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镜头下的非典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ffv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初,一种流行性病毒在广州、北京、香港等地蔓延开来,世界卫生组织把这种疾病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也就是“非典”。非典在全球各地广泛扩散,超过8000人染病,近800人死亡。如今,那段让人恐慌的日子已经过去十年。
  2003年“非典时期”的北京天安门广场。
  2003年5月16日,河南省孟津县,乡村婚礼仪式上的一对新人。由于当时正值预防非典的紧张时期,凡是聚众活动都必须减少或取消。即使是村民举行婚礼,也要上报乡政府同意才行。同时,村里要对婚礼现场和外来人员进行认真消毒,对举办婚礼的时间和参加婚宴的人数都要严格控制。
  2003年非典时期,海南海口,航班上的空姐及医护人员。
  2003年5月,北京东城区草厂东巷,一名“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正在等待接收一名“非典”疑似患者。
  2003年5月5日,非典期间,北京王府井大街上带着口罩的巡逻队。
  2003年5月,北京前门地区,两个孩子在胡同里跳皮筋,墙上是抗击“非典”的标语。现在这条胡同已被拆除。
  2003年,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带着“口罩防毒面具”。
其他文献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被称为“蓝痴”。冯骥才讲过,吴元新每一分钟都要提到“蓝印花布”这四个字。吴元新说,他怕一不讲“蓝印花布”这四个字,蓝印花布就没了。  80年代,被看不起的研究员  28岁的吴元新进入研究所专门研究蓝印花布,这在80年代是被人看不起的。他的同学开广告公司,骑着摩托来找他,而他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吴元新祖籍苏州。太平天国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他的曾祖父搬到苏州吴县,后来搬
期刊
1974·“未开始写作的大作家”  我是1934年出生的。在1974年我过40岁生日的时候,我非常感慨。当时正值文革,我人在新疆,不知道日子会怎么过。记得当时看了安徒生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坟墓,上面有个墓碑,墓碑上的文字大概的意思是:埋在这儿的是一个大作家,但是他还没有开始写作;埋在这儿是一个大歌唱家,但是他一直没有找到适合他唱的歌;埋在这儿的人是一个百米运动员,但是他的训练还没开始。实际意思就
期刊
最早的记录者与职业的读者  从已出土的文献上看,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产生于公元前1400年。当时的殷商王室酷信占卜,从祭祀、征伐的军国大事到生病、出门的生活小事,都要求神问卜: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钻出深窝和浅槽,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木枝烧灼深窝或槽侧,根据烧灼形成的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吉凶祸福,然后,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纹路旁边。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甲骨文的
期刊
为什么美国从一个不爱战争的国家变成了当今世界最大的战争机器?是军火商与银行家把美国推向一战吗?美国摆脱20年代末经济大萧条竟然靠的是二战巨大的军工需求?  美国总统在离任之际发表告别演说是个例行程式。比起同样也是行礼如仪的总统就职演说,离任演说中很少有在历史上留下特别印记的。但也有两个例外。一个是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告别演说,其之所以被目为重要历史文本,是因为这位国父在演说中告诫国民,在国内不要陷入派
期刊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人总喜欢把食指与中指分开,形成一个“V”形,来摆姿势照相等,用以表达高兴和胜利之意。然而,说到这个手势的起因,许多人恐怕还只知道是来自英语单词“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却不一定知道这还与二战期间展开的一场特殊心理战紧密关联。  V字诞生,传递战争正能量  二战爆发后,西欧各国相继沦陷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下,当时有个叫维克多的比利时人,利用电台以“不列颠上校”的名义,每
期刊
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初期都曾经历过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阶段。美国20世纪30年代就经历过10年沙尘暴噩梦。1952年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最终造成8000多人死亡。1982年日本长崎洪涝灾害,夺取299人性命。高尔基说:“比起大自然来,历史对人类的感情更严酷,更残暴。大自然要求人们仅仅满足于天赋的本能,而历史却要强制人的理智。”强制我们的理智,深入地回看这些生态灾难事件,不难发现,这些灾难,
期刊
作者的话:  我坚信,人类的进步是由馋人和懒人推动的,没有馋人,我们还在山洞里穴居;没有懒人,我们出门仍只能靠自己的两条“11路”丈量土地。没有又馋又懒的人,我们的生活将索然无味,黯淡无光……  法国人说:“卫星上天对于人类的贡献比不过发明一道新菜。”我深以为然,并以这部漫画向那些喜好美食的先贤们致敬。  上古之世,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
期刊
自古以来,刘邦的名声不算好。读书人提起刘邦,总多感不屑。如此情形,古今皆然。早在刘邦当年,陈平就曾当面直说:“大王慢而少礼,士廉洁者不来。”即使日后大事底定,天下一统,都还有狷介高士对刘邦“慢侮人”的恶行深恶痛绝,最后,竟愤而“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譬如“商山四皓”)。  读书人(尤其廉洁狷介之士)与刘邦虽说如此犯冲,但古人曾言道,“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刘邦尽管可厌,却仍有些长处,很可以让
期刊
清廷曾多次颁布禁止洋人偷载中国人出洋的命令。17世纪以后,以广州为中心的海上贸易迅速发展,种种偶然的机缘,把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华人带上了欧洲的商船。他们经风抵浪,踏足欧洲国家,在当地只留下雪泥鸿爪,回国后也没有干过什么足以青史留名的事,但这类人物在当时华人足迹罕至的欧洲社会里,却往往扮演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中介角色。  “Whang Tong”  在伦敦大英图书馆手稿部收藏的《班克斯函件》中,有一封17
期刊
在清代官场,磕头是个力气活儿,但磕多了,可以视作健身操。  爱磕头的状元  磕头这种养生法出自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堂兄张之万。张之万的名气与张之洞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但张之万起点高,状元学历,张之洞就是个探花而已;官位不低,做到军机大臣。清朝没有宰相,自从雍正设立军机处,该机构就完全取代了殿阁大学士,成为真正的内阁,大学士不过是“位极人臣”的虚衔。  时人对张之万的评价却是“伴食”。清帝一般凌晨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