天气出奇的冷,凌厉的北风呼呼地刮着,吹在脸上像刀割,我的手冻得像北方的“馒头”,青一块,紫一块。
  快过年了,叔叔一直把我送到了襄樊火车站,目送我上了回家的汽车。在安康虽然只呆了几个月,却在叔叔那里学到了很多,他不仅是我的第一个老板,还是我走上社会的第一个老师。
  
  北漂即墨
  
  在我的家乡,与我同龄的孩子都热衷学一门手艺,因为这样外出打工的时候好找工作,还为以后讨老婆盖房子打下了基础,我时常望着远方发呆。自小,我就渴望去远方闯荡一番的梦想,我知道我的梦想在远方。村子里的人都到远方打工去了,只有我因没有考上大学,时常成了村里人的笑柄。
  2005年春节过后,受不了村里人的蜚短流长,背负着一身贫穷一身志气,我跟着邻居阿姨一起去山东即墨做衣服。
  来到武汉火车站,已是华灯初上,疲惫不堪的我们只好借宿在老乡的出租房里。附近的高楼大厦一幢接着一幢,我有一种置身繁华都市的兴奋。我们在这座城市里住了三天,才踏上旅途。三天以后,才买到去山东的火车票。
  火车如老牛喘气一般,经过两天一夜的颠簸终于把我们带到了青岛,之后我们又转汽车到了即墨。
  在这里,我们起床了就开始做事,每天只吃两顿饭,直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即墨的天空总是充满灰霾,看不到阳光。那天空仿佛像我的心一样,充满了阴暗。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我要过多久。我不想这样人如牛马一般的生活。每个凌晨与黑夜,望着苍茫的夜色,我都静静地发呆。很多时候,我想一走了之,想起家中的贫困,又急用钱,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忍受。
  东边黄海吹来的一阵阵冷风令人感到一阵阵寒意。过了一个月,我忍受不了这里的气候与生活,跟阿姨说我要回去,阿姨无奈给了我路费,我头也不回地逃向火车站,买了车票回家。
  阿姨并没有为难我,那时,她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生活就像一把磨刀石,在哪里打工都是一样。”后来,除了结清工资,还多给了我50块钱。我很感激,感觉自己在外边,总是能遇到很多好人。
  
  东进武汉
  
  回到家休息了几天,我又背起简单的行李去了武汉。
  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因商而兴,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镇之一。从16世纪开始,“九省通衢”的汉口就因其地利之便而成为最大的货物集散地之一。汉正街正好处在长江与汉水的交界处。长江上风浪大,往来的船只到达这里后就到汉江上避风,于是在此形成了一个港口,并进而形成一个商业街。湖北本帮商人及周边省市客商常年往返于此,江面上商船云集,往来不绝,一度出现“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繁荣景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汉正街都是汉口的商业中心。
  促狭得只剩一线天的巷子,逼仄的楼道,纠缠不清的电线,环绕着床铺的锁眼机,这里的租房几乎都有一个小阁楼,阁楼高不到一米,上去睡觉必须爬着进去;如果坐着穿衣服,连腰都不能伸直。冬天,他们住在阁楼上;天热了,便铺张席子睡在工作间的地板上。在外人看来,这里的环境简直称得上恶劣。作坊主杨老板一家人在这种吃饭睡觉生产多位一体的环境下已经做了10多年的服装加工。
  在这里大大小小的巷子里,依托汉正街市场已经形成了服装生产一条龙,有裁衣服的作坊,有缝纫作坊,有绣花作坊等等。而在这些作坊里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未成年人。
  这些小老板在自己的家乡招几个女孩做学徒,管吃管住,但只给零用钱,没有工钱。孩子的父母觉得,虽然去了挣不到钱,但熬几年能学到手艺,也就答应了。
  这些黑心的经营者赚钱心切,在小区里租几间房,摆几台缝纫机,招几名不用付工钱的童工,一个个“地下作坊”就开始火热生产,既不需要登记办证,也不需要照章纳税。这些“童工作坊”混杂在居民楼中,到了晚上,轰轰的机器声吵得周围的居民不得安宁。
  为了赶活,黑心老板把他们当机器人使用,让他们一天只休息6个小时,有的凌晨4时才下班。由于严重的睡眠不足,有的在生产中手指被机器“咬”伤;有的在生产中出了故障,还经常要被老板恶语相加责骂。这些童工常常要工作到凌晨,为了让他们不至于打瞌睡,老板竟半夜打开录音机来“提神”。
  后来这里发生的一场大火,使武汉市政府开始整治汉正街地区服装加工作坊,几千家加工作坊全部搬迁到了别处。杨老板这家作坊也搬走了,而我去投奔在汉阳一家工厂打工的姐姐。
  杨老板的工厂也在那场火灾中化为成烬,还有我曾经的几个工友,不是致残就是致死。我不知道,他们的生活,将会是怎么样。多少年过去了,我总是回想起那段痛苦的生活。总是一次又一次梦见起火。很多时候,工友都觉得我像个神经病。
  
  南飞东莞
  
  2007年春节,在东莞一家电子厂做保安队长的表哥叫我跟他去那里。元宵节刚过,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踏上了开往东莞的长途汽车。
  车子在高速路上飞快地奔驰着,车里坐着30多个同乡,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感觉就像是逃荒一样,他们又说又笑,只有我一个人静静地发呆。我知道,这一次离家,又是一次长长久久的漂泊。看着窗外熟悉的一切,这些原本属于我的东西,我却没有办法带走。
  车到广州,我把目光移到了窗外美丽的风景上。虽然现在是冬天,可是广东却没有冬天的一点景象,全是春天的那般风景,高速公路隔离带上绿草成茵,花开遍地,路两边的树叶也是绿茵茵的。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广东的冬季是不会下雪的。
  东莞的街道繁华似锦,各种风味小吃应有尽有,摆书摊的、卖早点的、夜宵的,五湖四海的人聚集于此。大江南北的风味小吃应有尽有。
  我表哥所在的工厂在万江严屋工业区,这是一个由香港人开的工厂,有一千多人。这家工厂是不包吃的,我每天都要到外面买快餐吃,偶尔到表哥房里改善一下伙食。就这样每天工作、吃饭、睡觉三点一线的生活令我感到麻木。一天晚上下班,在工业区的夜市小摊上,我邂逅了一本令我终生难忘的打工文学杂志——《江门文艺》。
  一篇血泪相连的文字,就像一把刻刀,时时刻刻都在雕琢和打磨着我的心。看了书中的打工故事,我才知道,苦难是每一个打工者都必须经历的。打工生活有那么多的精彩,那么多的无奈。看到别人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了《江门文艺》陪伴,我变得不再忧郁,不再寂寞。我为故事里面人物的成功而欣慰,为主人公找到真爱而高兴,为里面无耻的人感到气愤。更让我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的生命也因此变得精彩,它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工厂里有很多工友喜欢买码,其实我从来都不相信靠买码就能发财,我也知道这是违法的。但是在耳濡目染下我也试着买了几次,没想到还买中了几次,后来买码就像吸毒一样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当我几个月的工资几百上千块的交给小店卖码的老板,结果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我才真正的醒悟过来,我犯了多大的错。我是多么的懊悔。走在工业区的大道上,望着滚滚的车流,我突然有一种结束生命的念头和冲动。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时的我是真的伤心了。我哭着给家人打电话,原以为家人会责怪我,可是没有,姐姐温柔的话语回响在耳边:钱没了不要紧,还可以再挣,只要人没事就好。
  我决心与“码毒”彻底决裂,在这家工厂我也无心再工作下去。11月份我到了石美工业区的一家制衣厂做配料员,在这家制衣厂里我遇到了我的初恋,高中时的师妹雅琴。
  那几个月以来是我这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有雅琴的陪伴。春节来临,我们都要回家了。
  大年初五的时候,雅琴到我家来了,邻居都稀奇地跑到我家来看我的“媳妇”。可是当雅琴看到我一贫如洗的家时,脸上写满了失望。我心里也明白,也很伤心,但我不怪她,毕竟每个人都有争取幸福的权利。吃饭时,雅琴说要走了,我也没有挽留。望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知道我们的爱也走到了尽头。疼痛感从心底传来,望着灰色的天空,只感觉到我的心在崩溃。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春节过后,我再次来到了东莞。一次偶然,让我进了一家物业公司。这里离体育馆图书馆都比较近,前面就是有名的东莞中心广场。我的闲暇时间也比较多了,就喜欢去体育馆、中心广场漫步,走进图书馆,捧起一本《江门文艺》品阅打工人的生活。通过《江门文艺》,我认识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在他们的指点下我也会写些心情文字,然后投稿。
  2009年春节,我没有回家,我已经渐渐喜欢上了东莞这座城市。虽然这座城市充满了欺骗、欲望与无奈,但是在这里我也收获了许多,使我也不断地走向成熟。
  
  世界上没有一条笔直的路,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如果山路十八弯,若将人生比山路,人生更是千百弯。
  走遍大江南北,游历万水千山,这些年,我总是一直在走,一直在漂,却没有建树,甚感惭愧。如今的我只想停下流浪的步伐,过一种安定的生活,真的不想再漂来漂去。
  滚滚红尘,不禁仰问苍天,漂泊路上,哪里才是我安身的家园?
  
  责 编:熊正红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截止时间:9月12日。
其他文献
元旦闲暇无事,我登录QQ,准备找好友聊天。上线后,竟无一位好友在线,他们可能去旅游或睡大觉去了。我只好上门户网站浏览新闻。这时,QQ显示有人想加我为好友。对方昵称温柔小妹,芳龄22。我心一动,很快同意了。温柔小妹说她是湖南人,叫李思思。老板贪恋她的美色,她不从,只好打包走人,现正在找工作,希望结交一些打工的朋友。我听后心里热乎乎的,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她还能保持本色。我们越聊越投机,甚至有一种相见恨晚
期刊
炒了王经理后,我踌躇满志,找了份工作,准备大显身手。当然,我找的依然是一份餐饮工作。我要让王经理看看,我究竟是块什么料。  原以为,以自己的学历和能力,无论如何也得当一个部门主管,或者干其他轻松的工作。可是,失望得很,我仍被安排在餐厅当服务生。本来想一挥手,再次炒老板鱿鱼,可是,又鬼使神差地留了下来,不为别的,只为争一口气。  上任第一天,就认识了吴毅,一个很潇洒的男孩,和我一样,也是大学毕业,和
期刊
阿美,18岁,相貌普通,初中学历,打扮老土。应聘时,招工人员瞄了一眼后要她先回去等通知。她不走,追问:“现在不是招普工吗?那就是招我这样什么都普普通通的。”这个新鲜的解释使她成了我的工友兼室友。事后阿美说她已是N次听到这句话了,之前她还在老乡的出租房里傻等。  阿美在车间见到新工友也好主管也罢,马上鞠躬说:“我叫阿美,日后请多多关照。”回到宿舍,她就大声说:“我回来了。”弄得人家好奇地问她这是哪学
期刊
清朝光绪年间,合肥知县王国一心想升官,但朝中无人,升官无门,王知县一天到晚唉声叹气。这天早上,知县的师爷对王国说:“老爷,如今朝中是咱合肥人当道,何不巴结一下李中堂,攀上这棵大树,老爷一生可荣华富贵,小人也跟着沾个光。”师爷说的这李中堂不是别人,正是当朝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合肥人,眼下正大权在握,红得发紫的李鸿章。  王知县一听,当即皱起眉头:“李中堂是咱合肥人不假,可人家是
期刊
2009年4月份,我在广州海珠区工作。老乡俊杰在赤沙村找到了一份做五金装饰的工作,1100块钱一个月,包吃住,工厂是新开张的,没什么设备,三十多平方米,放着十多张桌子,有十来个工人。  俊杰的老板叫徐志强,湖北人,42岁。不知道是刚开张资金周转不灵还是心存不轨,十多个人两个月的工资一分都没拿过。  有个四川的工仔到劳动局投诉徐老板,劳动局的人来跟徐老板交谈了一会后,徐老板就嬉皮笑脸、满口答应说明天
期刊
记得医院决定实行无纸化电子处方、电子病历那年,青年医护人员因为在学校便熟悉电脑,自然看成是“小菜一碟”,而我等上了年纪的医生却连喊:“苦也!苦也!”我不会打字,只好请电脑中心的小赵帮忙设计专用的处方模版,而特殊的处方我只好用手写板。医院一千多台电脑中,就只有几个人用手写板,惭愧。  我匆匆地被“逼上梁山”。诊病时,病人赞曰:“啊,区医生,您那么大年纪也懂电脑,不简单!”我诊治完毕,笨手笨脚地点击了
期刊
我叔叔是个台湾老兵,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去台湾时,只有19岁。  由于大陆和台湾政治原因,那种敌对关系到八十年代中后期才渐渐松动和缓和。  政治制度不同,海峡两岸僵局,阻断了多少台湾亲人回乡梦,两岸亲人望眼欲穿盼相逢。  1988年,通过各种途径,我们家终于和台湾叔叔联系上了。那年,我92岁高龄的爷爷,听说他这个近40年杳无音信的儿子还健在并要回大陆修水老家来看望他,激动万分,寝食难安,天天
期刊
老婆到泰和大酒店做客吃中餐西点去了。一个人独处,干什么都喜欢凑合,哪怕是一碗清汤面,或者酱油炒饭,也都行。在教堂做完礼拜守了安息出来,就已经十一点了。顺便在南正街一家老店买了两块本地特色小吃——葱香豆皮,权当中餐。也许是相隔太久,没有碰过它了吧,偶尔吃一下,就像儿时花一分钱买两粒牛皮糖,虽然时不时地有一阵阵北风刮来,或者,即使一时找不到街角躲躲风沙泥尘,吃起来也是津津有味的。现在回想起来真有一种难
期刊
“意外”收获一份礼物    那年,我刚满18岁,高中毕业后,便追随表姐来城里打工,因为运气不好,加之形象有些差,总之东跑西颠了几个月,一份工作也没有找到。  因为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自然心生怨气,乡下人“重男轻女”,城里人倒好“重女轻男”,招聘启事贴了不少,却只招女工,不招男工。表姐说,找工不能心急,不如再等等吧。说来也巧,没过几日,表姐便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说有一家酒楼正在招聘保安,赶快去试试吧。 
期刊
1  这是段碧君第十次参加这样的面试。不同的面试似乎都必须面对相同的面孔——坐在你对面的人会假装认真翻着简历,努力寻找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接着再把早已经设计好的几个问题或明或暗给抛出来,然后让你转身走人。在两个面试者的空隙,他们会讨论球赛和面试者的长相,而对于段碧君这样跟风筝一样瘦的男生,他们往往采取速战速决的方法。  这一次似乎真的有好运气,考官是一个说话很快的男人,穿着西装,中年发福,顶微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