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改革背景分析中职数控教学改革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t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科学技术力量不断进步的今天,教育事业也和科技逐渐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以培养技术型学生为主的中职学校,科技更是被广泛地运用于各门专业之中,数控加工专业就是极其依靠科技的一个典型,那么到底在如今的中职学校数控加工专业发展现状如何?它的发展又存在哪些问题呢?本文就从中职学校的培养人才目标和社会对数控加工专业的需求等实际情况出发,对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数控技术;制造业;加工;机床设备
  中圖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6-0021
  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计算机慢慢地进入大众视野,从刚开始的小规模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到现在的批量化大规模投入,计算机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在数控加工这个领域,计算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中职学校开设的数控加工专业,旨在培养一批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较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学生,让他们投入到我国工业化建设当中,促进我国工业化进一步发展。但这个看似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专业,在中职学校的发展现状并不算乐观,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数控加工专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从全国范围的中职学校来看,数控加工专业发展势头良好,各学校在此专业上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支持都比较大,并且国家也大力支持数控加工专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我们社会上的高级技师越来越多,这就给各中职学校提供了技术人员的支持,也使得数控加工专业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不断壮大,为该专业朝着更具有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其次,中职数控加工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小,社会认可度也较低。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制造业和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依旧较大,面对数目庞大的工业产品,单纯依靠人工加工实在显得有些困难,所以很多产业都采取机床加工的方式,依靠计算机的力量来减少人工投入也能提高生产效率。可是中国大多数人并不看好这一专业,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他们戴着有色眼镜去评价这个专业,认为所谓的数控加工不就是操作机器进行生产吗?不就是单纯一个技术人员吗?这种浅薄的认识直接导致了数控加工专业发展受阻。最后,数控加工专业人员不能满足国家需要。不同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是在前几年才在制造业中大量使用数控机床,这一技术的应用需要强大的人才作为支撑,而数控加工专业它不属于本科学校的一个专业,只存在于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又分布在各个专业,在中职学校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并不多,这就直接导致了数控加工人员供不应求。
  二、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优化教学方式的措施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给予尊重,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数控专业教师不管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是说在教学方案的制定上,都应该将中职学生特征纳入考虑的范围,还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怎样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加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使得数控专业的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提高。比如,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就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结合实践案例对于学生展开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感悟。再或者是教师对于某个知识点,给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问题展开深入探究,让学生在探究期间能够学习与掌握。在实践教学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多和学生沟通,变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好朋友,给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2.改革数控专业教学结构
  改革教学结构能够提升数控专业实践教学的科学性。所以,中职学校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改革数控专业教学结构,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以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学校需要尽快改革数控专业中基础知识的结构,增添CAD以及CAM这些软件的相关技术知识,定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提升教学成效。并且,中职学校需要将数控专业人才的培育目标定为提升实践能力,依据当今社会要求,实时补充相应的理论知识,借助工厂考察,开展数控专业的教学,以便于提升数控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的实用性与适应性。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对于数控专业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中职学校应该提升对教师培训的重视力度,指引中职学校的教师做好调研,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为提高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应该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还应该增强数控专业能力。比如,中职学校能够和企业创建合作关系,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教师在课下能够到企业实习,进一步了解数控这一专业岗位对学生自身素质提出的要求,同时和岗位工作者相互交流,认识数控操作期间较为常见的问题与合理的处理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弥补教师实践经验匮乏这一缺陷,进而确保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教学能够有效进行。中职学校还应该邀请企业中能力较强的工作者,给学生讲述工作经验,拉近教学和实践存在的距离,为学生未来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职学校是给国家与社会培育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数控技术作为完成制造行业自动化与集成化生产的重要基础,转变教学理念、加大对于教师专业技能与整体素质的培育,挑选合适的教学计划,重视对数控专业学生进行的实践训练,是健全我国中职学校数控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重要措施,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的专业水平,解决我国中职学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佩冠,郝兴发.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实训耗材有效管理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22):179.
  [2]张玉.浅析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职业,2018(16):72-74.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239400)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读、辩、演、写等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度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兴趣与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6-0012  通过阅读,学生才能得到语言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等语文相关的各方面素养的提升,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
摘要:这几年笔者使用部编版语文新教材,对该教材的内容变化、设计的理念以及编排目的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有了较为系统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下面,笔者将从教学板块——阅读、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名著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写作等方面谈谈笔者对本内容一些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新教材;教学;看法;认识;诵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6-0008  新教材使用
摘要: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提升,教育也逐步得到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也开始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主要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进而需要加大重视力度。在古代性别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但现代社会讲求人人平等,性别差异也被逐渐消灭。但就从体质来分析,高中体育教学需重视性别差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材施教也逐渐深入到教育教学当中,传统教学方式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
摘要: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育应当根据语文教材中知识点的排列顺序调整教学方式,发掘教材中潜藏的语文要素的教育意义与文化内涵,选择更为合理的能力训练方式与阶段性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融入语文教材之中,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引导小学生发挥个人学习潜能与思考能力,解决教师所布置的学科问题,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根据既定的教学纲领与能力发展目标设计不同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本文主
基金项目:本文是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ZC20170119)《农村初中物理限时训练的课外实施研究》研究成果  摘要:初中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启蒙初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物理课后作业的设计要从学情实际出发,结合课堂的具体上课效果,因地制宜地布置课后作业。本文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为本,从挖掘与发挥物理学科特点出发,以激发学生动手动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导语的设计,经常使用如下方法:影视导入法、现实导入法、诗词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思维阀门,让他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历史学习活动。  关键词:初中历史;导语设计;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6-0020  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节历史课,导语的设计非常
摘要:初中数学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强的系统性,在内容上有很强的丰富性。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良好的探究能力,才能够在课堂内外进行持续性的学习,不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依然主要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只能对众多的概念和考点进行被动的学习,难以依靠良好的探究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因此,以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出发点进行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
摘要:英语学科作为初中阶段学生的必学科目,英语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知识储备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教师需要意识到语言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显著提升。本文将详细探究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互动教学;微课;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