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绘画教学中核心素养教学论述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er720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方古典绘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艺术天才名人众多,艺术作品需要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艺术作品中暗含的奥秘信息给鉴赏带来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了解清楚西方古典绘画的基本范围、美感的来源、人文主义的转变等信息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西方古典绘画。课程改革形势下核心素养的要求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基于核心素养要求,我们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评价的体系又是怎么樣,需要从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变化改革,我们要与时俱进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西方古典绘画  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6-0127-03
   一、西方古典绘画的基本范围概述
  西方古典绘画的学习和讲解离不开西方古典绘画的基础知识,西方古典绘画的历史时期的界定必须清楚认识,其代表作品都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西方古典绘画追求细致及和谐的艺术理念、写实手法和叙述的表现效果,由于古典绘画离我们当今的时代相差历史久远,对其精神世界的理解存在比较大的难度,那一时代产生了许多的艺术巨星。旧石器时代的壁画到文艺复兴的绘画,再到17世纪巴洛克艺术和浪漫主义绘画作品是西方古典绘画的基本范围,可见其中的跨度是多么的漫长。《蒙娜丽莎》是古典绘画代表作品之一,这幅作品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绘画艺术的发展掩盖不了他的光辉。我们在审视这幅作品的时候,发现仍旧有许多的未解之谜,蒙娜丽莎的眼神注意了我们那么久依旧无时无刻注视着我们,她像真人一样栩栩如生,不同心情的人看她的时候是不同的样子,她代表文艺复习高峰时期的审美情趣,再现那个时代的的精神美。文艺复兴时期的高峰产生了许多的艺术大师,我们熟悉的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他们在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在这之前还有许多高水平的艺术作品,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是约公元前2世纪时古希腊的精品,展现了西方的视觉美感。
   二、西方绘画的美感来源及特点
  西方绘画的美感来源是课堂教学之前要了解清楚的基础知识。西方远古先民在大自然中通过不断观察,对野生猎物的深刻了解,在生活过程中需要对动物的真实描绘,这一描绘的动机可能是巫术仪式需求,也可能是其它原因,这就是西方绘画最早的绘画。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甚远,西方艺术的造型精准,追求合理的结构,严格和谐的比例。西方古典绘画追求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感,西方古典的绘画作品追求均衡的美感,整件作品要求均衡统一,西方古典绘画作品从描摹真人的外形开始,在模仿基础上不断加工,使其更艺术化,艺术化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艺术化的过程是在现实事物基础上描绘夸张,突出强化美感。
  西方古典绘画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一定美的标准化过程,黄金分割率是最普遍的美感比例法则。世界上一切物体的比值以5:8为最美,西方古建筑和雕塑作品是按这个比值设计。人物的比例一般是按1:7的美学法则塑造,根据人物的动作扭转形成的动态美,运动形成对比和谐、节奏和韵律的美感,达到变化中的高度统一。西方古典绘画中人体绘画作品众多,西方美感中追求人体力量美,对人体美感追求痴迷,特别是对人体力量感的描绘。西方古典绘画美感来源就是在观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形成的过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美感认同的共同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定认同固定的标准。
   三、文艺复兴从神性到人性的绘画内容转变
  文艺复兴是古典绘画意识形态和风格突变的时期,是一场影响整个西方文艺复兴的文化运动,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中心,复兴的目的主要是改变现状,复兴是在现古罗马、古希腊经典的文化艺术。文艺复兴的创导者要改变现状就是说明现状有存在不一样的理念,对现实的阻碍使得那一时期的当局急于改变,从而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快速发展。文艺复兴以前绘画等艺术重点描绘的是神,神是关注的焦点,文艺复兴关注的是人,以人为本,人文主义关注的是人,从这一时期开始,文艺作品都开始转向对人本身的关注和描写刻画。人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文艺复兴的运动促进艺术家自我意识的觉醒,一个全新的题材在艺术家创作中疯狂开始新的征程。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等绘画作品的人物都是在天堂云端,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绘画人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神,文艺复兴时期圣母等神更多描述的是现实中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是生活在现实的人物,这一变化是巨变的跨度。文艺复兴变化是突破重重的阻力才推动发展,文艺复兴前的神权意识是根深蒂固的历史,主流的意识认为神是至高无上的地位,政治权利和神权的合二为一使得文艺复兴的改革阻力是巨大的过程,但是当文艺复兴思潮一旦打开就一发不可收拾。文艺复兴时期美术鉴赏学习思维意识里一定要有人文意识的转变基础知识。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风是突然转变的过程,文艺复兴以前的画面人物描绘的都是神,主要的话题是赞扬神,这一时期赞扬神的画面有特定的模式,这一模式在那个时期已经深入当时人们的固定思维之中,因为神是在天上,这个时期的绘画中神的周围一般最常出现的是云朵或者是一些俯视看到的东西,还有一些天使是有翅膀在飞翔空中的情景,这样的神让你感觉到她确实是在天空中的状态,确实是至高无上的感觉,很多神像都是头上有圆形的发光光环,似乎是那一时期神像的标配,这一时期的绘画对象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文艺复兴时期的神艺术家尽可能从天空中把神变成人间的神,这种神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这一时期神的绘画如果不读懂题目你会觉得这幅画就是描述人间的绘画作品,因为这种绘画完全是按照人间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进行绘画创作的,不再是飞在云端的对象,这一时期的神也已经没有了头顶的光环,这种光环也无需出现在他们的头顶,因为文艺复兴追求的是以人为主,不再是神为主的人文追求。读者在理解这一转变的时候,如果没有作品背景知识的支撑是很难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拉斐尔《椅中圣母》是1514年在木板上创作的作品,这一作品很有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的特点。圣母在西方绘画中是占据重要地位的题材,也是当时人们最喜欢的绘画对象,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前的圣母都是画成差不多固定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有标准和固定的形式,那一时期的艺术绘画者谁也不敢轻易去改变这一模式,因为改变就意味着对神灵的不敬,有可能会带来杀头的危险。拉菲尔笔下的圣母画成一个健康美丽、神态自然、和蔼可亲,充满了人间母爱现实中的一位女性的母亲,以致以后的人们都认同拉菲尔笔下的女性都是最完美的女性,这样的作品完全看不到文艺复兴前的云端女神的影子,把云端的女神拉回到了现实生活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种思想文化的运动不是单一的艺术形成的结果,它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同一时期从思想上统一转化的结果,是历史转折的必然。    四、以《阿尔诺芬尼夫妇的婚礼》教学赏析为例
  图像识别:在一间富丽堂皇的室内,身穿着皮衣的男人手拉着一位穿着礼服的女子正在进行婚礼仪式,室内有蜡烛、镜子、小狗、拖鞋等物品,大面积的红色占据着画面。女孩子头戴白色头巾,男人手拉着女孩的手,地面上有一双红色的鞋子和木屐,摆放自然错落有致。这些基本信息都是要求能够读懂看出作品中的物品,学生观察能力应该在这一环节就培养和表现出来。
  美术表现:画家采用焦点透视的原理,通过透视学和人体肌肉结构的精准使得造型准确,人物形象表现到位,物体色彩丰富,体积层次感丰富,使用堆积的效果使得画面质感强烈,画面空间感好,光线使用到位。红色物品面积大量使用使得作品充满喜庆效果。
  审美判断:签署在墙上的名字及1434年和镜子中作者的影子再现了婚礼现场,看似随意摆放的鞋子等物品其实都是经过画家精心的摆放设计。
  创意实践:画面中的蜡烛代表着上帝的光明,画家通过后面的镜子里描绘自己和人物的内容,表现了婚礼的真实性,起到类似结婚证明的作用。小狗象征对爱情的忠诚等。
  文化理解:这是一幅很有创意的作品,作品刻画精美,这一幅画是那一时代最高水平之一的作品,画面追求真实的空间感,画面真实,作者极力去描绘当时最新式的婚礼,打破一些传统的旧观念,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核心素养的这几个方面在我们教学或个人的理解中不是要统一同样多的知识内容,也不是五个方面都要全部利用和讲解到位。比如创意实践这一方面的要求在这一课的运用上可能会少一些,当然硬是要运用也不能当做主要内容花费太多的时间。图像识别美术表现等反而需要我们深入去理解掌握,这幅画离我们的历史比较久远,很多知识背景要放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才能理解明白,特别是涉及到当时的民俗更是要有当时的历史资料才能读懂这幅作品。审美的判断也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才能理解出其中的画面内容,包括结婚身穿着皮衣的男人手拉着一位穿着礼服的女人,这和我们现代结婚的服饰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特别是和中国婚礼衣服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别,所以我们要在图像识别、审美判断等方面去了解掌握其画面的内容和精神内涵。
   五、核心素养下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内容
  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出现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风景、肖像作品众多,在绘画风格和题材上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藝术大师鲁本斯、伦勃朗、维拉斯凯兹等一大批杰出的画家影响深远。我们在讲述这些绘画作品的时候要从以上五个方面核心素养去要求鉴赏,必须要知道《阿尔诺芬尼夫妇的婚礼》这幅作品是扬·凡·艾克1434年创作的木板油彩,扬·凡·艾克是文艺复兴使其有重要贡献的艺术家,他改进油画颜料的特性,使得油画效果更加优越。绘画描绘的是在高贵室内婚礼的场景,作品描绘的物品众多,物品的出现都暗含象征的意义,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时候不会画无意义的物品,没有一件物品是多余的,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彻底掌握这幅作品的鉴赏知识。我们要注意核心素养的五方面不能完全讲一样的多,不同作品应该是不一样的侧重,静物作品在讲解的时候更多的是它的美术表现的讲解,风景作品更多的可能是它的图像识别的描述。
   六、西方古典绘画人文素质的教学要点
  讲完以上的知识内容,西方古典绘画的内容鉴赏尚没有完成,新古典主义取代了洛可可风格和巴洛克艺术,新古典主义的细腻用笔,渴望重新再现古希腊罗马的简朴、庄重、普遍永恒的视觉原理,严肃道德理念。同一时期还有浪漫主义绘画流派,探索现实与理想精神世界的再现,始终表现出对古典的追求,给人们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激励达到对文化的思索,西方古典绘画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这些内容都是必须要鉴赏掌握的知识。人文素质教学的要点就是要学生按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按照五个方面的层次鉴赏每一幅作品,直到完全理解掌握完整这幅作品。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断鼓励学生通过自测、辨析、讨论这些作品,从根本上掌握对西方古典绘画作品的鉴赏。比如我们在学习《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的时候,要抓住核心素养教学的要点是什么,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什么?核心素养下的五大层次我们到底有没有教授完整,要对这幅画五大方面的重点判断出哪一个层次是最重要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重点去给学生讲解。核心素养的要求为我们提供了较全面的鉴赏方法,这一方法使得我们的教学鉴赏更加规范化、更加便捷,我们注意核心素养教学要点将有助于全面掌握西方古典绘画的鉴赏知识。
  参考文献:
  [1]黄宗贤.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2]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李公明.中国美术史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钢琴的音乐演奏和演奏技巧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演奏者对所演奏音乐篇章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力,才能对音乐家所传达的思想达到全然的领会,才能将音乐中的美感传达给观众,只有在这两者兼备的条件下,演奏曲目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本文就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技法问题以及如何在演奏中抒发情感、表达审美观念,引发观众共鸣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关键词:钢琴演奏 音乐表现 弹奏技术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
摘要:将传统歌唱技术的理论研究成果整合到大学的声乐训练中,将会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音和色彩。对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的古典作品进行研究,并在实践基础上通过三种调整,从腔调、情感表达和在舞台上演出进行传统戏曲和传统民间歌唱技巧的训练,这是新时代对优良的传统中国文化继承的需求,也是当代高校声乐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声乐教育 高校 传统演唱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钢琴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学科,钢琴专业人数的增加,不但给高校的钢琴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钢琴教学带来了很多困扰。因为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有限,报考钢琴专业的学生不断上升,高校钢琴教学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钢琴是艺术专业最主要的一门课程,在所属的行业中,钢琴不仅是一门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更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音乐素养的主要方式之一。钢琴教学过程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加快实施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小学低年级舞蹈训练课作为素质教育舞蹈下的一门课程,已然成为学生养成优美体态、讲述肢体语言、培育艺术情操的最佳选择。本文通过对素质教育舞蹈理论的文献研究,运用实践研究和归纳分析的方法,寻找小学低年级舞蹈训练课训练价值与培育价值的平衡性,从而探索小学低年级舞蹈训练新模式。  关键词:舞蹈训练课 小学低年级舞
拉赫玛尼诺夫在钢琴音乐艺术方面具有非常高的造诣,同时也融入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音乐瞬间》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成熟的钢琴音乐作品,具有较为显
摘要:五年制高师美术教学目的不单纯是教会学生美术相关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正确的审美观及美术艺术思维、绘画艺术创作意识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优秀的美术人才。但多数高师美术教学并不能完整地实现教学目的,或者教学目的实现程度较低,同时在教学中有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现代高师美术教学应当积极引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让文化艺术渗透教学,借助文化艺术作用完整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目的实现程度、消除现有问题,
摘要:在小提琴教学中,很多学生觉得中国作品在指法上不是很顺手,音准难以把握。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研究中国五声音阶调式的指法特点,进而把握中国小提琴作品的风格特色,设计出合适且富于表现个性的指法,结合按指、换把、揉弦、运弓等技术手段,表达出中国作品的情感、趣味与风格。本文将以教学中较常选用的中国小提琴作品为例,从调式、旋律、节奏、音乐表现等方面对指法的选择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提琴教学 中国小提
摘要:近年来,流行乐坛上掀起了一股“中国风”式流行音乐热潮,这给广大流行音乐受众群体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感。在这种音乐浪潮下,“中国风”流行音乐教育也在高校中掀起了热潮,与美育教育相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流行音乐教育理念。一方面,“中国风”流行音乐教育能够对高校学生的美育价值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从我国的文化领域来看,“中国风”流行音乐也是值得深究和探讨的文化景观之一。高校大学生从某
摘要:随着社会以及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其不仅要求人才具备较高的专业性知识水平,还要求其具备创新能力。在高校的声乐教育中,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过度重视学生声乐理论性知识点的教授,忽视了培育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降低了教学质量,限制了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与进步。现如今,我国音乐事业蓬勃发展,作为新时代下高校声乐教师中的一员,要学会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之中的
摘要:在高职钢琴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它是高职钢琴的重要内容之一,核心素养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技能培养造成影响,同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钢琴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高职钢琴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如何不断进行钢琴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