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回顾上海文学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开拓的历史,放眼上海文学百余年来发展的脉络时,王安忆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作家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西多元文化交融汇合,奠定了上海文学发展的特殊环境。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文学精神,汇聚了上海文学品质。“面对新时代,上海作家应有传承历史的责任,更应有再创辉煌的担当。我们应该追溯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学传统,努力汲取这座城市赋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回顾上海文学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开拓的历史,放眼上海文学百余年来发展的脉络时,王安忆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作家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西多元文化交融汇合,奠定了上海文学发展的特殊环境。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文学精神,汇聚了上海文学品质。“面对新时代,上海作家应有传承历史的责任,更应有再创辉煌的担当。我们应该追溯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学传统,努力汲取这座城市赋予我们的创作灵感和资源,贴近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生存命运,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和人民的作品。”短短一天的會员大会,对许多会员来说是难忘的记忆。王安忆表示,在会议结束后,作家们终将回到日常生活:“会议上所有的荣光将会消失在日复一日的空气中,但恰恰是在那里,是文学更广大的空间,实质性的文学史在那里。”她以被称作美国编辑中的元老的编辑家麦克斯威尔·珀金斯的话为例,开玩笑说,当一个人成为“元老”时,也许“你就完蛋了”。但作为作家,她有一个恒久的任务:继续写作。不久前,王安忆刚刚推出长篇小说《考工记》。上海这座城市的市民精神、生活图景和历史变迁的轨迹在故事中一一彰显。主角陈书玉等人的命运轨迹,可被视作上海近现代都市化进程中的缩影与注脚。“不能写得更好,至少不要写得更坏,这是我唯一的德行。”王安忆说。
其他文献
人的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深渊,到底有多么幽深、玄秘和浩瀚,谁也说不清楚。正因如此,人类朝向自我的精神探索才无休无止,无穷无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学和心理学、精神病理学发挥着同样的功能,即孜孜不倦地对人类精神进行“病态”取样,对“切片”反复进行探询和分析。不同的是,文学实施的不是病理性治疗而是具象性展示。它将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病态症状及其可能性根源呈现出来,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些平淡表象之下起伏着、
“道德模范”,一个逐渐从社会伦理和理念层面淡化的词语,却依然在我们时代的某些罅隙间顽强游荡。与其说它还有价值,莫若说它是作为某些阶层、某些机构挪用公共利益的资源而残剩着一点存在感。 晓苏分明就是看到了“道德模范”在当下社会的这一核心取向与实利构造,因此,他决意剥开这个词语以及承担此一词语的主体的面相,向那摇摇欲坠却一直不肯彻底离场的“幽灵”以致命一击。在《道德模范刘春水》中,他以乡村为背景,以“
由《钟山》杂志社主办的首届“《钟山》之星”文学奖,面向年龄在35周岁(以评奖作品发表年份计算)以下、用汉语写作的国內青年作家,共设两个奖项:第一项为“年度青年作家奖”,奖励2018年度文学影响较大、综合实力和写作潜能俱佳的青年作家;第二项为“年度青年佳作奖”,奖励2018年度青年作家创作的较有才华、创造性和影响力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非虚构作品,参选作品需为2018年首次发表(或出
五联这个小村庄,不过是地图上一个小小的地方,因为“父亲的水稻田”活动,聚集一群共同志趣的朋友。他们不是来此处度清闲,每个人心中装着炽热的心,回归自然的激情,促使踏上一次寻找的长旅。 在喧闹的城市中,读周华诚的文字,犹如身处稻浪翻滚的大地上。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稻子是最令人动情的植物,吸收泥土的精华,用稻粒的文字书写,不会有俗气,不会有媚气。风吹稻田,稻子摇曳
内容摘要:叶赛宁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人,在他的诗作中可以找到大量“离别”的内容,其中既有关于个人境遇的离别,也有特定时代背景下对古罗斯历史文化的离别。通过分析每种离别的具体含义以及诗人对离别的态度,可以更连贯深入地了解叶赛宁的一生,并从中发现他的诗歌精神实质所在。 关键词:叶赛宁诗歌离别 叶赛宁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诗人之一,他饱含天才和真情的作品在俄罗斯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高尔基评价他
黄咏梅日前接受采访,在谈到写作的选材时说:刚开始写小说的很长一段时间,恨不得自己身上长出一只雷达,从生活中搜索到有价值的素材,得到一些兴奋的故事、细节便幸运得心跳不已。后来,随着媒介的发达,任何见闻都可以分享给大众,“所见”在这个时代如此轻易,却让讲故事的作家几乎动弹不得。既难以在纷繁的“所见”中辟出一条通往小说的蹊径,也难以在虚构的“所见”中获得读者新鲜的目光。写作者在生活中到底还能看到什么?最
内容摘要:语文学得好,高分不会跑。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得语文者,得高分。提高语文成绩,最关键的还是写作。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曰常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与学生共同成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写作的必要性,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如何与学生共同成长。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思”、“学”、“教”三个
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英国媒体《每日电讯报》评出了百年来最杰出的20部间谍小说,《俄罗斯情书》《伯恩的身份》《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等许多耳熟能详的作品均在其中。而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中国作家麦家于200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解密》入选榜单。《每日电讯报》对《解密》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关于孤僻天才成长为杰出破译家的故事,延续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传统,整个故事扑朔迷离、如梦似幻又枝节繁
近日,茅盾文學奖得主、著名作家刘心武接受华西都市报专访,他说李劼人是自己“最崇拜的中国作家”,他称李劼人是被遗忘的文学巨匠。李劼人的小说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大河三部曲”。其中,创作于1935年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是其公认的最出色的作品。在刘心武看来,小说文本具有魅力,比什么都重要,而《死水微澜》“文笔好极了”!“真真是可以令人羡慕的笔!”郭沫若也曾高
刘心武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门大开,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喜欢追着现代跑。那时,要是你不读乔伊斯,你就是文学的叛徒。乔伊斯,还有什么马尔克斯、普鲁斯特、博尔赫斯,再加上卡夫卡,也就是所谓的“四斯一卡”,可以说是文学大一统人物。我也尽量接受这方面的影响,用时空交错、意识流等一些手法,写了一些中短篇,但还是发现自己赶不上队伍了。但我不排斥这些创新,当了人民文学主编后,也会尽量容纳这些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