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TSP微观形貌、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r——以黔西北地质高背景与污染叠加区典型小流域为例

来源 :生态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黔西北地质高背景区,工业污染小流域(MS)的大气TSP微观形貌及其载带重金属(Cd、As、Pb、Cr、Cu、Ni、Zn)的质量浓度、季度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以没有明显污染源的小流域(HS)为对照,于2018年5月—2020年11月分四季采集大气TSP样品,使用ICP-MS测定TSP的重金属(Cd、As、Pb、Cr、Cu、Ni、Zn)质量分数,SEM-EDS对TSP的微观形貌以及能谱进行分析;并采用US EPA推荐的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TSP重金属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污染区TSP微观形貌主要为规则的“块状”、“片状”和“层状”,以及不规则的“球状”和“蓬松状”,O、Si、Ca、C、Zn为特征元素,呈现扬尘和工业源污染特征;对照区TSP为“片状”、“层状”、“块状”和“类球状”,以O、Si、Ca为特征元素,呈现矿物源和土壤源的特征.对照和污染区的TS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55.69—84.52μg·m?3和130.27—218.22μg·m?3,均呈现冬>春>秋>夏的趋势;污染区的TSP中Cd、As、Pb、Zn的质量浓度显著大于对照区,其中,Pb和Zn的质量浓度分别是对照区的10.12倍和14.43倍.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两个区的重金属非致癌风险总值(HI)均小于1,没有非致癌健康风险;两个区的Cd、Cr和Ni的致癌风险值(R)均处于10?7—10?4之间,其Cd、As的R值远高于非地质高背景区,As的R值都达到10?4以上,存在As的潜在健康风险,在黔西北地质高背景区需注意防范大气TSP中As的潜在致癌风险.
其他文献
为了降低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本及环境风险,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对页岩气开发区块进行地形适宜性选区评价.选择4个地形评价指标,使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熵权法和GIS技术,建立页岩气开发区块地形适宜性选区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昭通区块.应用结果显示:高适宜区和较高适宜区大部分分布在昭通市西南部,即昭阳区及鲁甸县的东部和北部;中等适宜区在整个区块内广泛分布,多呈现为零星小块;低适宜区和较低适宜区主要沿地貌交替地带呈褶皱状分布,在巧家县、鲁甸县西部和永善县西、北部较为聚集.昭通区块的地形适宜性以中等适宜为主.运用该评价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应用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广泛和严重。现今,网络攻击的模式已经由传统的分散性的攻击模式逐渐转变为有针对性的持续性攻击模式。这种模式的网络攻击不易被检测,危害性大,并且通常会留下后门程序便于进行后续网络攻击。WebShell是一种基于网络应用的后门程序,是网络攻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攻击者成功的
随着无线智能设备数量的高速增长和新的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涌现,频谱资源匮乏成为了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引入全双工技术和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蜂窝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与此同时系统内干扰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研究高效的干扰控制算法能够降低系统干扰并提高频谱效率,进而提升系统性能。论文围绕全双工蜂窝D2D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场景,深入开展干扰控制算法研
信息抽取是一种能够从文本中抽取指定的实体信息、关系信息、事件信息等信息的文本处理技术,目标是获取机器可读的信息。据我们所知,目前的信息抽取多集中在医疗、金融、商品评论等特定领域,面向大宗商品资讯的信息抽取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大宗商品资讯的信息抽取进行了研究,抽取信息包括主题信息、实体及实体属性信息、以及关键词信息。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句子分类实现句子主题信息的抽取,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注
无人机航拍实时获取的照片、正射影像和视频,为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提供准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支撑.利用无人机航拍优势,可实现对地表障碍物准确识别,进行高效的室内设计,确保施工安全,提高采集效率.结合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特点,总结无人机航拍在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中统筹分区、高效设计、精准踏勘、优化路线、精细落实和HSSE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以实际项目为例,用高清影像为底图,叠加和综合分析各类地理信息数据,做到重点区域重点部署,保障地震勘探目的层深度,指导野外排列摆放和可控震源路线规划.通过无人机辅助野外采集
2020年,随着5G业务量的不断上升,频谱资源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未来5G的全面部署将面临频谱资源短缺和建设运维成本大的问题。根据我国通信系统的实际部署情况,现考虑在2.1GHz频段进行频谱重耕,探索该频段部署NR FDD系统的可能性。在该频段进行频谱重耕,可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低频段频谱资源优越的传播特性;同时可充分利用已有的通信网络基础建设,减少5G网络全面覆盖时的运维成本。频谱重耕的
本研究以内蒙古根河林区内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雷击火迹地为研究对象,调查林地内死可燃物分布和环境因子,分析不同程度(轻度、重度)雷击火干扰后地表1、10、100 h时滞死可燃物负荷量和总负荷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地表死可燃物负荷量的具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10、100 h时滞死可燃物负荷量和总负荷量均表现为轻度火烧>重度火烧,10年的恢复期内,轻度火烧样地内地表死可燃物负荷量恢复到与对照样地接近的水平,而重度火烧样地依然与对照样地差异显著.(2)1、10、100 h时滞可燃物负荷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玉米单作(MM)、玉米-苕子-玉米轮作(MVM)和玉米-豌豆-玉米轮作(MPM)3个处理,测定玉米各生育期根系特征、根系分泌物含量及土壤团聚体组成,以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根系特征、根系分泌物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VM和MPM的玉米产量分别比MM显著提高10.6%和7.7%(P<0.05);(2)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随生育期的推进而不断增加,且MVM和MPM处理在各生育期均高于MM处理;(3)各生育期MVM和MPM的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MM(P<0.0
为了解九峰山不同人工林分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研究选取了侧柏、柠条、长梗扁桃、山杨、虎榛子、黄刺玫样地以及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人工林的植被调查和土壤样品采样,建立了5个植被因子和7个土壤因子的2层次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构建不同人工林分类型生态恢复植被-土壤耦合协调模型,为九峰山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提供理论依.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分类型的植被指标层除Shannon-wiener指数外,其余指标在不同林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土壤指标层中除
林下植被覆盖度作为描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参量,是探查水土流失情况的重要指征.量化南方丘陵地带地形起伏区林下植被覆盖度对水土流失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长汀县河田镇作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多角度(0°、10°、20°、30°)遥感数据,利用局部最大值法,将植被形态划分为离散型与连续型,并分别利用点云布料滤波与地图森林密度算法反演出对应植被形态的林下地形.采用半高斯拟合(HAGFVC)法分离植被,再设置高程差阈值提取出林下植被,结合不同角度影像,利用形态学中的斑块膨胀方法弥补树冠遮挡的误差,进而量化林下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