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彰显智慧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alo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1】
  学生初步完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类后。
  师:难道三角形只分成这三类吗?会不会有第四类呢?
  师: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不能。
  师:我们再看看钝、直、钝,钝、钝、锐。
  生:这两种也不行。
  师:说明我们刚才把三角形分成的三类没有遗漏哪一个吧?好我们再来验证一下。
  教师用几何画板上的三角形,随意拉动一个顶点,绕另一个点旋转一周,三角形不断地在变形,但总是在三类三角形中变化,没有出现其他类型。
  【赏析】按照一般的教学流程,发现三角形分成三类后,多半开始进行巩固练习,顾老师却在此时有意“误导”学生去想有没有第四类,通过学生的想象、教师的动态验证,最终让学生真切地感知,所有的三角形只能分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类。学生此时形成的认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不是浅表层的认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认识三角形的分类上,而是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分类观。
  【片段2】
  出示作业,学生动笔前先说明。
  师:我们在分类时怎么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师:你们的想法太好了,为了不重复和不遗漏,我们可以在分过的三角形边上画钩,作业中你们可以试一试。
  【赏析】三角形的分类作业难度不大,完全可以让学生自由去完成,学生完成作业的状态是随机的、无序的、没有方法的,分类时必然会出现某个三角形多了或少了。正是考虑到学生可能在此环节上会出现障碍,为了帮助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顾老师有意识地渗透了解决问题的有序策略意识,这样的策略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完成三角形的分类,还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好习惯,这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细节,从中可以读出顾老师的智慧与专业。
  【片段3】
  学生做三角形的分类练习,教师只是引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较。此时,发现有学生做得快,有学生做得慢,学生汇报时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作业。
  师:老师看到刚刚做作业时,有的同学把每个角都比好后再判断,有的同学只比一个角就判断了,为什么呀?
  师:为什么呀?
  教师没有表态,中间又进行了一组猜角活动,最后让学生根据猜角情况说一说。
  【赏析】学生第一次做好作业汇报时,我就奇怪顾老师为什么不引导学生归纳出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只要量最大的角就可以了,没必要量每一个角,可顾老师好像备课时没有注意似的,对学生的提法不置可否。直到顾老师让学生先说三类三角形的三句话,再归结为一句话,最终发现判断一个三角形的类型,只要量其中最大的角就行了。此时,我才真正明白顾老师的用心良苦。如果在第一次作业后就总结根据三角形中最大角就能判断三角形的类型,作业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但学生的思维没有经历一定量的比较与分析,此时形成的结论只是表层的认识,无法形成深层的理解。只有学生经历了初步尝试作业、猜角活动后,积累了必要的感性素材,此时的总结与归纳才更具有普遍性与真实性,学生才会真正地理解只量最大角的本质内涵。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王彬)
其他文献
一、学生学情分析  该阶段学生在知识上的准备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分数比大小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相关知识,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支撑和方法基础。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与发现。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还有部分学生早已从大人的口中获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但他们往往过多地关注对计算方法的掌
期刊
《圆柱的表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的是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的方法,这种方法思路浅显,便于学生构建认知。但如果以探究圆柱表面积为载体,以发展空间观念为目标设计本课的教学,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开始了《圆柱表面积》的备课思考。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在六年级上学期,学生经
期刊
2014年3月14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级课题“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开题报告会在福建省漳平市实验小学举行。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福建省普教室教研员黄国才、罗鸣亮老师,福州市名师林碧珍老师,漳平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陈文东,漳平市教育局副局长张碧华,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郭炳山、副校长许周宏出席开题报告会。参加本
期刊
如何科学、规范、全面地进行有效评价,是评价改革的核心。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个性发展与潜能的挖掘。基于此,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以“星级卡管理”为平台,对学生评价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星级卡”的管理目标  所谓“星级卡管理”,是一种以品德教育为横坐标,以能力与特长教育为纵坐标,全面反映学生在校综合表现的立体管理模式和手段,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发展的潜能,为学生的学
期刊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载体之一,是学校战略性思考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不仅要通过对校本课程建设的领导来阐述、解析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而且要以此来指导和影响教育者的课程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从而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笔者以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博雅”校本课程建设为例,分析学校如何在校本课程构建和实施中把持严谨性,追求创新性,以此诠释校本课程建设对学校“博雅”特色文化形成的促进作
期刊
2010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诗人教育家李吉林》。我在文章中说,不仅情境教育是一首诗,李吉林老师本人也是一首诗。  李老师带领的情境教育是我们“新教育”的榜样。情境教育已经研究了35年,已经成长为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而我们的“新教育”实验研究才13年,只是一个翩翩少年郎,与李老师的情境教育研究还差一大截。  同样的,李老师也是我的榜样。诗人是不老的。作为诗人的李吉林老师,自然也是不老的。一晃
期刊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曾经是激励多少年轻教师走向三尺讲台的动力,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教育者的一种精神追求。然而如今,它却与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厌教”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眼下,教师队伍出现“职业倦怠”已不是个别现象,不仅优秀教师有,许多普通教师更有着“厌教”的表现。在工作中,这种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热情耗尽,厌倦疲劳;对学生冷漠,否定疏远,麻木应付;个人成就感降低,工作不满意
期刊
学校组织“班班有歌声”比赛,每个班级都有两个老师负责指导,最后张老师和刘老师带的班级只获得了优秀奖。张老师很生气,闭口不谈这次比赛的事情,她认为导致这一结果是因为班级同学唱歌水平太差,练歌时的态度不好,所以只取得这样的成绩;而一同指导该班级的刘老师却觉得很开心,她觉得是因为比赛时音响效果不好,现场又太吵,所以同学们才会跟不上节奏,能获得优秀奖已经很幸运了,于是在班级里愉快地和同学们分享比赛照片和视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我们告别了用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发展的单一方式,建构起日趋完善的多元评价体系。它更加趋向于关注人发展的多样性;更加关注从不同的视角,来考查人的发展;更加关注在评价的同时,给教育对象以学习策略的指引与精神的鼓励。从而改变了评价只为甄别人才的做法,更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成了多元评价体系重要的功能。  一、评价内容,透视素质多元内涵  比起单纯的纸笔测试,多元评价更关注学生
期刊
当下大多语文教师是按照“初读课文——分段讲读——总结提升”的流程设计教学过程。其实这种教学流程设计的目标指向往往聚焦在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上,瞄准的是非本体教学内容。比如一位教师设计的《爬天都峰》教学过程:  1.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2.深入读议,体会“我”如何受鼓舞爬上峰顶;  3.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4.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这样设计教学,学生最后获得的只是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