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了故乡梨花开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u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代表自己,那便是“想”。我的思维很跳跃,往往能将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合在一起,小说、漫画……一系列富有神异色彩的故事,通过我的讲述,常常会引得身边的好友开怀大笑。我也时常幻想自己会在某个平行世界遇到怎样的人,会发生怎样的事。也许就是这些想象让我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因为文中的世界是属于我自己的,在那里,我就是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那里,我也可以是无数的其他人,精彩纷呈,千变万化。
  日落黄昏人家,柴米油盐醋茶。
  打开简朴的大门,走进熟悉的院落,我将公文包稳稳地平放在书桌的一侧。从厨房里看向小院,梧桐依旧,之前从朋友家顺来的花草因无人照理已经蔫了大半,心中不禁惋惜。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令我甚是疲惫。再望向邻居的院子,桃花开得正旺,一家老少正在院中欢闹,孩子的笑声在空中荡漾。“桃花开了啊。”我自言自语,突然想起了什么,却又记不清,心里空落落的。
  吃饭时无意地刷着朋友圈,一张梨园的图片攫住了我的雙眼。在人来人往的背景中,图中那一枝梨花显得格外淡雅。五片雪白的花瓣间绕着一簇浅绿色的花蕊,几朵已经完全绽开的梨花间还隐隐约约地藏着几个小花苞,或展开一片花瓣小心窥探着匆匆人群,或紧紧地裹紧不露一条缝,让人不禁静下心,仿佛侧耳要去听它绽放的声音。突然间,似曾相识的熟悉感……我对这张照片有了一种近乎痴迷的喜爱,好似整个人都醉在其中了。
  这份喜爱,我其实是懂的,照片中的花是故乡最最常见的花,也是遍布我童年的记忆的花,更是曾开在我心中的花。
  这天夜里,我计划着第二天一定要回故乡看看。
  次日一大早,我带上背包就走了。故乡离家不远,却因为平日里忙,很少回去看看,每次回去都是逢年过节,而这次只为看梨花。远远地,就看见了一片雪白。故乡的梨花开得总是比梨园的花更大更多,宛如前夜下了一场大雪,落得满树皆是。离得近了,便闻到扑鼻的香气,如孩提时闻到的家乡的味道。情不自禁回想起曾经母亲拉着我的小手,弯着腰,带我从梨花下走过。小小的我抬手想去抓,母亲便把我举起来,一枝的梨花被糟蹋了,母亲也不责怪。又想起自己稍微大一点的时候,母亲手把手地教我怎么编花环,我学不会,编得歪七扭八,一赌气就不学了,却又吵着闹着要母亲编的。又想起几年之后,同学间掀起喝花茶的浪潮,我回家后便将梨花晒干,泡入水中,明明和普通开水毫无差别的“梨花茶”,硬是被母亲品成了“佳茗”……
  点点滴滴,思绪万千,在我心中泛起了层层涟漪。
  邻里间起得早的,看见了我,隔着段距离就打起了招呼,拉着我去尝尝新鲜的梨花糕,糕点软糯,乡情难却。人家家里都插着一枝枝的梨花,沾着露,别有一番滋味,窗台上有晒着的干梨花,在那朴素上增添了一种复古美。一时感慨万千,我问乡里人要了一株幼苗,打算回去栽在院落中。与熟人告别之前,那人轻声问道:“突然回来怎么不提前说一句?是回来有急事?”我笑了,在梨树下笑得灿烂,答道:“没什么事,昨晚听到了家中梨花开的声音,今天就回来了。”没什么,就是想家了,想你们了……
  自那以后,我回故乡的次数变多了,有事没事总会往回跑,或是单纯地回去赏赏花,或是回去拜访亲朋好友。年年梨花开,乡里人总会看到我站在梨花树间,梨花仿佛成了我一年一见的友人。每当听见梨花开的声音,我会如约前来相见。
  过了一两年,栽下的梨树开花了,开得茂盛,开得繁多。恰逢有客来访,客问我:“你这梨花开得真好,以前怎么没见你养过?”我微笑着,轻轻摇了摇头,以前养的花怎能与这相比,这可是故乡的梨花,是生长在我心头的花。
  这份情愫,是永刻心间的。儿时的那棵梨树,在某年开了第一树花,从此年年不断,岁岁不改,一树又一树,一春又一春,直至现在。桃花、杏花开得再艳又怎样呢?日月变幻,斗转星移,在我心里,终抵不过故乡的一景,一事,一人。
  这里的一切都有始有终,能容纳下所有的不期而遇和久别重逢。世界灿烂盛大,但终是比不上故乡,比不上那梨花千里   传讯。
  听,故乡梨花开的声音,闭上眼,幻想它永远不会停。
  (指导老师:裴  颖)
  写作背后的故事
  “若是放在我小时候,这时候,家门口的那棵树啊,就该开花了。那花可比你们所见的花大得多,旺得多……”时常,母亲会将她那数不尽的记忆拿出来,忆往昔,忆童年,说着故乡的花开花落。这是一篇以此为契机进行创作的小说。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成长,我总是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了,便向往更多的自由。所以我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回归的故事。
  生活在现代化大都市,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耳畔是匆忙而又急促的脚步声,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生活不再是那样从容、纯真,而是快节奏,高效率,以至于让我们忘却了故乡质朴的人、事、物。“从前的日子慢,车、马、邮件都慢”,慢生活并不代表着落后,反而更是一种对生活的享受。写这篇文章,想表达出无论我们学生因学习快马加鞭,还是大众因工作压力而争先恐后,请莫失莫忘,不辜负生命中值得珍惜的时光。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越来越高.那么,怎样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呢?笔者认为,有针对性的观课、评课,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不失为一种简约直接而又行之有效的专业发展之路.rn2020年山东省小学语文“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序幕已经拉开.我认真观评了平台推送的四节“优课”,分别是《背影》《我们的奇思妙想》《画风》《春》.观看一堂堂“优课”,欣赏一个个精美的课件,品读一课课教学设计,感悟一次次教学反思,揣摩一节节观评记录……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期刊
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实施看图写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对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的质量有很重要的奠基意义.但想要做好看图写话教学的辅导工作并非易事.下面就是笔者对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的一点看法,希望可以对同仁有所帮助.
期刊
自部编版教材使用以来,小学文言文数量从人教版的4篇增加至14篇,首篇出现的年级从五年级下册前移到三年级上册,这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改变.如何理解这种改变以及突破这种改变,推进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迈上新台阶,成了摆在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必答题.rn在笔者看来,只要掌握好“准、法、延”三原则,我们便可掌握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精髓,从而高效推进文言文教学.
期刊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认真地教,学生认真地学习,定会促进学习效率的大幅提升.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也比较普遍,如何更好地实施“先学后教”模式,便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rn一、定时自主预习,充分发挥先学的工具性rn自主预习,一方面,能锻炼小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主预习,便于小学生对课本中生字、生词、成语以及句子的记忆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有侧重地强化学习,对提升学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少年期,默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在六、七年级,学生应当能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长句的完整部分的意思.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很迟钝,思考力好像在许许多多的死胡同面前停顿下来.”而我们现在一个班级中的后进生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处于学校一天的学习中,往往没有时间阅读,也没有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连课堂教学中读课文时都断断续续、磕磕巴巴,更多时候他们是在滥竽充数.我想这是一个班级中后进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现象呢?童书阅读,这无疑是一条转换后进生的有效途径,那么
期刊
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具有丰富的表象是培养想象力的基石,如果孩子大脑中有足够的表象储备,就容易激发起他们的想象力.表象是外界事物在孩子头脑中留下的影像,它们是很具体、形象的,是想象的基础和材料.
期刊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温柔姑苏蕴养了我含蓄婉转的笔调,也孕育了我更高的视野和心境。我渴望走遍世界,用细腻体察的视角,去看风雨、看历史、看人情世故,写下所感,写下故事,写下有意义的文字。  似乎老徐家的女儿天生就手残,随便喂食就不小心把妈妈精心喂养的四条鱼给撑死了,随便喷点水就喷垮了奶奶辛苦挽救的仙人掌,可我内心似乎总有股劲,就不肯放弃。  放学回来看见有人卖鸟,立马买了两只。老板问要不要买一块发财树的
期刊
我听到风声在耳边低语,思绪融化在风里,眼望着飘向远方。  ——题记  大家好,我是一个即将初三毕业的女孩儿。我的名字叫李溢菲。我很开心把自己介绍给大家。  我自己认为我的性格比较中性。有时会滔滔不绝地与人交谈,有时也会安静很久,当然,偶尔也会发点小脾气哦!  我最大的爱好是看书,是“超级书虫”。当家里的书不能满足我时,就到图书馆去。只要双手捧起书,仿佛世界就只剩下了我们。当然有的书可以让我在很短的
期刊
前些日子买的一盆花,已经有些枯萎了.母亲当机立断,折断了已经枯黄的叶.有人说,这是要等待来年的新生.是的,这是为了换来下一个春天.rn我多次想,人生为什么有这么多烦恼?如缠绵夏的雨,如纷乱秋的叶,如茫茫冬的雪.从出生到死亡,人生如此短暂而又匆忙,匆忙得令人感叹:“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匆忙得令人摇头:“匆匆,太匆匆!”偏偏有人一边感叹,一边为自己增加更多的烦恼.我不明白,虽干问百问不知何故,但我知道,长痛不如短痛,将苦难烦恼扼杀,正如扼杀那枯叶一样,才会有新生的希望.
期刊
读整本书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新课改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举措.教师通过实施此教学方法,不仅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引导其深入探究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与策略,继而为提升核心素养提供助力.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导,以整本书阅读为实施要领,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发展小学生的全局观,增强其对整本书脉络与主题的把握,更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其语文及人文素养大有好处.教师应针对当前整本书阅读现状创新教学方法,改善学生阅读体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