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用Ad5F35载体制备携带前强啡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F35-PDP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利用NheI和Agel分别对合成的目的 基因prodynorphin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和pDC316-LacZ-a载体质粒进行双酶切.将PDP目的 基因片段和线性化的pDC316连接,克隆构建pDC316-PDP.pDC316-PDP与腺病毒骨架pBHG-fiber5/35共转染293细胞制备
【机 构】
:
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麻醉科,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麻醉科,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麻醉科,5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用Ad5F35载体制备携带前强啡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F35-PDP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利用NheI和Agel分别对合成的目的 基因prodynorphin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和pDC316-LacZ-a载体质粒进行双酶切.将PDP目的 基因片段和线性化的pDC316连接,克隆构建pDC316-PDP.pDC316-PDP与腺病毒骨架pBHG-fiber5/35共转染293细胞制备Ad5F35-PDP重组腺病毒,收获并纯化病毒,检测重组病毒滴度,运用PCR进行鉴定.结果 编码PDP的基因序列经测序鉴定证实与Gene Bank中的一致,pDC316-PDP构建成功.pDC316-PDP与腺病毒骨架共转染293细胞后见明显的毒斑,说明两者在293细胞中同源重组并包装成功.经PCR证实Ad5F35-PDP重组腺病毒构建完成.病毒滴度为1×1012v.P./ml.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含PDP全序列的高滴度、高纯度的Ad5F35-PDP重组腺病毒,为下一步进行该重组病毒生物安全性能和生物学功能研究及今后应用Ad5F35-PDP重组腺病毒对吗啡成瘾患者进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DGF(终质量浓度8、40、200 μg/L),于8、24、48、72h4个时间点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肝星状细胞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c-ju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PDGF 3组HSC-T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在8 h(1.71±0.20、
目的 在保证取出的胸腺不受损伤的前提下建立稳定的成年大鼠完全去胸腺模型.方法 150~300 g成年SD雄性大鼠30只,用手术聚光灯经大鼠颈前透照下,采用改良的2 ml甥料注射器自制的楔形气管插管套管,经口直视下行大鼠无创气管插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支持呼吸下,开胸×10倍显微镜下摘除完整2叶胸腺.术中观察去除两叶胸腺是否完整,术后观察大鼠成活率,并随机选取9只大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后3周内T细胞分
目的 观察携带小鼠端粒酶蛋白亚单位(mTERT)基因蕈组腺病毒载体(AdmTERT)转染树突状细胞(DC)后诱发免疫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抗肝癌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及电镜观察培养6 d DC的细胞表型及形态,Ad-mTERT重组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DC,Western blot检测mTERT融合蛋白表达;用负载mTERT的DC刺激同型淋巴细胞,免疫磁珠分选CD8+T细胞做为效应
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是低氧应答时基因表达和维持内氧环境稳定的调节中心~([1])神经干细胞(NSCs)是进行基治疗的良好载体~([2])我们将Hif-1a基因重组腺病毒体钋转染NSCs后~([3]),过免疫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检测等方法证明成功建立基因工程化NSCs。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判断膀胱癌复发的应用.方法 对20例正常人和5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行FISH检测,根据正常人检测结果建立阈值,分析膀胱癌患者FISH结果与膀胱癌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平均随访21个月,22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其中FISH呈阳性19例(86%),呈阴性3例(14%);29例未复发FISH呈阳性16例(55%),呈阴性13例(45%).可见54%FISH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结直肠癌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121例结直肠癌肿瘤标本行IDO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测定IDO基因表达水平,观察正常黏膜、癌旁组织、癌组织中IDO的表达,分析IDO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 35.5%(43/121)结直肠癌组
FAF1(Fas-associated factor 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能够增强Fas诱导凋亡作用的蛋白,且在胃癌组织中有特异性低表达~[1].我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联合检测人胃癌、癌旁及正常胃组织中FAFI mRNA和蛋白的表达,观察FAF1表达在人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基于前期研究我们发现不论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扩增/过表达或p53基因突变率均随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1],体外实验也表明联合应用反义EGFR RNA及p53基因转染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对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显著,较单独应用其中之一为强[2],为此,我们进行了体内实验。
目的 评估乙肝病毒L蛋白颗粒作为一种新型肝癌靶向性基因治疗转运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电穿孔方法(电压=400 V,脉冲时间=60 us,pGFP:L颗粒=4:10)将绿色荧光表达质粒pGFP导入乙肝病毒L颗粒,形成的L/pGFP颗粒转染各种肝来源细胞株以及非肝来源细胞株,以脂质体作为对照转染相同细胞株,荧光湿微镜检测各细胞株基因转运效率.结果 L/pG-FP颗粒对各种肝来源细胞株均保持较高的转染
目的 分析草酸钙尿石症患者肾组织γ-谷氨酰基羧化酶(GGCX)基因启动子序列多态性,并探讨该序列变化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以42例草酸钙尿石症患者肾组织(尿石组)与31例非结石肾组织(肾肿瘤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GGCX基因5'-侧翼启动子区1329 bp片段(-1270~+58 bp),电泳鉴定后,分别对两组PCR产物测序.筛选差异启动子序列克隆至萤光素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