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 高效课堂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ei8133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问”与“答”的多边活动中整合前行的,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围绕课堂目标构建有效的系统的“问号场”。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 问得巧妙,课堂有效;问得有窍,课堂高效。作为教师,必须在细品文本把持课堂核心目标的基础上,练就发问的基本功,让学生在问题深处畅游。
  
  一、提问要抓住关键
  
  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例如:在学生初步掌握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对比性问题,让学生在□中填数字,思考:(1)3□能被5整除吗?为什么?(2) □3能被5整除吗?为什么?第一问显而易见,第二问就很有思考价值,有些学生通过穷尽13至93九种可能,一一列举予以否定,是个办法。而课堂上另有一部分学生则受第一问的启发,敏锐地分析出□3其实就是几十加3,无论□中填什么,除以5结果都一定余3,这样学生对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数学知识结构严谨,系统性强,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要素,如相近的问题情境、相似的思维方式等,只要找到具有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例如:
  在学生学习了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后,继续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我以这样的三个问题贯穿课堂:(1) □3尾数是3,它能被3整除吗?(2)用2、4、6组成的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吗?你有什么想法?(3)老师的手机号码13623095201能否被3整除?你有什么好办法?前两问将学生思维导向于不再只关注末位数,而要通过观察整个数的变与不变,思考得出:与数字总和有关系,进而总结特征。而第(3)问则进一步让学生通过优化去掉0、3、6、9这些直接能被3整除的数字,以及将1、2或1、5组合成能被3整除的和,最后只剩下一个“2”,很快得出了结论。
  
  三、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空
  
  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回答,必须要在发问之后,留有充分地思考、交流、争辩的时间,留有充分地操作、观察、分析的空间。课堂发问之后,多一份期待,就可能多一份深刻,甚至多一份奇迹。在等待时,教师应走进学生,与他们共同经历认知的过程,引领他们向着问题深处畅游。
  
  四、提问要乘胜追击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课堂中教师或者学生首度发问后,许多问题,学生大多能够比较顺利地回答出来,但常常是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学生回答顺利之时,刨根问底式的追问就显得至关重要。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师问: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师: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学生立即回答:90度。师:怎么得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师: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等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师: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
  
  五、提问要从“学情出发”
  
  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教师要针对提问的难易程度从“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以便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提问要开放性和封闭性相统一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设计:用一根2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宽都是整厘米数),可怎样围,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你能发现什么?
  当然,所设计的问题也不是开放就好,我们设计问题要适当、准确,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减少回答的盲目性。
  总之,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成功与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应在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逐步提高自己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方针,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发展的良好环境,体现学生的自主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做学习的主人。而“自主性学习”使参与这项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探索
期刊
【摘要】 教学模式的构建,设计思路,教师角色的转换,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  【关键词】 课堂探究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究;独立学习    一、“课堂探究法”教学模式的构建    许多生物学教学的同仁,根据“启发式”教学的原理,创新出很多种教学模式。例如“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迁移”法,“讨论法”“小组协作法”等,在众多的教学模式探讨教学的过程中,所强调的都是课堂教学的气氛,学生对于学习的参
期刊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在我国起步较晚,而且始于高中学段。那么,小学阶段应当采用怎样的操作模式和实施办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在低年级教学中尝试引导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了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在小学开设研究性学习启蒙教育的可行性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霍益萍教授是这样定义的:“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根本学习方式,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教师引导和指导的越得法,学生探究的效果越好,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强引导和指导。    一、创设探究情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行为    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也可以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一个有价值能引发学生思维共鸣
期刊
【摘要】 面对新形势,作者立足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精彩导入、给予学习自主权、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巧妙运用名言警句等方式着力创设活跃的教学课堂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我们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填鸭式;导入;自主;理论联系实际;错误资源;格言警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纪。当代的高中生思想活跃、开放,而传统的“灌输、填鸭”式
期刊
前不久,我观摩了一节组内的题为《开花和结果》的公开课。从教学设计来看,执教老师首先播放了一段“蜜蜂在百花丛中采蜜”的录像,让学生在欣赏之后吟诵有关赞美花卉的诗词,接着又给学生展示了以花卉为背景的邮票,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难易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处理,如对简单的知识“花的结构”,由学生通过观察自主获得;对较难的知识如“受精过程”,老师
期刊
现在我国教育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要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心力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来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构。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激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期刊
利用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密度,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实施个别化教育,真正实现地理教学的优质高效。  1 在教学中帮助突破重点、难点  对于缺乏阅历的青年学生来说,地理学科的难点常常是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事物,而CAI则能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如“月相”一课中,“月相的成因”是
期刊
课堂提问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的灵魂不仅体现在“启发式”上,更应建立在对主、客体进行具体分析从而科学地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上。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居高临下地设疑、激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对象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    一、提问要新颖有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
期刊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如何充分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坚持“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幼儿是学习的主动者”的教学原则,采取了符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手段,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成绩,现具体谈谈我在教学中采取的几种方法,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提出批评和建议。    一、角色扮演法    在教学语言工程中,我们可以采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