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探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ryu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示范江苏省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评价体系,要能有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合理制定评价标准,明确评价主体,合理选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要把握本模式教学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并贯穿在应用本模式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关 键 词]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5-0023-01
  一、“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理论知识、岗位操作技能、职业素质”为评价标准。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我们的课堂评价标准必须取消单一“理论知识”评价标准,突破“技能能力”评价标准,实施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标准。
  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
  现行评价主要通过教学常规检查、听课评课制度及学校教学督导制度发挥了质量控制的作用,始终呈现“师评”的单一特征,对“学”的效果评价不够全面科学。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价应采用“学生、小组、教师”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
  (一)学生为主体客观评价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学生是任务的参与者和教学效果的直接体会者。学生能对自己和同学都做出客观的评价,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同时找出不足与差距。学生评教能作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部分。
  (二)教师为主体公正评价
  教师最熟悉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整个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过程中,教师一般都能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做出较客观的评价,从而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评学可以作为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期的理论或实践操作成绩为依据,辅以学校传统的听评课、试卷分析等进行。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缺乏对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实质的评价,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职业素养。“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是综合评价的一种方式。
  (一)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
  教学评价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主体地位为学生,尊重学生。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参照评价项目内容,逐项给予自己的评定,小组成员间进行互评,真诚提出自己的看法,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则是对实施环节中学生的实践态度、操作的规范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以评价。结果性评价是源于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标准的评价方法。“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既考虑过程评价,也要注重实际的工作结果。
  四、“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
  根据“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应该避免单一化,要做到评价多元化。教学评价内容必须与人在职业活动中的能力逻辑发展顺序相吻合。因此,中职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即“学习准备”“学习过程”“学习拓展”“学习态度”“最终任务”。
  (一)学习准备
  学生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料准备、计划制定、小组分工进行评价。了解能否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到工作中。评价标准分别为参与资料收集、整理、自主学习;能初步制定计划;分工合理,协调有序。学生的兴趣,受到的激励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过程
  评价操作技能熟练程度、安全文明生产及工量具的保养等。了解学生是否的知识、技能、经验及职业素养的情况。
  (三)学习拓展
  评价学生知识迁移、应变能力、创新程度等。评价标准分别为能实现前后知识的迁移;能举一反三,提出改进建议或方案;有创新建议提出。
  (四)学习态度
  评价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与同伴团结合作协作的学习能力,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用理论知识解释实践中的问题,要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细致。
  (五)最终任务
  对项目中任务的最终结果评价。加工的产品符合任务的技术要求及功能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汪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4(4).
  [2]许峰.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10(1).
  [3]陈永聪.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
  [4]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教学改革、课程管理、课程开发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等内容是高校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它们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理念是行为的指南,课程是教学的载体,课程资源是课程得以顺利实现的途径。理念既要有理论的高度,又要有实践的厚度。  [关 键 词] 教学设计;教学改革;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42-
期刊
[摘 要] 浅析中职升本(3+4分段培养)现状与发展趋势,并以淮安地区的中职果蔬花卉生产与本科园艺专业分段培养为例作了相关的探究分析,得出贯通实施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实现中职与本科有效衔接的关键,提出要形成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职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以有效保障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贯通和实施。  [关 键 词] 3+4;中职本科分段培养;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 以海门中专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对接南京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在“3+4”试点项目下,对其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对该模式教育课程设计思路与设计构想做出了分析,为其今后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关 键 词] “3+4”模式;校企合作;中职教育;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69-01  一、“3+4”试点
期刊
[摘 要] 主要基于新时期高职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不断深化变革的形势,阐述了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正面促进作用。结合实际,以“水利工程专业CAD”实践项目为例,深刻剖析了促进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挖掘问题、分析原因、找寻规律、规划路径。  [关 键 词] 职业技能竞赛; 改革; CAD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70
期刊
[摘 要] 经过多年的翻转课堂实践教学,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摸索出适合高职日语教学的新模式,并验证了针对语言零起点的学生实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行性。通过实践,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的实践应用能力、自信心都得到了提高。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日语教学;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84-0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源于西方
期刊
[摘 要] 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教学经历,提炼出“教育现象学”中所提倡的观点之一:教师用写作的方法、反思的形式锻炼教学智慧,形成教育机智,从而在课堂上促进良好心理环境的形成,这是符合目前中职学生现状,提升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办法。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现象学;课堂心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04-02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档案规范化管理是其办学层次的具体体现,加快推进现代化档案规范化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需求。对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重要性和面临问题进行梳理和思考,并提出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若干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档案;规范化;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63-01  高职院校档案是其档案公众资源的有效保藏
期刊
[摘 要] 将以渤海理工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使用调查问卷及座谈的方式讨论现阶段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简单的“英语+专业”模式不能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分析渤海理工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未来如何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更加宽泛的教学思路。  [关 键 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
期刊
[摘 要] 人类的传播活动已经进入“微时代”,“微时代”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积极利用“微时代”构建大学生“微教育”自主学习模式,推动微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微教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79-01  “微视频”“微公益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网络以其特有的媒介特征迎合了现阶段人们逐渐觉醒的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它以跨时空、跨文化、跨实体形式,以其丰富的内容、便捷的信息传播手段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化、深入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学校充分利用其特点,创造性地开设了“思想政治微课堂”学习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交流互动,组织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