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竞赛管理机制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neru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竞赛对学校及学生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各所高校都在自行摸索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停留在遇到一项工作解决一项的层面,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机制,笔者根据个人组织竞赛的经验和体会撰写了本文,相信对同类高校组织和管理竞赛工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字:挑战杯 管理机制 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4
  1.引言
  “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竞赛为高等院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所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教育价值,已被高校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1]。有效开展“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竞赛关系到学校、院系、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单独所能解决的,是一个涉及到学校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广大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的系统工程。因此,高校内部建立以共青团为核心,以各院系分团委为基础,以领导、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科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竞赛鼓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是培养优秀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保证[2]。这样的保障监控体系应由竞赛保障系统、竞赛管理组织系统、教师、学生评价与反馈系统和竞赛工作量监控反馈系统四个系统构成。
  2.有效的管理机制
  2.1 完善竞赛保障系统,规范竞赛管理
  竞赛保障系统是指学校对竞赛提供全面、完善保障,包括对竞赛管理及组織部门机制及制度上的保障,对指导教师评优、评职称及奖励的保障,以及对参赛学生荣誉、奖励保障等内容,同时建立竞赛评委专家库,专家包括校内教师及校外资深人士,为竞赛的指导工作提供保障。学校的保障系统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依据,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竞赛保障系统是做好比赛的前提,更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我校在长期的竞赛管理过程中,重视竞赛保障系统,研究制定了相关文件,在制度建设上,制定和实施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有效的调动了各院系、指导教师、参赛学生的积极性,使学校的竞赛运行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奖赏分明、措施到位、管理有序”,为学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制度的保证。
  2.2 健全管理组织系统,完善管理机制
  高校内部建立以共青团为核心,以各院系分团委为基础,以领导、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科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竞赛管理组织系统是非常必要的。这一系统要通过“团委-各院系分团委-指导教师-参赛学生”这一四级管理模式来运行。自我校2003年参赛以来,根据竞赛过程中的情况,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了校级组织管理机制,建立了院系分团委协助管理机构,首先能够发挥基层团学组织教师的优势,依托大学生科技活动骨干队伍,通过开展群众性的创新活动,扩大学生创新实践的参与面;通过监控学生思想变化,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纠正一些错误的想法[3];通过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课外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机会、搭建舞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3 完善竞赛评价与反馈系统,强化人才培养
  竞赛评价与反馈系统工作的实施,一般是通过分团委、教师和学生评价来实现的。在备赛过程中,分团委以学生的主体,因材施教,根据项目内容及学生具体情况,加之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形成高效的合作团队,及时发现做实验、搞研究、做调研、开展具体工作中的问题,并通过反馈及时得以解决。在竞赛后,指导教师和学生,通过系统将备赛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评价,并反馈到试验进度中,使得学生和教师在项目的深度和广度上开展累进及交叉研究,从而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4 完善竞赛监控系统,强化监控质量
  在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同时,我校仍需要建立完善的竞赛监控系统。一是从专家库中选拔优秀专家组成独立的监控和考核机构,通过学生答辩、审查材料、与专业教师联合研究对策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定期以总结会的形式召集学生进行培训,及时反馈检查信息,使竞赛保障监控系统形成闭合回路。二是对新接手的分团委书记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指导,使其尽快步入角色,及时监控其存在的问题,在备赛过程中采取特殊的关注。
  3.针对性的完善措施
  3.1 在实施过程中,应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项目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改革,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方式,收集归纳教师和学生反馈的意见,研究出竞赛管理中待解决问题,实现管理机制的有效运用[4]。通过建立专家库,遴选出熟悉和热爱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创业意识淡薄的现状,形成创新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 突出监控特色,实现创新创业训练与项目研究、开发、实践的有机融合,实现创新创业项目与企业和公司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进项目的成果转化、推荐参与项目研究的优秀毕业生,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吸纳优秀员工的双赢。
  3.3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二级院系的大力支持、指导教师积极配合,全面实施管理机制团委和二级院系分团委是关键,形成以团委为总体协调,二级院系分团委逐项实施的管理体系,突出管理的独立性和集中性,强调创新创业人才的个性化发展,注重人文素质与团队精神培养,逐渐完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建荣,李凤.构建学科竞赛“四化”长效机制,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现代教育技术[J].2011.12.
  [2] 金宏妍.共青团参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增权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0期.
  [3] 韩鹏 陈克安等. 大学生科技创新科技活动组织与管理模式探索[J]. 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6) 2010.
  [4] 姜扬.高校大学生科研管理有效机制探析[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17(5).
  基金项目:沈阳化工大学2013年教育教学研究基金C类项目;
  作者简介:张健(1982-),男,辽宁人,沈阳化工大学团委干事,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与管理。
  刘飞(1980-),男,辽宁人,沈阳化工大学团委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管理。
  孔丹(1984-),女,辽宁人,沈阳化工大学团委干事,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运行与实施。
其他文献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研发投资规模不断增加,技术及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企业价值和核心能力的竞争。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力在于技术研发的发展
【摘要】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是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广大在职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及自身素质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近年来,由于培养单位疏于对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管理以及同等学力人员自身素质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质量,加强对同等学力教育的规范化管理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意义,着重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一些严重不足,并就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教学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7.3  近年来,社会上知识型人才几乎形成供过于求的趋势,而拥有专业技术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则比较匮乏。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全面实施,高职院校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进入社会的“中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差异化管理在小班级教学的主要优势,从有差异地关心不同成绩学生、严格管理也需要区分对待及曲线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差异化管理在小班教学中具有可行性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5.1  1引言  差异化的管理模式最先应用在企业的人才管理上,可以通过不同职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有效尊重职工的基本特征,这样也就可以实现对企业职工的有效管理,不断提升他们在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时一个时代的声音,作为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份子,见证了农村小学的发展和变革,三十余年村小校长工作经验积累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  一、学习理论,指导管理  我在工作中比较注重自身的学习与提高,尽管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也不忘忙中抽闲翻阅报刊,了解时事;学习理论,指导工作;参加学习,自我完善;不断实践,提升水平。业余时间参加了“专升本”的自学考,重点学习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