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初探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教授幼儿知识,还要能做到能歌善舞,进而实现幼儿协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舞蹈教学的重难点,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接下来,本文将结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育的重点,探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舞蹈教学;创造力;呼吸训练;技巧动作
  一、引言
  新课改以来,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进而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当代舞蹈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中不适应部分,形成新的教育观,并以此为指导对原有的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等进行研究和改造,使之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各种智慧、能力、特长、个性的发展。由此可见,探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育的重点
  (一)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开展对于舞蹈的技能技巧以及相关的一个基本功的教学和锻炼之外,还应该想办法实现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而对一个舞蹈人才来说,创造力的培养是其所要达到的一个最高的目标和结果。也就是说,舞者在跳舞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将作品完整地表达出来,还要在此过程中进行一些自我的创造,比如说,可以将自我的一些经历与舞蹈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也可以将一些有趣的生活体验与舞蹈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1000个舞者舞出1000种花样,而不是机械地进行学习,所有的舞蹈都只是对于舞蹈技术的表达,却缺乏内容的传达与迸发,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
  针对于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要做到全员性,所谓的全员性,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进行创造力的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只是针对于某一个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而是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与提升。其次就是差异性,所谓的差异性,主要指的是在进行舞蹈创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一个舞者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而不是所有人跳出的同一支舞蹈都是一模一样的。除此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主导性。所谓的主导性,主要指的是在进行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不应该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进而实现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升。最后要做到的就是主体性。所谓的主体性,主要指的是在舞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扮演指导和引导的角色,而不是存在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的现象。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呼吸训练
  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之外,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呼吸的训练,在舞蹈中针对于呼吸是十分讲究的,呼吸是舞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枢纽,是靠它来支配所有的动作以及所有的动作之间的连贯性,与歌曲中呼吸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舞蹈中呼吸,我们也称作为运气,运气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动作的表达效果。
  在呼吸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去训练学生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呼吸的种类以及呼吸的基本方法。比如:呼气时长呼、短呼、呼气后闭气;吸气时长吸、短吸以及吸气后闭气。长呼吸意味着呼吸的持续,在缓缓松弛腹部的同时呼气或吸气,主要是在一个动作里用一次呼吸做动作而形成的呼吸。短呼吸,快速呼吸,是在一个动作里,经几次呼吸段落而形成的呼吸,并将几次呼吸作为统一体而有机地相联系。呼与吸交替进行,以此构成了舞蹈中呼吸过程的复杂化等等,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呼吸的准确方法。
  (三)技巧動作教学应注重科学性
  所谓的技巧,主要指的是完成舞蹈动作的技术与能力。针对于技巧,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来说,指的是具有一定的高难度的技巧性的舞蹈动作,比如说,跳、转、翻、飞脚、串翻身、旋子三百六、耍扇、耍帕、舞箭花等。其次,主要指的是演员在完成一般性的舞蹈动作时所传达出来的质量和技巧。比如说,同样一个舞蹈动作可能有的舞者传达出来的舞蹈动作是比较协调、准确和稳定的,而有的舞者所传达出来的舞蹈动作稳定性和准确性相对来说则要差一些,这其实也是动作技巧的一种体现。最后来说,主要指的是演员自身所具有的一个基本素质水平。比如说,有的舞者的弹跳力比较强,爆发力和平衡力也比较强,这其实就是舞者自身的一个基本功的体现,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技巧动作的一种体现。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呼吸的锻炼之外,还要注重对于技巧动作的训练,进而提升舞者的基本功,使其能够高质量地完成舞蹈动作。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设置来实现课堂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而保证舞蹈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接下来,将分别从多媒体教学法、小学合作学习法以及人物教学法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一)多媒体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针对于舞蹈课程教育工作的开展都是采用教师教授动作,学生进行模仿的方式,而如今,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被逐渐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因此,针对于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借助于多媒体的方式来实现相关的舞蹈教学动作的教授。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学得很快,有的学生学得很慢,还有的一些学生会呈现出肢体不协调的现象。这样一来,时间一长,学生之间便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为了实现这一问题的改善和提升,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将所要教授的舞蹈动作制作成5~10分钟的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的动作的学习。
  (二)小学合作学习法
  除了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之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不同小组的学生共同负责相关的学习内容的学习和展示,教师要求大家所展示的内容不仅要规范、准确,还要具有统一性。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使得小组的人员动作达到规范性和统一性,大家一定会互相帮忙、互相扶持来实现相关动作的学习,进而提升大家的团结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保证大家对于舞蹈动作的学习的规范性。
  (三)任务教学法
  除了多媒体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教学法以外,教师也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所谓的任务教学法,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教学任务,比如,成果展示,视频作业等等,这样一来,在相关的教学任务的设置一下,学生便会提升对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进而很大程度上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针对于呼吸训练工作的开展技巧动作训练的开展,还是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一定要了解舞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更好的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进而实现更高效率的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邹琳玲.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的改革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33):133-134.
  [2]林芙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初探[J].文学教育(中),2014,(05):83.
  [3]张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2):65+67.
  [4]谢琼.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探讨[J].艺海,2009,(12):89-90.
其他文献
当今中国,祖辈家长参与家庭养育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祖辈家长家庭养育指的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在家庭中参与到对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抚养、教育事务之中.文章论述了国内外有关
期刊
期刊
一直以来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基数大、适龄儿童比重大、对学前教育需求较大.由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的问
球迷总结出一条名嘴韩乔生定律:韩乔生在解说比赛时,眼睛看着球员A,脑子里想起了球员B,嘴里说着球员C,实际指的是球员D.别人听了以为是E.无心之失,成了韩乔生解说的一大特色,
互联网正在以席卷一切的威力影响着生活的诸多方面。2015年,站在“互联网+”战略提出的风口上,互联网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体--在线教育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
《质量振兴纲要》指出:“质量振兴是全民族的事业。”产品质量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每个企业的兴衰存亡,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因此,产品质
融媒体对图书馆版权制度的建设以及管理有着一定影响,在这融媒体背景下,图书馆版权角色出现了混同,而且版权的使用权也受到了限制,这会增加图书馆版权使用的法律风险,也会增
伴随近几年来岩石工程的增多,设计作为岩石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成为影响工程建设的关键,本文作者以现代岩石工程类比设计为基础,解释了现代岩石工程类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