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炎症指标相关分析

来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急性感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指标中炎症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有明确感染症状或检查证据的AMI患者79例,设为感染AMI组;将明确无感染证据的AMI患者80例,设为非感染AMI组;将有明确感染证据而未发生AMI的患者80例,设为感染无AMI组;将本院其他原因住院的排除冠心病、感染等相关疾病的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对4组临床资料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胱抑素C(Cys-C)、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比值)进行研究.结果:感染AMI组与非感染AMI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发病到入院时间、住院时间、是否为STEMI、主要不良事件、入院时心率、左室射血分数、空腹血糖、入院脑钠肽、C反应蛋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AMI组与感染无AMI组之间在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慢性肾脏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AMI组患者的NLR、Cys-C、D/F比值比非感染AMI组患者更高(P<0.05).感染AMI组中,MPV、Cys-C比感染无AMI组更高(P<0.05),而NLR、D/F比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AMI组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天数及炎症相关指标上更高,急性感染诱发AMI与感染无AMI患者的MPV、Cys-C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院内心源性休克(CS)的风险因素,依此建立预测AMI患者院内C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通过胸痛中心数据库及医院信息系统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住院且接受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32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住院期间CS的发生情况将受试对象分为CS组(52例)和非CS组(275例),利用LASSO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发生院内CS的风险因素,并建立个性化的CS预测模型.结果:LASSO回归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肌酐、尿素氮、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和红细胞比容(Hct)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华中阜外医院拟行心脏射频消融术并符合标准的84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病史资料、SUA以及Hct等化验指标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并进行CHA2DS2-VASc评分.对Hct水平进行分类:高Hct(男≥49%,女≥44%),正常Hct(男42%~49%,女37%~44%),低Hct(男≤42%,女≤37%).依据既往病史及头颅CT或MRI检查,将入选患者分为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心脏不同起搏部位对心室电及机械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因房室传导阻滞或心房颤动(房颤)伴缓慢心室率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53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分为希浦系统起搏24例,其中包括希氏束起搏(HBP)组14例,左束支起搏(LBBP)组10例;右室间隔起搏(RVSP)组15例;深部室间隔起搏(DVSP)组14例.测量术后QRS宽度及左室激动达峰时间(LVAT).术后1年起搏器程控评价心室电极参数并行心脏彩
目的:系统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及知网、维普、万方、CBM于2020年10月1日前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检索.采用RevMan5.3及STATA15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病死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Cs)、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Cs)、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人群中GUCY1A3的rs7692307及LIPG的rs2000813、rs381308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共1883例,其中冠心病组959例,对照组924例,检测GUCY1A3、LIPG基因的SNPs位点多态性.结果:GUCY1A3 rs7692307均为GG基因型,无研究意义.两组间比较后,LIPG rs3813082、rs2000813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差异.根据性别分层后,女性人群中LIPG rs2000813基因型
目的:探讨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冠脉)旋磨对比切割球囊在左主干钙化病变单支架术式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左主干钙化病变行单支架术式的79例患者,按预处理方式分为旋磨组(26例)和切割球囊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病变特点、PCI终点并发症及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旋磨组术后即刻左主干最小支架内面积[(10.26±1.63)mm2:(11.27±2.09)mm2,P=0.02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常用的血运重建方法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药物溶栓治疗.声学溶栓作为一种新的血运重建方法,因其简便、安全、高效、价格低廉成为了当今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应用显著增强了超声波的溶栓效果,超声辅助溶栓有望成为治疗STEMI新的治疗方法.
目的:筛选主动脉瓣钙化疾病(CAVD)潜在的高风险致病基因及富集通路,为CAVD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中下载GSE83453数据集,首先利用R语言中的limma包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然后再利用WGCNA包对共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筛选出与临床表型相关度高的模块基因,两者的共同致病基因被筛选出并导入STRING数据库中进行蛋白-蛋白网络互作分析,最后导入Cytoscape中筛选出关键基因.绘制差异表达基因的火山图及热图,从而更直观地展示它们之间的差异.同时,利用R语言中的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的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SAPVC)的漏诊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例均经CT和(或)手术证实且矫治成功的SAPVC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评估术前和术后上腔静脉内径、血流速度、汇入位置及合并畸形,分析其诊断准确率及漏诊和误诊率.结果:19例SAPVC(14例部分型、3例完全型和2例混合型)的异位肺静脉开口于上腔静脉,超声确诊9例(47.37%)、漏诊7例(36.84%)、误诊3例(15.78%).肺静脉变异支数共13例(12例5支、1例7支),其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比值与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79例青年冠心病患者(15~44周岁)作为病例组.77例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冠脉造影也无冠脉粥样硬化的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以Gensini积分评估病例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分为高Gensini积分组(Gensini评分≥60)、低Gensini积分组(Gensini评分1~59).计算ApoB/ApoA1比值.结果:病例组 ApoB/ApoA1 比值高于对照组[(0.88±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