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不同品种松花粉功能成分比较及马尾松花粉抗氧化性研究,完善松花粉的品质评价体系,为松花粉资源利用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凯氏定氮法、苯酚-硫酸法、Na NO2-Al(NO3)3-Na OH比色法、固相萃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不同品种松花粉中蛋白质、多糖、黄酮、胆碱和β-谷甾醇营养成分含量;采用自由基清除法对马尾松花粉醇提物和水提物进行抗氧化性评价。结果表明,所测样品中,其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不同品种松花粉功能成分比较及马尾松花粉抗氧化性研究,完善松花粉的品质评价体系,为松花粉资源利用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凯氏定氮法、苯酚-硫酸法、Na NO2-Al(NO3)3-Na OH比色法、固相萃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不同品种松花粉中蛋白质、多糖、黄酮、胆碱和β-谷甾醇营养成分含量;采用自由基清除法对马尾松花粉醇提物和水提物进行抗氧化性评价。结果表明,所测样品中,其蛋白质含量介于10.75%~16.69%之间,粗多糖含量介于9.62%~14.52%之间,总黄酮含量介于1.19~2.23 g/100 g之间,胆碱含量介于205.85~262.94 mg/100 g之间, β-谷甾醇含量介于215.23~339.16 mg/100 g之间。马尾松花粉水提物(PS)和醇提物(PP)对·O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效果与质量浓度均呈量效关系,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清除自由基活性增加。不同品种松花粉功能成分的差异较大。黄酮类化合物是松花粉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马尾松花粉水提物表现出一定抗氧化性,醇提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效果。
其他文献
为探究大尺度环流对成都市O3污染的影响,基于四川盆地700 hPa位势高度场,采用T-PCA方法,将2015—2019年夏季(6—8月)各日的大气环流归纳为5类环流型,并对不同环流型下的成都市O3污染特征与污染来源进行分析。5类环流型中,东北高压型(NEH)和高压底部型(UNF)条件下,四川盆地气温较高,湿度和云量相对较低;对比过去24小时的变温,UNF下四川盆地增温显著,NEH下变化不明显,另外
近年来臭氧成为我国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欧美臭氧污染防治的经验对我国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分析了2015—2021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表明我国目前臭氧污染防治正处于关键时期;分析了欧美臭氧污染防治的工作机制,并从法律法规、管制措施、排放标准、臭氧监测、前体物排放控制以及区域联防联控方面的工作论述了欧美臭氧污染防治工作的经验;据此进一步提出我国臭氧污染防治工
依据黄蒿界煤矿以往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对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将煤矿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裂隙潜水、中生代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及承压水2大类型。分析认为,黄蒿界煤矿直接充水水源为侏罗系中统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第四段砂岩裂隙水,其通过煤层开采形成的冒裂带,封闭不良钻孔和断裂破碎带及小型断层充水通道流入矿坑,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和白垩系下统洛河组孔隙裂隙水通过含水层之间相互补
本文从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引导及多元考核方法等方面实施“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植物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章节重难点和科学前沿串联知识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科学精神、生态文明及人文素养等思政元素引入课程,实施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创新性实践课程和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提出一种基于污染物浓度设计值和相对响应因子的空气质量达标规划预测方法。首先通过数值模拟,评估最近5年年际气象条件差异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筛选出最接近5年平均气象条件的一年作为基准年,将该基准年气象场和各排放情景作为输入进行空气质量模拟,降低气象条件年际差异对未来污染物浓度水平预测的影响。然后,基于基准情景和控制情景在不同排放水平的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结果,将控制情景相对于基准情景的污染物模拟浓度的
利用唐山市6个环境监测站臭氧小时浓度数据及唐山观测站小时气象数据对2021年6月11-13日臭氧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O3浓度极值出现在16~18时,11日、12日中午出现双峰结构,12日2时出现一个小峰值。气象条件上O3浓度与5CM地温正相关最好,其次是最高气温、地面最高温度,2分钟平均风速、总辐射辐照度,与相对湿度明显负相关,气象要素对每日的臭氧形成影响程度不同。总辐射辐照度的双峰结构
我国砖瓦工业量大、面广,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相对较高。针对砖瓦工业的窑炉特性、工艺特点和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本文结合隧道窑的工作原理,对氮氧化物净化技进行系统性理论阐述和应用介绍,包括源头治理、过程工艺控制、低氮燃烧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和臭氧氧化脱硝技术,企业可结合工艺特点、运行情况和技术经济性,选择适应于自身特点的氮氧化物处理技术。
为了降低桑枝低聚糖的吸湿性,提高稳定性,拓展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本实验以麦芽糊精、乳清蛋白为壁材,桑枝低聚糖为芯材,利用喷雾干燥制备稳定性良好、具有抑制变异链球菌活性的微胶囊。探究壁材种类及与芯材的质量比对微胶囊抑菌率的影响,并对微胶囊的吸湿性、分子结构、微观形态、热稳定性、贮藏稳定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当复合壁材为麦芽糊精与乳清蛋白且质量比为2:1,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2:1时,制备的微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