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下的盎然春意

来源 :阅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angs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值四月,春暖花开,同学们有没有去郊外踏青、写生呢?在擅长捕捉视觉印象和追求光色变化的印象派画家眼中,春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印象派画家笔下的盎然春意吧!
  “印象派之父”莫奈描绘的《吉维尼的春天下午》,草丛和树丛占据大部分画面,由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的小笔触组成,所以即使在阴影中也能看到红色与绿色。画面黄金分割处,是阳光照耀下的房屋。画面由明度相近的黄、绿、蓝色系搭配而成,使人们感受到吉维尼春天的和谐、自然。
  19世纪末,从印象派发展出了新印象派,也称点彩派。你知道新印象派画家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吗?《春天,塞纳河上的大碗岛》是法国画家修拉的作品,他不在调色板上混合颜色,而是用小笔触将不同颜色的点和块并列排在画布上,树木、河水和帆船都是这样画的,它们的色彩在光的照射下被分割,但观看者在一定距离之外看作品,通过视觉的调和作用,感觉画面有种明亮、闪烁的色彩效果。大碗岛的春光也是如此明媚耀眼。
  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笔下的春天,展示出鲜明的个人特色:色彩鲜艳、笔触粗犷。在《日出时早春的麦田》这幅作品中,茂盛的绿草和点点的红花,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春天的气息。一道斜冲而下、贯穿整个画面的淡蓝色长带,将近处和远处的风景分隔开来,淡蓝色长带下方的深色阴影波涛起伏,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20世纪在后印象派上发展而出的野兽派强调色彩、形体的变形和夸张。荷兰画家凡·东根所作的《春天》里,省略繁杂的事物与缤纷的色彩,使用了简单的造型、大量的纯色。用深色长线条画出的树干自下而上生长,与背后大面积平涂的蓝天、白云和绿地融合在一起,画面整体呈现出简洁、夸张的效果,富有装饰性、节奏感和韵律感。
  让我们学习印象派大师,运用简单的形状、鲜艳的色彩以及点彩技法来描绘春天吧!我们需要准备蓝色卡纸、颜料、水粉画笔或者棉签。步骤如下:
  1.用水粉画笔或者棉签蘸取淡黄色、柠檬黄色颜料,点在画面中部。
  2.用水粉畫笔或者棉签蘸取草绿色、深绿色颜料,点在画面底部。
  3.用水粉画笔或者棉签蘸取黑色颜料,点涂在黄色油菜花之上作为远山。
  4.用干净的水粉画笔或者棉签蘸取白色颜料,点涂在画面上方作为白云。
其他文献
凉凉的秋风吹来,吹落了树上的叶子,叶子铺在地上,像一床厚厚的毯子。小熊打了个哈欠——啊,又该冬眠了,他决定在冬眠前再散一次步。
期刊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妈,妈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期刊
一位玩具设计师利用废旧木家具、木板、边角料等回收木材,创作出了一系列的动物雕塑。同時他将雕塑的身躯、尾巴进行切片处理,这样动物便有了活动的关节或尾巴,当用手去触摸时它就会轻微抖动,看起来就跟真的动物一样。
期刊
载着火热的期盼,七月激情地走来。阳光挥洒在祖国的大地上,笼罩着绿树花开。高山巍峨,大江奔流,淡定、从容,自信满怀。  火红的七月,我们用如潮的红旗,装点天地间这片神奇的土地;火紅的七月,我们用如火的热情,高唱世纪里一首不朽的赞歌;火红的七月,我们用深情的笔墨,书写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岁月的风尘,掩盖不住你永远青春的容貌;历史的长河,冲刷不去你奋斗过的业绩。开拓者与后来人,都呼喊着一个响亮的名字——中
期刊
每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唤醒了中华民族这只东方睡狮,从此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回望百年,共产党人浴血奋战,带领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从星火燎原到盛世辉煌,有多少峥嵘岁月里的英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颂扬……  少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中学读了半年之后,就退学了。   16岁以前,毛泽东在家里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时候,挤出空余时间自学,读了不少古代小说和宣传时事的小册子。后来在学校
期刊
我叫腰芒,总喜欢穿一件黄色的外套,在芒果家族里身材算是苗条的了。你在集市上、超市里、水果摊上都可以见到我的身影。
期刊
1.小猴去看望外婆,出发时伙伴们都来送行。
期刊
漆黑的夜空,像浸透了墨汁。细雨飘零的云层缝隙中,间或透出点点红色的、绿色的灯火。那是在高空夜航的运输机从云层中掠过,夜航灯,就像红绿的流星,一纵即逝。  “五十七……五十八……”  寒风细雨中,守望在女牢门边的人们,避开昏黄的狱灯,在黑暗中仰头看天,仔细分辨着飞机越过高空的嗡嗡响声。  “晚上比白天多。”  “嗯,今晚比昨晚更多……”  声音传到牢房深处,传到被狱灯照亮了的角落。  “还在向台湾盗
期刊
内容提要:侦察排长杨子荣、侦查员孙达得一路跟踪小炉匠来到胖老头家,试图探清他们的底细。杨子荣用唾沫润开窗户纸,“对准小孔向里看去”,他看到了什么呢?  第二天下午,到了森林边缘一个百多户的屯落梨树沟。杨子荣和孙达得为了不引起小炉匠的怀疑,便马上和他告别,向正西的呼家屯走去。  傍晚,他俩转回来,完全换了一套装束,成了两个解放军战士,在梨树沟屯东小丘上的一个破房框里掩蔽下来,因为这里可以看见屯中的街
期刊
Whe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Christmas Day best.  Wh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