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语块的注意和识别能力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dbook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块兼具词汇和语法特征,可被学习者整体储存和提取而不需要通过语法规则生成或分析。这种特征使语言研究者们不断探讨这一语言现象及其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语块研究一直被视为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里很有前途的领域。当前,国内语块研究大多集中在语块与写作、语块与口语输出等方面,且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于语块与阅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特别是有关学习者学习和使用语块的心理过程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是如何注意和识别语块,探寻和分析其原因。试图探寻注意和识别语块是否与阅读能力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实验,本文力求回答三个问题:(1)学习者在阅读中是否有语块意识,是否会注意语’块,具有什么特征的语块容易被注意?(2)学习者在阅读中是否能识别语块,具有什么特征的语块相较容易被识别?(3)学习者注意和识别语块能力是否与阅读能力存在相关性?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吉首大学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依据他们在四级考试中的成绩结合上学期的精读泛读成绩,把他们分成A组和B组分别代表高水平者和低水平者。本项研究涉及两项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学习者阅读两篇选自英语泛读课本中的文章,随后完成阅读理解测试题。第二个任务是要求受试者在这两篇文章中划出语言点,研究者对语言点进行分类,统计出受试者注意和识别语块的种类和数量,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为探讨其心理过程和弄清原因,研究者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通过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学习者在阅读中有语块意识且会注意语块,学习者倾向于注意值得学习的语块和引发联想的语块。(2)学习者能够识别语块,其中对多词聚合型语块和短语构建型语块识别较多。(3)学习者注意和识别语块能力与阅读能力强相关。即注意和识别的语块越多,阅读理解能力越好,而且还证明了高水平者和低水平者在注意和识别语块方面有差异。本论文共有五章,其中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论文结构。第二章描述语块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概述一些观点和理论框架。观点涉及阅读,阅读能力的定义及语块的定义,分类和功能,并对国内外的语块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三章介绍试验中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调查工具。并对怎样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行了详细描述。第四章分析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并对前面提出的研究问题得出的结果进行讨论。第五章总结主要结果,指出了本次研究的不足及提出了一些语言教学和习得启示,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开始重视并普及实验教学。本文 将阐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分析实验教学与创新
本文主要以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现状及对策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现状为主要依据,从把学生作为教 学中心,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演示,保证课堂教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包括逻辑分析能力、内容想象能力和想象思路三部分,三者是学生具备完整、多 元化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指标。本文围绕这三点进行教学
通过设计生活性的应用题、引入生活实例、创设生活情境和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四个方面,对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索,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习效率。
一、课堂是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战场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课堂应成为学生口语训练的主战场。  好动、好表现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我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转换成生与生之间的评价,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口语训练机会。如“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某同学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看法。课堂上教师必须面向全
批注式阅读是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种个性化阅读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更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合理运用预习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评价式批注,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现予以提出。妥否,敬请专家及同行不吝斧正。
本文是基于2013年8月湖南首届管弦音乐节项目中声乐课堂口译实践的一篇报告。此次声乐课堂内容偏重于歌唱时如何更好地“发声”这一主题,包括如何更好地运用气息、哪种姿态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热爱生活,就应该联系实际,让学生融入生活的点滴中;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就应
通过对湟源县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其代表性、适应性、经济效益和推广前景,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策:加强宣传,提高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