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他人的渴望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t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交际家哈利·欧佛垂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让笔者铭记在心:“要先引起他人的渴望。凡能这么做的人,世人必与他在一起,这种人永不寂寞。”
   写过《攻心为上》等畅销书的哈维·麦凯,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美国作家。他平时对外演讲的价码,一场大概是六到八万美金,而且常常整年都排满了行程,想请他演讲,除了要准备银子,还得等他排出空档。
   成名之前,麦凯只是一名稍有点名气的作家。有一天,他接到电话,是CNN谈话节目的制作人员打来的。他们通知他,说他已列入主持人赖瑞·金的采访候选名单中。赖瑞·金会亲自打电话给名单上的每个人,再决定最后的人选是谁。
   常看CNN节目的人就知道,赖瑞·金是美国谈话节目天王级的主持人,他红到可以要求CNN为他提供私人飞机,可见有多抢手。他的节目通常由多名助理打点,包括了节目内容的设想、特别来宾的邀访等。不过,赖瑞·金最后要采访谁,还是由他自己拍案敲定。
   哈维·麦凯知道,如果他有机会接受赖瑞·金的采访,对于知名度的提升,一定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就凭着一通电话,短短五分钟,他能如何争取自己上节目的机会呢?
   每个人都想上节目,所以接到赖瑞·金的电话,都会尽量把握住机会,极力介绍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但是哈维·麦凯采取另一种策略。
   他事前花了点时间,去了解赖瑞·金的近况:他在忙些什么?他需要什么?打听之下,哈维·麦凯发现赖瑞·金有出书的计划,而他刚好对出版界十分了解,也掌握了一些资源,这成了他最好的筹码。
   当赖瑞·金打电话过来,哈维·麦凯完全不提自己,却在那短短五分钟中,讨论赖瑞·金的出版计划。猜一猜,最后谁赢得了上节目的机会?是哈维·麦凯。而且他不只上了一次,后来还连续上了十几次。
   CBS有一个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大卫·莱特曼说起话来很锋利,很会损人和挖苦来宾,让上节目的来宾都有点哭笑不得。不过,因为这个节目收视率很高,不论是明星或歌手都很愿意接受莱特曼的采访,连天后级的茱莉亚·罗勃兹也上过好几次。
   有一次莱特曼访问一个寿险业的王牌业务员,想尽办法一定要损到他。莱特曼灵机一动,说:“听说你是寿险销售冠军喔!”他随手拿起桌上的烟灰缸,说:“那你推销这个烟灰缸给我看看。可是我得告诉你:我不抽烟。”接下来,他就等着看对方出丑。
   没想到这位王牌业务员一口就答应下来,接着问他,平常上他节目的有哪些人。莱特曼回答说:多半是些名人,包含影视、政治界的大明星。业务员说:这里的布景设计得很精致,但是如果有来宾是烟枪,一不小心抽烟了,弄得到处沾满烟灰和烟蒂,可能会不太好。一旦环境不佳,名人们口耳相传,以后谁还要来上节目呢?业务员最后神闲气定地说:“这个烟灰缸能帮助你保持整洁高雅的环境,让这些人舒舒服服来节目与你畅谈,只要三块五,很便宜,买一个吧!”
   几句话就把伶牙俐齿的莱特曼搞定了,莱特曼后来讪讪地说:“你还有没有别的货?被你这么一说,我想要买两个。”
   有一位本地的旅行社经理,非常卖命地向客户推销旅行套餐方案。每次一见到客户,就迫不及待地提醒客户,旅行社最近又推出了什么产品,这些产品有什么优点。通常客户最后都会敷衍他一句:“好,我要去的话,会再跟你联系!”但其实都不怎么理会他,让他觉得很挫折。
   后来这位经理接触到卡内基训练,他运用了“引发他人的渴望”这一条,彻底改变了工作态度。
   他不再一股脑地介绍旅游产品,反而主动问起客户:“你最近好不好?很忙喔?都在忙些什么?”从这些最切身的问题,逐步导向健康、休闲等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发客户心中对旅游的需求。于是这位经理的业绩,比以往成长了很多。
   同样的道理,当年雷根跟卡特竞选总统,卡特是现任总统,雷根是加州退休的州长。那次竞选的主轴,不论是两个人的个别演讲或是电视辩论,都围绕在一个问题上,那就是——你现在过的日子究竟有没有比四年前来得好?
   雷根的出线,和选民希望改善国内经济状况有关。当时是八十年代,美国正好碰到通货膨胀问题,失业率严重上升,卡特执政的四年的确不太理想,所以雷根无需花费太多心力,只是紧抓着选民想要恢复以前好日子的心理需求。结果,雷根赢得了总统的宝座。
   亲爱的读者,如果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人都懂得引发他人心中的渴望,而不是只想到自己,社会的运作一定更顺畅。
   这种技巧可以应用在很多生活小事中。比方说,很多父母亲都觉得要让小孩子乖乖把一顿饭吃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为什么困难?因为他们只想赶快收拾碗筷,然后就可以轻松地跷起二郎腿来看电视。他们忘记了要从孩子的立场来思考这件事。如果你只会催促孩子:“赶快吃饭、把饭吃完!”孩子可能就跟你作对,因为他就是不想吃饭。
   还是换个方法,问孩子:“你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既然你喜欢这种运动,就要有强健的体魄!”“想要有强健的体魄,是不是得吃饭呢?”“所以,你要不要赶快把饭吃完呢?”这些步骤,就在引发小孩子心中的渴望,达到激励的作用,让他们乖乖把饭吃完。
   有一位卡内基学员,为了让三岁大的女儿吃早餐,想尽办法,连哄带骗,仍然无济于事。后来父亲发现,女儿喜欢模仿母亲,喜欢觉得自己长大成人。所以一天早上,这对父母就把小女孩放在椅子上,让她自己准备早餐。果然小女孩弄得十分起劲,一见到父亲进到厨房,就叫道:“爸!看我今天自己调麦片哦!”
   她吃了两份麦片,完全不需要哄骗。因为吃早餐和她内心的渴望结合在一起,她在调制麦片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表现的途径。
其他文献
三号楼最高也就三楼,在学校本部宿舍楼里属于比较破的一栋,据楼道阿姨说,是因为这幢楼一年住男生,一年住女生的缘故。当我们入住时还在墙上意外发现了上一届留下的值日表,但男女莫辨。  三号楼前面是一长排排球场,几乎天天爆满,年中无休,喧闹得很,楼后却是一大片林子,有参差的高树灌木和杂草,相当幽静,早晨的时候常传来清啭的鸟鸣,我是基本只闻其声,未见其鸟,偶尔看见,有人说,那不是乌鸦吗?  三号楼的地理位置
期刊
小平,高雄帅哥,有着台湾人少见的魁梧身材,一张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两条浓浓的剑眉下是孩童般没有邪气的大眼。认识他是在东京东中野的华人教会。  那时他刚到日本不久,被表妹带到教会,人很活跃,在以留学生为主的青年聚会上,总是很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也爱出头揽事,很有大侠风范。不过也有好笑的一面,这么个有先天阳刚条件,又在台军中被敲打过的人,有一股脂粉气,首先讲话的腔调就软软的,娘娘的。然后像女人一样爱装
期刊
《红楼梦》里的晴雯是大观园里的一个小角色,但在曹雪芹的笔下,晴雯却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人才,名列金陵十二丫鬟之首,其最大的特点是擅长公关。  在封建社会里,在男尊女卑和“三从四德”的重压下,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偏见下,很少有女子能在交际场合显露头角,但“身为下贱”的晴雯却能勇敢地冲破樊笼,敢于大胆地表现自己,大步地走向“公关”舞台。  没话找话说、没事找事做是晴雯公关的拿手本领。晴雯深知两个陌生人相
期刊
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不亚于新媳妇初见公婆,说不出的小心谨慎,温文尔雅。过不了几天,则宛如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再也没有了以前的矜持。在这里,我要给咱们初进职场的朋友几条建议,有自我修养方面的、对待他人以及维护公司利益和形象方面的等等,综合在一起就成了今天所要说的“十不该”。  先从自我修养说起。  一不该迟到早退,这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可刚刚参加工作的人往往在开始的几天能够遵守,过不了几天,有的就能
期刊
我们的友情,他们的爱情,好像是井水不犯河水,两者会有什么冲突?原来还有一个叫“秘密”的东西,硬生生把“我”给拉了进来,要“我”做一道新的道德选择题。  有爱的地方,就有秘密,比如枕边人的“背叛”或者有什么难言“底案”,局内人的反应往往会慢半拍,于是朋友仿佛就有了用武之地,要揭穿真相还是保持沉默?  朋友的挚爱有了不伦之恋或者难言之隐,而朋友仍然蒙在鼓里,我们有义务去揭开那个烫手的盖子吗?如果真的有
期刊
在大大小小的写字楼、办公室,穿着得体、化妆精致的职场女子,往往容易受到男同胞们的欢迎与帮助,她们的工作乃至生活,也因此从中得益不少。  也正因为如此,一些职场女子,把男人们的大度、包容和无私看成了他们的本分,常常做出一些得寸进尺之举,引起了男同胞们的反感和厌恶,以致男同胞们都避而远之,不愿再给她们以任何帮助。  下面是我对这些职场女子的一些善意提醒。  第一,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  我以前的办
期刊
足球励志电影《一球成名》在片头打出字幕:“人因为梦想而伟大。”  哪一个人没有梦想呢?梦想也许有大小之分,却没有贵贱之别,即使没有实现,你也照样伟大!这样的字幕不由得叫人热血沸腾。  周迅出道时是个“土丫头”,还嗓子沙哑,有口吃,既没有背景、靠山,也没有幸运之神的垂青。但为了实现梦想,她独自一人漂到北京,跟姐妹们合租住在地下室。刚开始到酒吧驻唱,每晚才七八十元。为了能挣得一个角色,她挥汗如雨地奔跑
期刊
音乐的标题是抽象的,但是,经由速度、节奏、旋律等组成的乐句——音乐语言,它沁入人的心扉后,其作用是任何语言所不能替代的。  曾与友人一起倾听韦伯的弦乐三重奏《回忆》。徐缓的节奏、深沉的旋律,不知不觉间拨动了各人心灵中的回忆之弦。一友人忆起“文革”中被逼疯而惨死的两个哥哥,并说大提琴低沉的弱音,仿佛是母亲经常出现的叹息;另一友人却忆起初恋时的女人;而我则忆起年轻时在一个山岗上的小学校,自己伫立在山谷
期刊
真实美和协调美是成功演讲必具的。  真实美。一般地说,演讲者最终的目的是要听众为之信,为之动。要达到这个目的,演讲就必须保持真实性。  历史上有过许多不同的演讲风格派别,其中一些人过分强调了艺术美,而忽视了真实美。比如,有些演讲者画眉毛、涂口红、抹油彩。我们并不否认这种浓妆打扮是美的。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样一化妆恰是走出了演讲的大门,进入了戏剧的迷宫,大有虚情假意、矫揉造作之嫌。  因此,初学演讲
期刊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成倍增长,逾212万。2005年和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各增长到330万与413万,分别是2001年的近3倍、近4倍。有人惊呼,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工潮”之后,21世纪初,一股“大学生潮”开始形成,大规模地涌向我国吸纳能力相对较强的大中型城市。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唯有经历过的人方能品出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