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活泼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应该力求在平常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的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
  
  一、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心灵既复杂又单纯,期待着别人的关怀,渴望别人的尊重。教师要改变以往“统治者”的面貌,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关系的平等,拉近彼此的距离。教师要通过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
  1.直接的语言交流。教师应经常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对班级现状的看法,提一提对教法的建议,共同探讨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等,而教师此时应是一个聆听者和合作者。交流的地点可以选择在比较轻松的环境里,如教室、走廊、花园等。可以与单个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与几个学生共同研究探讨,形成一种民主的气氛。在交流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肯定,给学生以鼓励。
  2.间接的文字交流。日记是师生交流的一个纽带。学生喜欢将自己的想法、苦恼写在日记中,教师如果通过写寄语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我班有个女生将自己生病的秘密写在日记中,并表达了对服药的厌恶,表现出对前途的悲观情绪。看了她的表白,我在日记后批上:“平静地去面对生活,努力去克服生活中的一切困难,至少还有许多关心我们的亲人、朋友,至少我们的心中还有美好的理想,相信快乐的一天终会来到。”第二次日记交上来之后,我发现在我的评语后又多了两行工工整整的字:“老师,您给我的评语,我反复读了几遍,您的话我已铭记在心,谢谢您对我的支持……”当然,日记仅仅是一种练笔,一种交流的工具,一周只能写2~3篇,不能使它成为学生的负担,否则会适得其反。除此之外,平时的作业也可以成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
  3.参与活动的交流。教师既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也要深受学生的喜爱,让他们感受到亲切与和蔼。因此,教师不妨深入学生之中,参与他们的活动,在课间或活动课上,与学生下下棋、打打球、跳跳皮筋等。这样既增进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进行,又为学生如何安排课间活动作了示范。
  (二)掌握批评的尺度。批评也是一门艺术,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沮丧而丧失斗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学生犯了错误时,批评要实事求是,不要贬低,也不可夸大,有时和表扬结合起来用效果会更佳。比如,学生作业书写不够认真,在教育学生要认真书写之后,不忘告诉他“你的名字写得很棒”,让学生在认识到自身不足的同时,也看到希望的曙光。
  
  二、改革教法,提高参与意识
  
  简单枯燥的讲课早已为学生所厌,于是在乏味的课堂上,学生们各行其是,甚至有学生忍无可忍,提出是否可以换一种学习方式。教师要想让自己讲的课为学生所接受,所喜欢,就要进行教法改革,学会创新。
  
  三、激发创新思维
  
  (一)鼓励探索、求异。教师的教学不同于工人做工,而是培养学生发展思维及其他能力,不能简单、机械地让学生反复死读硬背,重复抄写。学生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他们是极具好奇心、求知欲的,教师不仅要爱护,也要引导,培养学生探索的习惯,积极激发、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启发他们创新、求异。
  (二)激发认识兴趣。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社会对教育批评最多的地方,体现在教育把生龙活虎、性格各异的学生复制成失去个性、没有创新思维、大众化的优生。教师只是一味地将语数等学科知识强加到学生的身上,忽视甚至阻碍了其兴趣的发展。在题海战术中,学生的兴趣逐渐消退,失去自我。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或许,你的学生中就有新世纪的张衡、中国的莫扎特。其次,要激发兴趣的深化。学生的兴趣一开始也许比较模糊、肤浅。教师在教学中应循循善诱,让学生的兴趣具体化、深刻化。再次,要让学生享受到兴趣带来的乐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这是学生们所期望的。享受快乐从何而来?来自教师悉心的指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励;来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正因为享受到了快乐,学生才会兴趣盎然。
  (三)开拓知识领域。众所周知,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是极有限的。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非常频繁,如果还死抱着课本不放的话,必定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时代所淘汰。因此,我们提倡让学生博览群书,鼓励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
  (四)充实课外活动。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有益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开展一些五子棋、中国象棋、跳绳等比赛,既可让学生感受到乐趣,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素材,又让他们了解了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益处多多。
  (五)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尝试着去安排自己的学习模式、学习内容,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自主性学习。学生掌握了自己的时间安排权力后,我发现在晨读课上,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了。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通过设计生活性的应用题、引入生活实例、创设生活情境和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四个方面,对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索,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习效率。
一、课堂是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战场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课堂应成为学生口语训练的主战场。  好动、好表现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我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转换成生与生之间的评价,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口语训练机会。如“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某同学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看法。课堂上教师必须面向全
批注式阅读是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种个性化阅读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更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合理运用预习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评价式批注,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现予以提出。妥否,敬请专家及同行不吝斧正。
本文是基于2013年8月湖南首届管弦音乐节项目中声乐课堂口译实践的一篇报告。此次声乐课堂内容偏重于歌唱时如何更好地“发声”这一主题,包括如何更好地运用气息、哪种姿态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热爱生活,就应该联系实际,让学生融入生活的点滴中;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就应
通过对湟源县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其代表性、适应性、经济效益和推广前景,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策:加强宣传,提高对保护
语块兼具词汇和语法特征,可被学习者整体储存和提取而不需要通过语法规则生成或分析。这种特征使语言研究者们不断探讨这一语言现象及其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语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