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偏压隧道CD法施工围岩变形规律研究

来源 :交通科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er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浅埋偏压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应力分布不均匀,使得施工过程中极容易发生重大灾害问题。本文以广东省某隧道浅埋偏压段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CD法开挖过程中各阶段围岩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浅埋偏压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在大小和方向上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在先行导洞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最大位移均在左拱腰处。(2)上台阶施工对于围岩的位移影响大于下台阶施工,后行导洞施工对于地表位移的影响大于先行导洞施工。
  关键词:浅埋偏压隧道;CD法;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U45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交通强国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我国正逐渐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对于基础交通尤其是桥梁、隧道等重要结构物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隧道工程作为高速公路施工的关键性控制工程,保障其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和安全是重中之重[1-2]。在浅埋偏压地段,隧道的受力和变形就变得尤为复杂,现场工作人员往往因为对于围岩的变形规律不熟悉,因此不能准确的判断围岩的稳定状态,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本文以广东省某隧道为例,利用FLAC3d软件分析在浅埋偏压路段采用CD法施工时各个阶段围岩的变形规律,并对各个阶段需要关注的施工重点进行了总结。
  1 工程背景
  1.1 工程地质
   拟建隧道位于沟谷斜坡-丘陵地貌区,进口段山坡坡度10°~30°,中部一般30°~50°,出口段山坡坡度较陡,一般20°~40°。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与断裂相伴而生。
  1.2 研究段落内支护参数
   以隧道左线ZK63+400为例,该段落隧道埋深约为10 m,设计为Ⅴ级围岩。超前支护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支护,长度为4.5 m,环向间距40 cm。初支支护采用I18钢拱架,纵向间距75 cm,系统锚杆为Φ25中空注浆锚杆,长3.5 m,间距100×75 cm。
  2 隧道施工建模
   采用FLAC3d软件模拟该隧道ZK63+400断面,埋深为10 m,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纵向长度为2 m,隧道两边及底部各取30 m。初期支护采用shell单元模拟,同时将初期支护的工字钢采用等效刚度的原则计算结构参数。开挖步骤为:先行导洞上台阶→先行导洞下台阶→后行导洞上台阶→后行导洞下台阶。计算模型参数根据地勘成果及相关规范确定。
  3 计算结果分析
  3.1 围岩水平位移分析
   隧道CD法开挖各个阶段水平位移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浅埋偏压条件下隧道的水平变形与非偏压条件下隧道的水平变形有着较大的区别。首先,围岩的水平位移在方向和大小上均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以先行导洞上台阶开挖为例,围岩的最大正水平位移为3.8 mm,位于左拱腰处,方向与边坡坡面大致呈正交,最大负水平位移为6.5 mm,处于临时支撑中部,且其位移量明显大于最大正水平位移。这是由于对于浅埋偏压隧道而言,初始最小主应力往往沿着坡面方向,最大主应力则与坡面近似垂直,这就使得隧道开挖后围岩位移方向往往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另外,初期支护的半径小于临时支护的半徑,使得初期支护能更好的发挥拱结构的承载特性,因此其位移相对较小,约为临时支护最大位移的58%。
   其次,各个施工阶段最大水平位移的变化量并不相同,分别为6.5 mm,7.6 mm,18.9 mm,20 mm,说明上台阶开挖对围岩水平位移的影响较下台阶明显更大。这是因为一方面上台阶开挖过程中围岩压力得到了一定的释放,使得作用在支护上的力显著增大;另一方面下台阶的开挖使得支护体系封闭呈环,极大的提高了支护体系的承载能力。
  3.2 围岩竖直位移分析
   隧道CD法开挖各个阶段竖直位移如图2所示。围岩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有着相似的变形规律。首先,拱顶与隧底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并不对称,拱顶的沉降位移为11.4 mm,位于左拱腰,与最大水平正位移处于相同的位置,但其数值远大于水平位移值3.8 mm。说明先导坑上台阶开挖过程中初期支护的位移主要以沉降为主。各个施工阶段中拱顶位移值分别为11.4 mm、12.4 mm、34.7 mm、36.6 mm,同样表现出上台阶开挖围岩位移的变化量大于下台阶。先行导坑下台阶施工围岩拱顶竖向位移增加1 mm,后行导洞下台阶施工围岩拱顶竖向位移增加1.9 mm,总体位移变化量差距不大,后行导洞下台阶施工对围岩位移的影响略大于先行导洞。以隧道拱顶上方地表的沉降为例,各个施工阶段中地表沉降量分别为0.6 mm、0.7 mm、2.7 mm、2.9 mm,这说明先行导洞施工由于开挖面积不大,因此对于地表的沉降影响相对较小,而后行导洞的施工使得临空面变大,使得地表沉降陡然增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后行导洞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4 结论
   本文以广东省某隧道为例,通过FLAC3d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
   (1)浅埋偏压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在大小和方向上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在先行导洞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最大位移均在左拱腰处,临时支撑的水平位移大于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
   (2)上台阶施工对于围岩的位移影响大于下台阶施工,后行导洞施工对于地表位移的影响大于先行导洞施工,因此应根据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与预警,保障隧道的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韩立志.浅埋偏压隧道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数值模拟研究[J].公路,2020,65(05):324-328.
  [2]李文韬,张拥军,刘思佳,等.山岭隧道浅埋偏压段塌方冒顶分析及工法优化[J].公路,2020,65(01):309-31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带来了许多经济财富和就业机会,但相关的管理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改革。它需要通过科学手段进行管理。我国还缺乏成熟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因此,应有效加强有关工作。本研究主要基于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从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警惕性,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在确保效益的前提下重视质量,安全和环保,彰显企业社会责任,并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不竭的活
期刊
摘 要:隨着桥梁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施工项目的安全质量问题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新时期背景下,各单位对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提升。对此,安全模块化管理模式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对于桥梁工程施工来讲,要想为其安全管理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不能忽视安全模块管理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模块化管理;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U445.1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数量以及规模持续增加的现状下,因为外界诸多根源的制约,或多或少都决定了建筑项目应用性能的调整,在后期长时间使用当中,建筑结构质量会不断下降,因为在安全事故频发的基础上,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面对该种现状下,这就决定了做好建筑结构加固处理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所谓的建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房屋建筑施工行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就在其施工数量以及规模持续增加的现况下,各界人士又对其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提出,将其应用在房建施工管理当中,确保整个项目按照正常进度开展建设的基础上,自然也能够提高项目的质量,为施工单位经济效益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房建工程;施工管理;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0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申嘉湖高速公路湖州鹿山至安吉孝源段工程第三合同段沥青路面施工为例,阐述了现场沥青路面施工交通管制安全设施设置、围护、更新、车辆管理、交叉作业管理、应急管理等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管制;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述   本合同段路面工程包括土建3、4、5合同段的路面工程,全线长度为27.47 km,项目实际涉及交叉作业单
期刊
摘 要:针对公路施工项目地处偏远、边疆山区,分布区域广,工程分散;纵向管理部门多、散;建设总指挥部与项目管理部门、施工分包部门点位分散、相距较远;项目区域内通信基站少、通信网络覆盖不全,信息沟通不便的问题。结合建设实例,分析其建设效果和未来应用前景。  关键词:北斗RDSS;公路施工;通信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0 绪论  为了解决施工现场的实际通信难题,作者通过多种通信方式
期刊
摘 要:目前,路面除冰雪常采用机械或撒融雪剂等方式,但此类方法很难达到快速清除效果,尤其是撒融雪剂,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腐蚀路面等危害。因此,如何做到高效除雪、安全环保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在全面了解常用的几种除冰雪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蜡制养护剂方案,希望通过蜡制养护剂的隔离作用,形成疏水涂层,达到良好的除冰雪效果。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除冰雪;隔离作用  中图分类号:U416.216
期刊
摘 要:沥青砼路面使用状况直接决定着路面的养护决策,在规范已有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车辙的评价指标及指标建议值,提出了在高温多雨地区路面综合评价指数PQI模型各指标权重的建议值,并采用决策树模型建立了沥青砼路面养护决策模型。  关键词:沥青砼路面;PQI模型;决策树模型  中图分类号:U418.2 文献标识码:A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在交通荷载和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其路面使用性能有逐年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整体阐述了路桥工程建设中的检测的整体内容,并且进一步解析了路桥工程建设中质量检测技术运用的核心价值,最后深入介绍了现阶段路桥工程建设中常用的质量检测技术,以期为路桥工程的高质量建设带来相关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路桥工程;建设运作;质量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5.12;U445.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现阶段,路桥工程在我国整体交通基础建设架构当中占据着非常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公路工程的不断发展,公路路面的要求质量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公路建设中开始使用沥青混凝土,因为其力学性能优良,行车舒适性也比较理想,耐久性也达到理想状态,但是这不意味着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不会出现病害。本文从这个角度入手,首先对于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特征进行分析,接着对于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管理工作进行归结,以期可以引导实际的公路工程质量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