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擎起成功和希望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ing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楚女说“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哈尔滨市第九中学的李亚莉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
  从教30年来,李亚莉老师始终如一地用火一样的爱心温暖着她的学生,印证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她勤勤恳恳,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她用自己坚实的脚步,踩出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哈尔滨市功勋教师,黑龙江省骨干教师,哈尔滨市骨干教师,哈尔滨市兼职教研员,省、市化学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最佳教师等光荣称号。
  李亚莉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近平痴迷,为此,她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她身体不好,多种疾病常年困扰着她,但是繁重的工作却让她无暇顾及这些病痛。她身兼数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有时还要担任三到四个班的化学课教学任务。尽管如此,她从不叫苦、不喊累,不论身体如何虚弱难受,即使在半夜去医院看急诊,她也从不耽误一节课。同事们都心疼地说:“为了工作,你真是不要命了!”
  1989年,李亚莉老师的腹部长了一个肿瘤,经常疼痛难忍。医生检查后劝她及早手术,这样不会对身体有太大的影响。对此她却一笑置之,因为当时她正带高三,又是班主任,她不想在这么关键的时刻耽误学生、影响工作,还是等等再说吧。可是这一等就是三年,到1992年,李老师的病情更加严重,不得不在寒假的时候住院治疗,作了肿瘤切除手术,一直到大年三十才出院。可是这一次的手术并不成功,在一个月后复查的时候,竟然发现她的腹部又长出一个更大的肿物。在这种情况下,按医生的要求她必须进一步住院治疗好好休息,可是她的心里更牵挂的是她的学生。她说:“我心里就是放不下我的学生啊!”听说了李老师的病情,学生和家长们纷纷打来电话,表达他们的关心和问候,同时也包含着盼望和等待。其中有一个学生在电话里哭着对她说:“老师,你什么时候好啊,我们好想你。你不在我们就像没妈的孩子一样……”几天以后,在一个平常的课间,同学们惊奇地发现,门口站立着一个瘦弱的身影,带着疲惫的微笑,满含深情地望着同学们——那不是我们的亚莉老师吗?片刻之后,班级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就这样,李亚莉老师一直坚持白天上班,晚上去医院治疗,先后进行了多次手术,在这个过程中,她竟然没有因此休息过一天。
  李亚莉老师常说:“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这句看似普通的话,她却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努力实践着。2005年,李亚莉老师又带了高三毕业班。临近高考时,班里有一个学生因缺乏信心,想放弃高考,不来上学了。为此她十分着急,拖着病体一次次地登门家访,一次次地去他父母的单位。有人劝她说,为了一个学生,费这么大的心思,值吗?她十分坚定地说:“我要让全班学生一个也不少地参加高考!”这其中所包含的,既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爱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她的反复劝说开导和耐心帮助下,那个学生最终被老师的精神感动了,重新回到了学校。后来在高考中他发挥良好,考上一个本科学校。回想起这件事,李亚莉老师说:“能用我的爱感动一个人,能用我的心打开他走向成功的大门,值啊!”
  有人说,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说到爱心,也不仅仅是关怀、帮助和鼓励,爱心有时也是一种方法。所以当有人问李老师,怎么才能教育好学生,李老师总是这样回答:“用爱心。”
  2001年,李老师班里有一个学生,成绩直不太好,又迷上了电脑游戏。他想让家长给他买台电脑,但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母没有答应他,他就和父母闹对立,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李老师没有批评他,反而让他做了微机科代表。还多次找他谈话,鼓励他树立远大的理想。在一次微机大赛中,这名学生获得了三等奖,李老师热情地夸奖了他:“你真聪明,不管什么一学就会,而且学的那么好。但是只学好微机还不行,还要努力学好其它学科!”李老师一番关切的话语再一次打动了他。就这样,李老师时刻关注他,用各种办法鼓励他,他也开始自立自强,学习成绩进步得特别快。高考以后,李亚莉老师去外地学习,等她回来刚走出火车站,就看见这位同学迎面跑了过来,兴奋地说“老师,你猜我打了多少分?我打了584分”那一刻,学生和老师,都兴奋激动得跳了起来。李老师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快慰,终于成功了!像这样的事,在李老师的教育经历中还有很多,每一件事都体现了一位教师对学生的深情厚谊和无限爱心。李亚莉就是这样,孜孜不倦,默默耕耘,用行动书写着师爱的人生,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同样深爱她的学生。
  近年来,李亚莉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渐感觉到,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比较开放,随意性强,并且他们都是独生子女,习惯接受别人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却很少想到去关心别人、爱护别人、为他人做些什么,缺少社会责任感。比如,新教学楼雪白的墙面很快会变黑,地面上的废纸垃圾同学们都熟视无睹,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发生争吵甚至动手,在处理事情时多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长辈的关心和尊重等等。根据这种情况,李老师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不仅要全身心地去爱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去爱他人。一切从爱开始,爱是万物之本,只有懂得爱的人,才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成功的人,才能使自己有很强的责任感,才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班主任工作应该围绕“爱”来开展。同时爱又是一种无形的感受,因此不能只靠语言说教,必须用活生生的事实才能教会学生为何而爱、怎样去爱。
  她首先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的爱心。学生刚进入高中,面对的是一种新的环境、新的人生阶段,都有一种新鲜感、一种热情、一种成功的渴望和向上的心理。她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向他们介绍学校的老师多么优秀,学校的学生多么出色,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多么好,使他们初步树立起对学校的好感。她还向学生介绍生活在一个团结向上、互帮互爱、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班风的集体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心态,使学生产生对这种美好感觉的向往,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想形成这样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需要每一名同学的努力奋斗和呵护,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去爱护自己的班级,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形成一个秩序井然的班集体。
  在工作中她特别注意抓好“第一次”。争取让每一个第一次都获得相对的成功,进而转化为强大的集体荣誉感和向心力。比如第一次纪律卫生红旗的获得,第一次 队列比赛的成功,第一次广播操比赛获奖,第一次集体舞比赛获奖,第一次手抄报获奖,第一次运动会竞赛奖和精神文明奖,第一次观摩班会的成功,第一次被评为文明班级,第一次考试获得成功等等。这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使每一名同学感到他们和班级紧紧连在了一起。所以他们谁也不忍心往班级的地上扔一块纸破坏班级的卫生状况,谁也不忍心在自习课上说一句无用的话扰乱同学的学习秩序,谁也不忍心因为自己一点过失为整个班级带来不良影响,就这样他们把自己的荣与耻和班级结合在一起,逐渐培养了同学们对班级集体深深的责任和爱。
  她还通过各种活动进一步来升华学生的爱。如果说班级的成功能激起学生对班级的爱,那么通过一些活动更能加深和提高学生们的爱心。她在班级组织开展争做“雷锋人”的评比活动,号召同学们为班级尽一份力,为同学献一份心,让他们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爱的和谐气氛,提出了“能为别人献出自己一点微薄力量,是我的最大快乐”的口号。在这个活动带动下,经常有人把损坏的桌椅修好,同学有病时其他同学主动打水送饭,有的同学脚崴了,其他同学主动背着他上厕所、送他上学放学,上课前有人默默地给老师倒上一杯水,同学主动把教室打扫得很干净,物品摆放得非常整洁,放学后主动把门窗关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就这样爱心活动在班级蔚然成风,使同学们切身感到班级就像大家庭一样温馨。
  在98年抗洪救灾活动中,在李亚莉老师的动员和带动下,全班同学捐款近千元,捐出衣物近百件,有的同学把多年存款全部捐出。他们在参与这项活动的同时,这些活动本身也感动着全班的每一位同学,爱心教育就在具体的活动中得以落实和体现。在抗议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的活动中,同学们义愤填膺,除了参加学校的声讨大会外,还在班级组织了班会,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每个人都受到了触动,也受到了教育,他们把国家的利益和自己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加深了对祖国的爱和对国家的使命感,同学们都表示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
  李老师还经常通过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的爱心教育。比如在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个班会上,进行了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班会,学生们热烈发言,谈到了他们理想中的班级、同学、老师及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想法,还谈到了如何使班级成为和谐的集体、一个团结友好的家。同学们在班会上用语言和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气氛非常感人,产生了很大的感染教育作用,哈尔滨电视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又如在题为“我的中国心”的一次班会上,同学们自编自演我国从解放战争到近期各个时代的英雄事迹和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同学们的表演非常投入,融进了他们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和对祖国的热爱。当时参加全省德育工作现场会的代表观摩了这次班会,同学们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代表,他们都流出了激动的泪水。这次班会非常成功,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李亚莉老师说,同学们参与班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李老师在学校组织的母亲节系列活动中,组织召开了一次特殊的班会,所有的学生和自己的母亲一起参加了这次班会,会上同学们向母亲献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和康乃馨,送上自己对母亲最真挚的祝福,讲述了自己同母亲的一段最难忘的往事,说到高兴处全场欢声笑语,说到动情处许多人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整个活动充满了母子深情,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使学生和母亲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母爱的伟大。
  李老师号召学生通过活动树立目标,主动去爱社会、爱他人。仅仅让学生爱班级、爱母亲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更高的目标,她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1999年9月,为庆祝建国50周年,她和同学们在南岗民政局的帮助下开展了一次“爱心献功臣”的活动,同学们利用周日到南岗区王岗镇走访看望了四位革命功臣,他们都是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同学们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为功臣们买了大米,还为他们表演了自编自演的节目,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听了英雄们讲的战斗故事,并与英雄在一起进行座谈。功臣们在言谈之中流露出了对同学们寄予的希望,同学们也亲身感受到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心中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佩和爱戴。这些活动不仅教会了同学们奉献爱,而且激励同学们勇往直前、勤奋学习的勇气和决心。
  2000年3月,哈尔滨市南岗区政府和《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新闻编辑部联合组织了“阳光行动”工程,李亚莉老师看到这个消息后,在第一时间宣传给学生,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说,我们都快十八岁了,应该对社会承担一份责任,应该对社会有一种使命感。在南岗区政府的协助下,李老师所带的班级与一位父母双残的贫困学生张志超结下了对子,又一项爱心工程拉开了序幕。2003年3月11日,是九中高二·一班全体师生非常难忘的日子,全体同学穿着校服,打着班旗,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南岗区文化办事处,在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与张志超一家人见了面。张志超当时是哈市 二五中学初二的学生,母亲患小儿麻痹,下岗在家,父亲高位截瘫躺在床上不能自理,全家仅靠政府每月125元的救济金生活。张志超从7岁开始就挑起了家庭重担,帮助父母做家务,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学习成绩还很优秀。同学们被他的这种精神深深感动,纷纷捐出了自己的零用钱,共计175元,还送给张志超一些书籍、笔记本、文具等。同学们还特意为张志超挑选了一幅写有“奋斗”二字的条幅,希望张志超同学在父母残疾无生活来源的逆境中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永不气馁。通过这次结对子活动,同学们受到很大教育,张扬同学说:“我们不仅仅是在付出,更是在收获,因为通过张志超我们知道了人如何在逆境中选择坚强。”同学们都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一定要把这样的活动坚持下去。为此,班级决定,全班52名同学每人每天节省一毛钱,作为帮助张志超同学的资金,他们用这一角钱提醒自己:“把爱心奉献给社会,我要在奉献中成长。”另外,班级成员分为八个小组,每两周去一次张志超的家,跟张志超谈心,帮助他做家务,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难题,每次去都带一些同学们的捐款和水果等等。这项活动一直坚持了两年,直到这个班的学生高中毕业。《黑龙江日报》的记者对他们的活动进行了跟踪采访,多次报道他们的活动情况。他们在“阳光行动”的总结表彰大会上被评为优秀志愿者集体。当然,得到荣誉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教育了学生,教会了他们怎样去做人,怎样爱别人、爱社会,怎样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自己一点微薄的贡献,让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爱,提高了学生的觉悟,培养了学生的情操。正像一位学生所说:“通过与张志超的交往,我们感觉到他是一个朴实、坚强、懂事、自信的孩子,我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其实我们对他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他那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在逆境中拼搏向上的优秀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这些精神珍宝,已深深藏进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如果人生是花园,那么爱心便是花园中最艳的鲜花;如果人生是古道,那么爱心便是漫漫长路中心灵的驿站。‘阳光行动’教会了我们奉献爱心。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长大了的我们要把爱心回报社会,用真情温暖人间。”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李老师给学生播种爱的思想,从小的方面讲,学生会收获一种行为和品格,这种行为和品格将使他们终身受益;从大的方面讲,受益的是我们的民族,是我们的国家。在爱的教育过程中,李亚莉老师也进一步体会到:爱心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一切其他教育的根本。有一首歌唱道:“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人类靠爱而延续,事业靠爱而兴旺,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因为有了爱的奉献和爱的回报才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
其他文献
伊顿公学将设立一个5000万英镑的基金,为三分之一的学生提供学费补助。英国媒体认为,这个计划将很可能改变这所老牌私立学校的学生构成。  为英国培养了众多政经、文化与科技精英的伊顿公学,多年来一直给人以贵族专属地的印象,学生的校服至今保留着黑色燕尾服和白色衬衫。伊顿公学校长托尼·利特说,学校希望借此计划拓宽学生的来源。  伊顿公学的这个助学金计划可谓是英国私立学校系统最大的助学金计划之一。该校每年的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正式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第一学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最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是什么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文简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第一句便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
一位老师教《坐井观天》一课时,在学完课文后,设计了一道培养创新思维的说话题:以《青蛙跳出井口后》为题,自己编写一段故事。学生们踊跃发言,他们的奇思妙想赢得了阵阵掌声,听课的老师也不由得点头赞许。这时,在举起的小手中,怯生生半伸半就地伸出了一只小手。主讲老师叫了那名同学。这位同学站起来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了看外面,觉得还是井里面好,于是它又……”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老师连忙打断了他的话,
朋友,你相信吗?在一所被群山环绕、几乎与世隔绝只有5个学生的“小”小学里,一个新时代17岁的花季女孩,拒绝多种工作的诱惑,从2001年春天起,毅然执起了教鞭。她的收费标准是每生每学期100元,包括所有费用在内。在如今某些人的眼里,这个女孩不是傻子就是神经病。但这个女孩确确实实、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在如今这个大搞经济的社会里。  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就发生在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铺镇龙塘村山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在学习某科学知识之前,头脑里对此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生的个人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这种看法和见解,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叫“倾听着的教育”,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
开学初的第一堂数学课上,在简短地进行自我介绍以后,我向同学们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数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平静的教室响起了激烈的辩论声:   “数学就是数学。”   “不对,不能用数学来给数学下定义。”   “数学是学数的科学。”   “数学是学数和数的运算的科学。”   “不对,数学除了数和数的运算还有几何图形。”  “我知道了,代数和几何统称数学。”   ……   看到同学们讨论的
最近,在我县组织开展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教研活动中,来自全县的十多名小学数学教师,皆按要求讲授了课题为“打电话”(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打电话”是小学数学“统计”模块实践活动内容,教材编写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载体,通过现实生活情境的问题研究,使学生经历探索、设计打电话最优方案的过程。但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方案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皆有值得切磋、研讨的共性问题。  一
有人说,一本好书的标准不是看她教给读者什么,而是它在多大程度上引起读者的思考。初听之下,极有新意,再一琢磨,其实不然,现代人总是容易走极端,总是容易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对立起来。一本书,既教给读者育人之术,又启发读者从教之道,这不更是一本高质量的教育图书吗?  天津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先生主编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就属于这种术道合一的好书。  张老师是真诚的。在该书的编后记中他写道:“毫无疑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学生因为无法面对困境、挫折而自杀,他们中不少还是成绩特别优秀的大、中、小学生甚至还有研究生。这不得不让教育者们深思:为什么我们呕心沥血教育出来的学生,在些许的挫折面前竟然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呢?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受挫力,才能让他们从容地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能够在未来的人生中依然坚强呢?希望本专题能够给您一些启示,希望通过您,让您的学
旁白是一种画外音,是指画面外的人声对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等加以叙述、抒情或议论的电影手法。作为静态文本,数学教材为了体现教材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补充问题说明等,也经常采用“旁白”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从而达到获得解题方式和渠道等目的。  “旁白”不仅广泛分布在例题教学之中,而且经常出现在习题处理之时。由于例题教学是教学的主干和重点,“旁白”内容往往成为设计教学的重要依据,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