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定位的传承与转化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sun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学长期隶属于哲学 ,在费希纳之后 ,美学逐渐由哲学走向科学 (主要是心理学 ) ,但这一转向并没有给美学带来整体上的突破。现象学美学和语言学美学企图超越哲学的美学和科学的美学 ,但都没能取得成功。 1 9世纪以来 ,人们又逐渐把美学看成是一种人文学科或人学的美学 ,但尚未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海德格尔之后兴起的后现代思潮及其所阐发的“文化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美学定位的重新思考 ,但缺乏应有的说服力和给美学定位的基本素质。那么 ,美学到底是怎样一种学科呢 ? Aesthetics has long been affiliated with philosophy. After Fechner, aesthetics gradually moved from philosophy to science (mainly psychology), but this shift did not bring an overall breakthrough in aesthetics. Phenomenological aesthetics and linguistic aesthetics attempt to transcend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and scientific aesthetics, but failed to achieve success. Since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eople have gradually regarded aesthetics as a kind of aesthetics of humanities or humanities, but have not yet formed their own complete system. After Heidegger, the postmodernism and its illustrated “cultural aesthetics”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people’s rethinking on the aesthetic orientation, but they lack the persuasive power and the basic qualities of aesthetics. So, what is the aesthetics in the end?
其他文献
同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东亚社会 ,在社会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社会对于儒学的取舍和吸收的重点不尽相同 ,日本突出的是集团的概念 ,而中国更为突出家族主义 ,在多元一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有一种倾向,即过于注重理论的世界观类型,而不太注重理论所涵盖的信息复杂性。这就导致了一种奇怪的格局:一方面,我们认为拥有马克思主义而掌握真理,另一方面,又
从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中是否能够引出一门现象学的意向伦理学?这个问题可分成三个步骤来论述:首先,胡塞尔的"充实"概念对整个哲学都具有基本的意义,但它带有一个胡塞尔
经济特区的实践也是文化与道德的探索。中国当代伦理道德的重建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实现由家庭关系出发演绎社会伦理到由个体出发演绎社会伦理的基点的转变,确立个体
目前许多音乐理念要让音乐表达精神理念、承载德育重任是偏颇和错误的.音乐不能承担唤醒人们的良知或阻止罪恶的重任.音乐在美学本质上不具备概念性,所以它不能提供属于社会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政治理论的比较研究试图说明:存在着特质不同的两种政治理论,即结论性理论与非结论性理论.具有结论性特质的理论是答案型的、指示型的、封闭
该文认为,把辩证逻辑定位在辩证思维上是一种进步,并认为有多少种哲学就有多少种思维方式,一种思维和一种思维方式是有原则界限的.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学最发达的国家 ,这种独特的历史现象 ,与中国在殷周时代已经形成的对历史的理性认识有重要关系。这种理性认识应当概括为历史哲学 ,历史哲学开启了历史家的
德清的“为学三要”之说,成为17世纪以 来三教一体的名言,为后世僧人所尊奉的准则。他对禅宗哲学与美学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本 体范畴“禅”(心)的深入探讨与明确论述。而他毕生
是继汉代五经合集、唐代五经正义之后出现的又一部儒家单经的群集.朱熹有适别地运用章句和集注两种诠释书体对、和、通加注释,内在地建构起了以四书本文为诠释对象、章句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