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工作坊模式下大学英语情感教学的实证性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因素对学生二语习有重要的影响,但目前课堂教学由于其局限性很难融入情感教学。而工作坊因为其实践性、合作性、主动性、愉悦性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英语情感教学的新渠道。那么,工作坊模式下如何实现大学英语情感教学呢?我们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实践并初见成效:创设情境,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创建轻松的教学环境,克服或减少学生焦虑等消极情绪;通过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积极地移情。
  关键词:情感教学;工作坊教学模式;动机;情感策略
  一、研究背景
  学生的情感控制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而,研究学生的情感策略已经成为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自2001年教育部在《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把情感态度列入英语课程的内容以来,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又提出:新教学模式要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索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自身因素,包括焦虑(anxiety)、抑制(inhibition)、自尊心(self-esteem)、学习动机(motivation)等;第二类是学习者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empathy)、课堂交流(classroom transactions)等。研究发现,这些情感因素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对个人的尊重和理鳃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Rogers,1969)。然而,我們目前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知识和智力,忽视与学习和创造有关的情感因素,最终导致了学生被动学习、盲目听从等负面的结果。
  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积极地情感教学,是否能开辟出一条课堂以外的教学途径来实现大学英语情感教学?
  二、工作坊可以成为大学英语情感教学的新渠道
  “工作坊”(workshop),主要指一种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是“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团体通过活动、讨论、短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的学习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情感教育。
  第一,实践性。学生在真实项目的实践中,通过动手实践,领悟其中蕴含的真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尊心也能得到满足,从而使认知活动有效开展。即使学生在实践中遭到挫折,其消极作用也远不及课堂上面对全体同学的自我形象打击。
  第二,合作性。工作坊模式下,经常开展团队学习,学习者间,师生间更容易产生正移情和积极地课堂交流等情感因素,一方面会影响个体情绪和个体创造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影响团队互动行为,对团队中个体和整体的创造力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团队合作中,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相互碰撞,互补互利,既能传递并掌握显性知识,又能领悟并获得隐性体验,从而收获属于自己的全方位的知识体系。
  第三,主动性。在工作坊中,老师作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获得技能的引领者”,掌握着学生学习的动态和知识的走向,而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述、点拨,团队成员间的讨论、相互评价、共同决策等,逐渐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构建者”,主动吸取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价值观(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和成就归因(对学习成绩的归因)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观,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更明确,学习效果也更明显。
  第四,愉悦性。工作坊教学活动的场所灵活,学习交流环境轻松,能践行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学生更易于舒缓学习焦虑,专注投入。此外,“属于个人的主观的隐性知识是创新的原动力,有价值的东西是来源于人的大脑,因此他难以被监控,也很难强迫人们去做,只有在人们愿意合作的环境之下才能得以实现”。
  三、工作坊模式下如何实现大学英语情感教学
  工作坊强调“学习=经验+反思”,通过“反思学习经验”、“反思如何去应用新的学习成果”,训练学生的分析、评价和综合应用能力,拓展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成效。我们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将工作坊作为师生交流活动的场所,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克服消极的情感因素,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产生积极地影响。
  首先,在工作坊中,通过巧妙创设情境,正确运用竞争和合作,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激励人们采取行动的心理动因,包括:内部动机(主要源于学习者本身的兴趣)和外部动机(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诱因和刺激)。参与语言类工作坊的学生大多有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其大部分持有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工具性动机,也有部分想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水平。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如果没有新的刺激,学习动机将逐步递减。因而,我们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工作坊中,我们不用拘泥于教材,可以选择新颖、有趣、生活化的学习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创设基于学生旧有经验又有一定挑战的情境,激发学生利用旧知识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工作坊正是通过小组间合作学习,并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使学生既能增强参与意识,又能通过组间竞赛增强学习动机,促进个性的健全发展;老师在工作坊中通过设置适合学生合作完成的小项目、展示学生的优秀成果,给予正面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有效地巩固、强化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
  其次,在工作坊中,创建轻松的教学环境,因材施教,克服或减少学生焦虑等消极情绪。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在外语学习上主要表现为语音变调、忘记单词、沉默不语等,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工作坊不同于与传统的测试、竞争型的课堂方式,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切实践行着寓教于乐的理念,缓解了学生的“交流畏惧”(个人对他人的真实或者预期交流产生的恐惧或焦虑程度),师生融入环境,进入角色,思维喷涌,激发寻求知识的欲望和热情,真正使学生体味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工作坊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代替了传统课堂的终结性考核,使学生没有了“考试焦虑”(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降低了外语课堂竞争强度,学习者更能全身心参与活动;由于工作坊的小众式教学模式,老师更易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和心理表现,给易于焦虑的学生提供享受成功的机会、允许学生的语言使用错误、鼓励学生适度冒险、引导学生自我评价、采取适合不同学生需要的课堂活动、及时鼓励肯定学生成果等方式,将学生的“负评价恐惧”(对他人评价的忧惧,为负面评价而苦恼,以及对他人可能给自己负面性评价的预期)降到最低限度。   再次,在工作坊中,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积极地移情。移情,是指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情和需要,教学中的移情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把学生的感情移入自己的心里,即设身处地;一是把自己的感情移入學生的心里,即感染学生。罗杰斯指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而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不仅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等,还取决于和老师与学生的人际交往。在工作坊教学中,一方面老师多采用合作型的小组活动,使成员间有小组的归属感,促进相互学习和支持,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创造更多机会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重视他们的情感,根据学生需要安排教学活动,适时赞扬学生的成绩,宽容学生的不足,从而创设一个“心理安全”、“活动自由”、“管理自主”的外语学习风味,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当然,教学中的移情是双向的。在老师与学生建立积极恰当的朋友关系的同时,学生也会和老师多交流,让老师了解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工作坊就是以这种师生间相互的正移情为基础,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四、结语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积极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情感策略,来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情感的健康发展。工作坊正是创造一个平等的语言交流平台,激励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促进师生的正移情,达到学习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ArnoldJ.Affect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Gilmore A.Review:Affectin Language Learning by J.Arnold[J].ELT,2000,(54-2)200-204.
  [3]孙轶婷,裘广宇.工作坊模式下大学英语情感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37-38.
  [4]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23-26.
  [5]贾宁.大学英语情感教学刍议[J].实践与探索2012,(32)204.
  [6]张春柏,吴波.从翻译课堂到翻译工作坊[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2)70-73.
  (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語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就要凭借课文,找准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引导学生集中力量批文入情,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理解课文,形成能力,从而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任务。下面我以《新型玻璃》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选准突破口的。  一、以“导语”为突破口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导语,著名特级教
期刊
摘 要: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是很多写作教学者思考的问题。本文尝试着从理论上分析思辨能力在议论文写作中的指导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过程;思辨能力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思辨能力逐渐兴起,国外学者开对其进行了关注与研究,进入21世纪,很多学者与教育者通过各种渠道开始了解并反思思辨能力“缺席”问题[1],同时兴起的
期刊
摘 要:读者协会架起了高校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是读者与图书馆的有效沟通的枢纽,是衡量图书馆服务工作效率的标准之一。本文阐述了读者协会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加强图书馆管理水平,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扩大图书馆宣传影响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提供了极好的辅助平台。  关键词:读者协会;图书馆管理;教学辅助  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森曾说:“如果没有充分挖掘馆藏优势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即使
期刊
摘 要:“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积极发挥,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三个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为了对学生未来负责的需要。  关键词: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课后提升;评价机制  由于长期在英语教学中过多的应用教师“灌输式”,学生“接受式”教学,致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缺乏兴趣,更谈不
期刊
摘 要:社会实践我们会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会知道自己平时学的知识是怎样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的,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会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同时,这也是我们走向社会的过渡实践,它让我们了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这不仅会让我们在选择志愿时有清晰的思路,更有利于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更有规划地学习。我们要不断争取机会,在实践中学习,让社会工作成为学习的督导师。  关键词:社会实践;督导作用;学习进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课的总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对基础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巨大挑战。高中教师目前在词汇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要让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高质量掌握并运用词汇,教师可以并且应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的优势多角度多手段辅助学生,并适当进行词汇以外层面的阅读、口语、写作、听力等扩展练习。教师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将全方位英语学习中受益匪浅。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高
期刊
摘 要:本文试从翻译实践的角度对日本文学作品中固有名词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笔者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提出,在翻译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固有名词时,采取“异化+注释”以及适当归化的策略能更好地实现原著的美学价值以及异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关键词:固有名词;异化;归化  《宫本武藏》和《新书太阁记》是被称为“国民作家”的日本著名小说家吉川英治先生的巨著,筆者有幸参与了这两部作品的中文版翻译工作。“异化”与“归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中考语文成绩的优异!一、从七年级就开始进行字词的积累。二、七年级伊始就狠抓朗诵。三、读书笔记需常年持续!四、分册分阶段背诵——优秀古诗词名篇的积累。五、初三备战写作——各种文体的训练后择中考题型积累。需要注意的是积累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  关键词:字词;朗诵;读书笔记;古诗词名篇;各种文体  欧洲谚语说:“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中国俗语也赞赏“常说口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022-01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鲁迅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小学阶段要达到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期刊
摘 要:人的心灵深处最本质的需要应该是渴望得到认同,得到赏识。获得老师与家长的肯定、欣赏与赞美是学生的心理需要,而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成为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可以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凝聚力。而对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打击他的自信心,从而使他走向自卑,封闭了的心扉。  关键词:学生;关注;尊重;老师;家长  今天,2014年12月8日,刚结束一位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整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