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读后感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_geji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读了一遍《太史公自序》,我对整部《史记》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于太史公的人生经历,思想道德,写作目的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太史公自序》可分为三部分:一为清晰地历叙了世系和家学之渊源,并概括了作者前半生之经历;二则以对话的形式,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撰写《史记》的目的,及其著书的艰难过程;三是《史记》一百三十篇的各篇小序。一个人若要写出像《史记》这样的巨作,想必一定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与不辞劳苦的耐心,当然在这般毅力与耐力的背后一定有着不得不写的缘由,才能支持着作者坚挺着耐住无边寂寞与漫长岁月。
  然而,太史公写《史记》的目的是复杂的,在其著书过程中的一个变故使他更为坚定、更为心无旁骛地完成了这本巨作。以李陵之祸为节点,把他著书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写作缘由比较繁杂:其父任太史公时留滞周南而不得与从事,以至抑郁发愤且卒,《史记》乃为完成父亲临终之嘱托;“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父死,司马迁必为太史,《史记》乃宗族传统之延续;“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史记》乃太史职责之自律。第二阶段的目的相比之下较为单纯专注:往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他以古代圣贤身处逆境、发愤著书的事迹自勉,“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在自序的第二部分,由壶遂之问引出了太史公欲以《史记》上续孔子之《春秋》的想法,同时也为《春秋》之实质作阐述,它不仅只有讽刺之意,亦有夏商周之德,来纠正某些人对《春秋》的谬见。以《易》和《尚书》为例,表明并非遇到了类似于伏羲、尧舜的明君就无须著作,继而说明著《史记》的重要性。全序规模宏大,涉及范围广阔,除了政治时事外,还涉及医药(《扁鹊仓公列传》)、对外军事(《卫将军骠骑列传》、《南岳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文学(《司马相如列传》)、文教事业(《儒林外传》)、金融商业(《货殖列传》)、占卜(《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此外,太史公著《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八书,以专题的形式记载和论述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
  各序相互联系,引经据典。例如:《伍子胥列传》中“维建遇谗”可与《楚世家》相联;太史公论及墨家时就引用了《墨子》关于尚尧舜之道的言论。《世家》和《列传》,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评价,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价值观。例如:在《吴世家》中,运用正反论证以表明作者对太伯让位、季札不慕权力的高风亮节的赞许,和对吴国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喋血残杀的嘲讽和反拨。在《游侠列传》中,作者记述了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赞扬了他们“不矜其能,不伐其德”救人于难,济人于贫,守信守诺的仁义精神。在《平津侯列传》中,王族大臣奢侈浪费争高强与公孙弘节衣缩食形成强烈对比,作者以此讽刺统治者的奢靡并提倡节俭的生活态度。
  因自序是《史记》全书的纲领,故从自序来看,《史记》记载了大量与楚相关的史料,不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还是之后的“亡秦必楚”、楚汉相争都有很多相关的历史事件,这与以前我被灌输的观念不同。以前一直有个观念:历史上关于“楚”的史料很少,大多与其原不被中原认同并被视为南蛮有关。现在,也许我可以推翻这个错误的观念了,并免除它对我的干扰。
  就个人而言,我对项羽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在读《太史公自序》的时候就惊喜地发现相关的篇目较多,这极大地提高了我日后读《史记》的兴趣。惊喜之余,我也对太史公记述历史的方法而感叹,他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来叙述楚汉之争这一大时代大背景下的历史,以小见大。其中,单是困扰、削弱项羽的部分就至少有六篇:《张耳陈馀列传》《魏豹彭越列传》《黥布列传》《淮阴侯列传》《韩信卢绾列传》《田儋列传》。
  另外,读过自序后我有些疑问:其一,提及儒、墨、法三家思想要旨时,为什么作者在最后一句写“虽百家弗能易也”“虽百家弗能废也”“虽百家弗能改也”?感觉读起来会有些拗口,不连贯。其二,出自自序的第二部分,“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为什么“立身”是孝道的终极阶段?司马迁在后面还提到立身,即立身扬名。“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为孝之大者。”但我觉得“立身”不只是扬名,更主要是孔子所谓“成己”。扬名乃是“立身”之效应。其三,人们都称赞司马父子对六家的分析精辟透彻,入木三分,但就我相对熟知的墨家而言,其思想就远不只有“强本节用”这一点。墨子有十大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节用节葬,非乐非命。此外墨家还有墨辩,救守等思想成就。是否从墨家这一点就可表明其他几家也有太史公未点明之处,或是说明从那时起或之前某些学说的资料就残缺不齐了。
  论六家要旨是司马谈的,不是司马迁的。他之所以那样描述墨家,也许是因为他是站在治理天下的立场来讲的,故说“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所谓墨家的十大要义是后人归纳的,在重治理之道的汉人看来,也许其核心就是强本节用。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活力课堂氛围一定是建立在以师生为本的前提下,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施教,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满足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从而保持活跃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学习兴趣,实现推进学生学好语文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师生为本;小学语文;活力课堂  有资料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思维最活跃。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才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才会生出创造的欲望和能力。教师如此,学生亦然。
内容摘要:施工组织管理是高职建筑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文从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施工组织管理课程的改革建设,以便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施工组织管理 课程改革 考核方式  《建设施工组织管理与进度控制》简称施工组织管理,是高职教育体系建筑专业类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是作为学生步入建筑企业所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到一个建设项目从立项—准备—实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开展音乐游戏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音乐游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从中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大。音乐游戏的设计,音乐游戏的实践作用都是为学生的个人素养服务。教师应尽可能以学生日常生活及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学生喜爱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游戏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
内容摘要:汉诗和英诗在格律方面有诸多不同,在格律的传达上当然也有诸多困难之处。本文拟采用红楼梦菊花诗原诗、杨译本和霍译本译诗为相关语料,探讨两译者对原诗格律的传达。  关键词:格律 菊花诗 翻译  有关译诗如何表达出原诗的格律,体现原诗的精髓,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困扰的问题,国内外不同学者对此也是众说纷纭。《红楼梦》作为一本“诗化”的小说,目前拥有两个译介广为推崇的全译本,即杨宪益、戴乃迭的A Dre
【摘 要】利用几种不同的脂肪酸与有机多胺为原料合成水处理用缓蚀剂,并对其缓蚀性能进行研究。采用静态挂片法,以HCl-H2S体系作为腐蚀介质,试验出在不同pH值下各缓蚀剂的缓蚀率,提出在不同环境下使用最适合的缓蚀剂的观点。  【关键词】缓蚀剂;合成;缓蚀率  咪唑啉及酰胺类缓蚀剂同属于成膜型缓蚀剂,是近30年才发展起来的。具有用量小、缓蚀效果好、成本低廉,兼具清洗功能等优点。合成上利用油酸(olei
内容摘要:中篇小说《饥渴》是新生代美国华裔作家张岚的杰出之作,精确而微妙地描写了被两种迥异文化所拉扯的移民的得与失。语言的障碍、自我主体性的缺失、想象的乡愁、家人之间彼此难以理解的尴尬处境,共同编织出孤独失落的主题。郁积于心的遗憾与孤独不仅发生在移民家庭里,也发生在每个人身边。作品所蕴涵的深沉的悲哀、无奈以及普遍的人性关怀极具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 《饥渴》 爱 孤独  张岚(Lan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作。音乐教师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及教学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深入了解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标改革的相关要求,不断更新音乐教学理论,完善教学模式。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应用创新精神对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进行完善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已有百年的历史,在当今的土木工程建设中,它们是最重要的现代建筑材料。在以往的工程设计及建设中往往只考虑到了混凝土的强度,但国内外大量的工程实例表明,在现有的建设水平下,多数混凝土结构物过早破坏,其原因不是因为强度不足,而是耐久性不够。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会出现裂缝,同时受到周围介质的長期作用,会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剥落等腐蚀现象,逐渐失去承载力,引起
中华宋词,国粹宝卷;蝉蜕世俗,演绎经典;煌煌文明,古今而贯。精义每猜,情思绵绵;辞彩常慕,神韵翩翩。滴水穿石,积水成渊。性灵万萌,凤翥龙蟠。  夫览之词牌也,雕文织锦,律奇曲幻;丝竹婉转,瑶琴妙曼[1]:  霜天晓角,雪梅争妍;暗香疏影,苏幕遮断;东风渡江,南乡月慢;婆罗门引,玉女言传;孤凤归国,公子心安;绿头鸭知,迈陂塘暖。画春堂来蝶恋花,御街道行瑞鹤仙;陌上柳梢丝丝青,庭里木兰双双燕;山亭醉春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教师能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在作文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资多彩的精神生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训练方法  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易事,本文就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