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食无油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日去酒楼或餐馆,端上来的菜肴多油香四溢。吃完之后,盘底必然留一层油,尤其是辣菜系列,红彤彤的厚油浮在食物上,似乎无油便与美食绝缘。原以为天下中餐是一家,到香港之后,方知“食无油”亦可做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到香港的第一餐,是叔叔在荃湾煌府婚宴专门店请吃晚饭。点了几道菜:烤鸭、冬菇焖油豆腐、炒牛肉、山药炒荷兰豆、扬州炒饭。第一印象是:少油,清淡,连扬州炒饭都没见油星粘盘底,吃起来却香味十足。我以为是这家酒楼厨师手艺高超。
  第二天,在大众化的连锁餐厅大家乐吃早餐,盘底碗底皆不见油星,煎蛋、煎牛排没有油,炒面倒是根根见油,但是盘底依然滴油不粘。
  去迪斯尼玩,一份快餐93港币,用了美味的酱汁而不见油。
  后来,在太兴吃烧鹅、咖喱牛腩、小瓜炒肉片、清蒸盲曹鱼,在铜锣湾一家小餐厅吃咸蛋蒸肉饼饭、洋葱猪扒肠仔意面,在金满都吃越南餐,在和记吃生滚粥,在海洋公园的餐厅吃烧味饭、煎包……皆是“食无油”。
  我很好奇,香港美食怎么都不用油?叔叔说:香港人怕胖。阿姨说:香港人要健康。餐馆想要留住客人,当然要少油,一般都不放油,只用调味料。
  回想我们身边的餐馆酒楼,杯盘盏碗,无不是厚厚腻腻,一层又一层油。
  超市一桶5升装的花生油130元左右,以餐馆毫不心疼地用油法,是用不了几次的,除非是黑心油、口水油,抑或地沟油。
  不如学习香港清淡饮食。餐馆不敢得罪食客,自然在美味与少油上下工夫。最重要的是香港监管严明,餐馆酒楼每天都要保留一份原料备查,违法成本上升,省油既提高利润,又避免违法,何乐而不为?W
  福建 李建珍
  本栏责编/王欢
  wh@lnddgr.cn
其他文献
摘要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赋予了《野草在歌唱》三重象征意义,通过对摩西形象的颠覆性刻画成功解构了白人中心论;通过描述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与惩罚成功瓦解了人类中心主义;通过赋予玛丽男性气质完成了对男人中心主义的解构。与此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追求和向往和谐的希望和信心。  关键词:《野草在歌唱》 象征意义 题目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名作。小说一经出版便引起极大地反响,作者毫不掩饰地向
摘要 在英国文学作品中,往往会体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和人物范式,这样的描写经常会出现对人物以及自然的截然不同的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的极端。并且在这种文字所表达的思想里面,体现出强烈的殖民主义意识以及英国人强烈的民族自恋感和文化优越感。鲁滨逊作为其中典型和杰出的代表更加的将这种主体优良、美好、理性,而客体却拙劣、邪恶、兽性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以《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相关描写片段为例展开论述,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