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白衣少年郎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_contr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郎,帅学长


  2006年,简宁不到十七岁,带着一身中考后的志得意满走进重点高中的校园。那天是开学的第一天,附中独有的红色校服裤子让在阳光下走来走去的学生显得特别耀眼,青春的荷尔蒙气息扑面而来,挡都挡不住。
  “哎,你们看呀,那个学长好帅啊!”脆生生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来,引线似的,引得方圆两公里的女生都顺着声音抬头看。教学楼前摆着一排桌子,有几个老师和学生在给新生发放校园守则,其中有一个学长大概就是女生口中“很帅”的那位。他穿着白衬衫,很文秀的样子,脸上一直带着耐心温和的笑容,像初秋九月澄澈的阳光。
  “你们说学长是哪个班的?文科还是理科?我们能不能再和他偶遇一回呀……”姑娘们叽叽喳喳的八卦声远了。简宁想,用“帅”简单地形容他是不贴切的,因为他的气质更像是话本里走出来的书生——“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
  高一这一年,简宁过得很郁闷,学不懂的理科让她一个头两个大,再也没心思去偶遇那“白衣学长”。她喜欢写东西,喜欢语言带给她的美和享受,可偏偏班主任只看重分数;她在化学课上做英语卷子,在物理课上写诗,不小心被老师抓到时面红耳赤;为了成绩排名不要太难看,一向都是乖学生的她在考试时厚着脸皮“借鉴”同桌的理科卷子……

小老师,大能量


  当高二分科终于到来,踏踏实实坐在文科班教室里的简宁觉得自己终于活了过来,从身心到毛孔都是说不出的舒坦痛快。更神奇的是,她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清清楚楚看見“白衣学长”走进了他们班的教室,带着她熟悉的、温和羞涩的笑,轻轻说:“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语文任课老师,今后两年,请同学们多多指教。”
  简宁听见自己心里“啪”地一声开出一朵花,带着青春期特有的清甜味道,不敢示人,又疯狂生长。她知道,很多女生都会像她一样记住那个早晨,也会像她一样对王老师的到来欢欣鼓舞。
  她们私下里都叫他“小王老师”,因为他真的“小”:他仅仅比她们大了五岁,看上去不像老师,倒像是她们错认的学长;他很腼腆,讲课时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小口误红了脸;他的神情总是像孩子一样无邪,用后来的流行词讲,小王老师身上除了书卷气,还有满满的少年感。
  总之,在简宁班里自带滤镜的女生眼中,小王老师和其他的语文老师很不一样。他鼓励学生们读课外书、背诗词、写文章,常常把自己喜欢的诗文读给他们听,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简宁知道,他的骨子里带着诗人的浪漫和天真,他是真的喜欢那些吟诵起来满口噙香的文字。当然,这份浪漫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就是他们班的语文课在别人看来太过“歌舞升平”:学《孔雀东南飞》,小王老师就给他们放屠洪刚的《孔雀东南飞》,让久远的爱情在通俗歌曲里更加真切可感;学《琵琶行》,小王老师就让会弹琵琶的同学来上一曲《霸王卸甲》,“大珠小珠落玉盘”之音在简宁脑子里盘旋了好几天;学《雷雨》,小王老师让学生自选角色演了两堂课话剧,成功让模仿“濮存昕式跑法”的男生在学校一炮而红;学《林黛玉进贾府》,小王老师甚至在学校大礼堂搞了一场《红楼梦》专题讲座,场面空前绝后,外班女生举着照相机在走廊里挨挨挤挤、前赴后继,只为一拍小王老师真容……
  那时,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正爆红,小王老师被女生们封为“附中古越涛”,成了学校当之无愧的男神。于是,简宁她们几个语文成绩好、作文分数高、诗词背得快的同学受到了外班女生的极大欢迎——想方设法请她们帮忙,弄到一件小王老师的“私人物品”以作收藏……
  简宁想尽办法,最后一咬牙,花了半晚上背下《孔雀东南飞》,然后忍痛把小王老师奖励的一支棒棒糖转送给请她帮忙的女生以慰相思……更夸张的一次,毕业班的一位语文老师请病假,小王老师被临时调去代了几节语文课,一周以后竟然被一个学姐“投诉”了!学姐痛心疾首地列出投诉理由:只要看到小王老师,我就会心跳加速、胡思乱想,实在无法安心学习。为高考为长远计,还是请另换代课老师吧……
  于是乎,这个梗在附中经久不衰,成为小王老师魅力无边的完美见证!

少女心,兰麝香


  那两年,是简宁整个少女时代最骄傲、最鲜活的时光,原因很简单——她语文成绩好,作文写得好。或者说,是小王老师觉得她作文写得好。她的作文和周记经常被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小王老师给她的评语更像是朋友间的欣赏和鼓励。简宁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把世间所有美好的字眼都花在写文章上,她写诗、写词、写故事,一面写给自己无处释放的青春,一面写给唯一肯定鼓励她写作的小王老师。简宁无比坚定地认为,学生时代最让她自豪的事情,就是她曾是小王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之一。
  白驹过隙,高考像匹野马狂奔而来,他们终于走到了毕业的关口。最后一个月的语文课上,他们又不务正业地组织了一场“古诗词联句”,用最古典的方式,记下所有与青春有关的美好与哀愁。
  高考那天,小王老师站在考场门口,中气十足地喊着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和“加油”,像完成一场神圣的仪式,把他的第一届学生一一送进考场。那是简宁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名字居然可以被喊得震耳欲聋。
  再后来,出成绩、报学校,一场相遇,各散南北。简宁考得不算好,她拿到成绩单时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我大概让小王老师失望了吧。”
  他们毕业以后,有一天小王老师把他们的联句整理好发到了班级群里,联句结尾是他熟悉的字体:文科班孩子们的联句,我的第一届学生,我的骄傲。有点儿得意,有点儿煽情,简宁知道,看到这句话时,很多女生会和她一样热泪盈眶。
  又过了很多年,简宁读了更多书,也经历了更多事,才发现其实自己当年的作文和诗词写得并不好,文字很华丽也很空洞矫情,诗词的格律更是一塌糊涂。但是小王老师没有拆穿她,那个比她大不了几岁的老师,用自己最温柔的方式保护了一个女孩子纯白的梦,也为她打开了一扇门。在门里,简宁看到了很多庸常生活之外的诗和远方,还有像小王老师一样永远年轻跃动的赤子之心。
  后来,简宁辗转了很多单位,终于成了一名杂志编辑,也终于有了一辈子跟文字打交道的机会。她想起小王老师在毕业纪念册里写给她的话:我会一直记得,在我的第一届学生里有一个“冰雕火凤凰”样的女孩子。如果我有乾坤大挪移,就把你移回月光下的唐宋,在那个没有钢筋水泥的时代,你一定会更加快乐,更加自由……
  她没有胸藏凌云,也没有口吐锦绣,她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女孩子,却因为有了他的偏爱和褒奖,在苍白卑微的年纪里熠熠生辉。
  那是她最深的秘密,最好的过往。
  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
其他文献
睡什么覺,起来嗨!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你脸大。  君额上似可跑马  我带着你,你带着钱。  执子之手,子执资斧。  见你都不用洗头。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  我心向山,君心向水。  和你聊不到一块去。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你咋不上天呢?  阁下何不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有钱,就是任性。  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期刊
“喂,你的里面是什么?”  “……”门没有回答我的话。我心想,真是个没有礼貌的家伙。  这是一扇看上去很旧的门。在南方四合院的走廊上,这扇门独自占据了一个不小的空间,把它身后的东西严严实实地隐藏了起来。虽然只是偶然路过,但这扇木门精致的花纹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开始细细观察起这扇门来。  门槛上有涂门面用的红漆往外流,里面可能是个调油漆作坊。身着浅色短装的少女将柔顺的长发梳成又黑又亮的麻花辫,垂落
期刊
我说我要留发留完岁月  要长发飘尽江南水岸  柳堤多娇,娇宠一身  一身憔悴,倦容如昨  而一匹发我怎舍得剪  为了消瘦  为了你最初恋的目光怜爱许多  倦容如昨,消瘦而今  毕竟断肠也不是一发之事了  那么谁先绝灭  谁先悼亡  我在山河將发铺河山  海浪的起伏是我发波的动荡生姿  雪花的飞舞是我发霜的不甘寂寞  或许我已老  或许我年轻  一路踏着我的发  每一步点尘不惊  走到天涯天涯都是我
期刊
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面临转型的时期,我们的民族性格需要重新被激活,就像梁启超在一百年前呼唤「少年中国」一样,呼唤公共生活的空间和社会人格的塑造。  回溯古时,源于四季自然气候变化与农事活动的中国传统节日,是围绕祈丰收与庆丰收这两大主题展开的:春季祈生殖、夏季驱疫虫、秋季庆丰收、冬季慎储备。随着礼仪的形成,秦汉时期,中国的主要节日除夕、元宵、端午、七夕、重阳等已成习俗,趋于定型。  除夕达旦守新岁 
期刊
我想,羊不知道一个人在山坡上等它们。  羊走路、吃草、爬山,都跟着长得好的草走。长得好的草,是给羊嘴铺的路。草长歪了,它们的路也歪了,只是它们在跟着长歪了的草走,很久才发现自己走歪了一条路。  草是掌握羊的路。有些草,就开始动歪脑筋,把自己长在悬崖峭壁上,给羊铺一条悬崖峭壁的路,让羊来走。草的命长,心眼多,喜欢把一些光明正大的事情,放在地下解决。地下能够解决的事情,很少让人和羊插得上手。人可以避开
期刊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别署樊南生,祖籍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归乡。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家境困厄,但不废学业,他十六岁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
期刊
齐鲁,泰安。  我信步走出高铁站时,已是夜里十点。周遭公路交横,不可胜数的昏黄路灯向远方延伸着;不远处高楼林立,灯火通明;远方灰茫茫的夜空下,隐约浮现几座墨色山峰的影儿。一切皆寂然,仿佛沉睡了……  泰安,好一座安宁的小城!  翌日清晨,我们去酒店边的一家餐厅用餐,其间各式菜肴咸具齐鲁风味。我随性取些许面条、咸菜、馒头,还尝了一碗难得的玉米糊。那糊色泽清黄,稠而不腻,淡而不俗,馨盈青瓷,独显雅韵。
期刊
还记得吗?曾被我们唤作毛毛狗儿的植物有很多种玩法吗?还记得和小伙伴一起偷嚼灌浆的小麦与采洋槐花的日子吗?还有可以搞恶作剧的苍耳和呜呜吹响的柳笛……  如今我们越来越远离那些曾带来快乐和喜悦的小小植物,却不知道是成长还是无奈。其实我们的童心并未泯灭,只是被忙碌的生活裹得越来越厚。春天来了,当我们试着重新留意身边那片开满蒲公英的草地时,是否又唤起那些飘散着青草气息的回忆?有些东西注定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
期刊
1  蝉鸣如水响。  夏日正午的阳光透不过河岸边那排古树浓密的枝叶,但蝉声轻易就从那些密实的叶片间穿过,声声都落到树荫下。叫声一波一波,水浪一样地灌进耳朵,叫得人比晒在太阳底下还心躁。抬头,却寻不到蝉影,便感觉那片片翠叶都是伪装了的蝉。  索性懒得再去理那蝉,任它们声嘶力竭地叫。啜一口茶,再啜一口,闭了眼,靠在竹椅上养神。一阵凉风顺着河道漫上来,竟然感觉到浑身清爽。原本与蝉噪一样让人烦心的、喧哗的
期刊
在我们这里,迎春花开还算不上到了春天,只有海棠花开的时候,春天才是真的到了。  据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这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也就是说,木本海棠分为四种。这其中垂丝海棠的花型最美,花色最为艳丽。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往往喜欢把一些花木人格化,赋予它们一些人文内容。比如说梅花,赞其不畏严寒的品格; 说荷花,推崇其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说牡丹,夸耀其国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