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于喜剧之外的喜剧电影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中国大陆喜剧电影攀附潮流,追逐时尚,刻意迎合观众低级无聊的趣味,使它从开始之初就不是一个创作者,顶多算是一个受塑者,它们力求尽人而悦之,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没有复苏一种精神,同时也丧失了它的主体创造性。今日中国大陆喜剧电影,需要的不是模仿、抄袭和恶搞,而是高尚的喜剧精神,如果说旧有的喜剧已经显示出的它的落伍之处,那替代它们的也不应该是低俗恶搞的滑稽闹剧,因为后者本身就背离了喜剧的内涵,它们只能是一种喜剧之外的东西。
  关键词:喜剧电影;喜剧意识;批判
  一、喜剧意识的内涵
  喜剧电影在美学范畴上是喜剧。“什么是喜剧的要点?它并不是笑,而是那种基本的喜剧意识。” 喜剧艺术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喜剧意识与喜剧精神。在一部喜剧电影被创作出来之前,就应该具备喜剧意识。“喜剧意识是喜剧的审美主体以鲜明的主体意识,反思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的丑恶、缺陷和弱点,发现其反常、不协调等可笑之处,从而实现对自我与现实的超越。” 喜剧意识最内在的要求就是具有反思和超越意识。亚拉岱斯·尼克尔在《戏剧理论》中指出:“幽默经常和一种特殊的忧郁相联系,不是沉痛的忧郁,而是对于人类前途进行沉思和探索时所产生的一种忧郁。” 尼克尔所说的“对于人类前途进行的沉思”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人对当代生活和自我本身所进行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必将指向人类生活普遍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在古希腊喜剧大师阿尔斯托芬的喜剧中就展现出喜剧诗人对现实的反思:雅典公民的愚蠢,演说家和政治家的暴戾以及悲剧诗人所宣扬的政治革新所显露出的极端乖讹荒谬都受到了喜剧诗人彻底的揭露。二十世纪以来的荒诞喜剧更是将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障碍与困境用一种完全出乎自嘲性的方式倾诉出来,当我们细细审视《等待戈多》中狄狄和戈戈的荒诞言行时,我们会在恍然大悟中明白这不过是自我生存的一个影子而已,这些都体现出喜剧作家对人类生活持续不断的审视和反思,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处境,局部的战争,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极端恶化,人口的持续膨胀将人类推向了一个较之任何时代都更为严峻的态势之中,玛雅文明的预言中2012将是世界末日,好莱坞首席灾难片大导演罗兰德·艾默里奇将人类生存的危机感形象地展现在电影的屏幕上,于是2009年便盛行了《2012》的传说。我们终将认识到落在人类头上的最可怕的灾难将如何地证明人生归根结蒂的荒谬和离奇。
  二、喜剧之外的喜剧电影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喜剧电影在创作数量和态势上较二十世纪远为强势,然而其整体质量和艺术水平却令人不敢苟同,这让十年来的大陆喜剧电影在当今世界电影里显得极其尴尬和平庸。
  从喜剧电影的接受来看,新世纪中国电影观众一方面似乎集体患了“喜剧饥渴症”,对喜剧无限期待,当喜剧电影使得众人失望之后,他们甚至不惜在任何一部电影里寻找喜剧的元素,所以即使如《赤壁》、《建国大业》这样的历史大片出现在观众面前时,观众也会不遗余力地寻找着其中的喜剧性台词和场景,从而使自己开怀一笑,全然不在乎影片本身究竟是在传达一种什么内容和思想,这可怜的笑声背后是观众对类型电影意义上的喜剧电影的背弃和嘲弄。这就引出了中国观众另一方面的问题,即观众的困惑和无奈。本想寻求欢乐开怀的笑,但大陆的喜剧电影却极少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大陆喜剧电影在喜剧性、故事情节、拍摄手法上的无力和无聊,已经使得中国的观众对其产生了反感和厌倦,大量的喜剧电影的生产没有给观众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满足,而这无法释放的笑声,在这渴望喜剧的时代终究是要爆发的,所以观众转而向其他喜剧形式寻求笑声。新世纪以来江湖笑声风起云涌,小品明星赵本山携春晚以笑全国、相声怪才郭德纲笑传京畿、海派清口周立波红遍上海,更有东北小沈阳异军突起,一夜成名。种种形式的喜剧曲艺使中国观众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而中国大陆喜剧电影面对支离破碎的喜剧市场无力称霸,更有欧美、日韩、港台喜剧蜂拥而至,大陆喜剧汲汲乎危也!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电影人的努力显得异常的无力,喜剧电影从来就是低成本的电影,但不是低成本就能拍出好的喜剧电影。低成本电影并不是粗糙的电影,宁浩《疯狂的石头》投资300万,成本虽小但却处处用心,着意创新,最终获得了观众的赞赏和市场的巨大回报,跟风者不乏其人,以《十全九美》为代表,该片刷新了《疯狂的石头》的票房记录,但却无论如何不能获得如后者的赞誉,该片的成功更多的是得力于尚不完备的中国电影产业,而不是它的制作水平。一部电影的票房不能完全代表一部电影的水平,这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還有很多,如发行档期、前期宣传等等都应该考虑在内,所以说如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虽水平极差,但票房不蜚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其他的如《大电影》、《大胃王》、《高兴》、《倔强萝卜》、《气喘吁吁》等低成本的所谓喜剧电影真是让中国观众倒足了胃口,导演没有为自己和团队赢得名声,而是让观众牢牢地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以便在电影海报再看到他们的名字就直接“枪毙”了。这是大陆喜剧电影人多么悲哀的遭遇啊!
  造成当下大陆喜剧电影如此凄凉的结局,问题主要是在电影本身。相比较中外成功的喜剧电影,无论是在喜剧性策略还是影像风格上,目前的大陆喜剧都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电影人对喜剧电影规律的把握尚不充分,另一方面主要是电影人对当代电影观众对喜剧电影的接受不甚了然。喜剧虽然是要赢得笑声,但赢得笑声的方式和手段却千差万别,当然倘若不将取笑作为终极目的而作为传达一种理念和思想的手段,并如同撒盐入水不见痕迹,使其品之有味,那更是功德圆满了。
  新世纪中国大陆喜剧电影攀附潮流,追逐时尚,刻意迎合观众低级无聊的趣味,使它从开始之初就不是一个创作者,顶多算是一个受塑者,它们力求尽人而悦之,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没有复苏一种精神,同时也丧失了它的主体创造性。今日中国大陆喜剧电影,需要的不是模仿、抄袭和恶搞,而是高尚的喜剧精神,如果说旧有的喜剧已经显示出的它的落伍之处,那替代它们的也不应该是低俗恶搞的滑稽闹剧,因为后者本身就背离了喜剧的内涵,它们只能是一种喜剧之外的东西。   十年来的大陆喜剧电影就是这样一个喜剧怪胎,是喜剧之外的喜剧电影,所有喜剧电影几乎无一例外的缺乏创意,不是效仿就是抄袭,甚至连胡编乱造都缺乏想象力,依然停留在已有的旧水平上,即使如《疯狂的石头》等个别成功的影片也只是在中国当前的电影产业中产生了一定的意义而已,在世界喜剧电影史上它的成就微乎其微,在西方人眼里甚至不足为奇,因为早有盖?里奇的电影在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趋势表明,未来的电影市场中喜剧将会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这对中国大陆喜剧电影无疑是一次机遇,一次重整形象的机遇、一次让观众重新认可的机遇,如何在今后创造出更有意义、更有趣味的喜剧电影是中国所有电影人面对的一次严峻挑战。
  三、重新确立喜剧意识
  电影对人类生存处境的反思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了,喜剧电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当机器化大生产将人类的生活变成机器的奴隶,伟大的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就用他那一贯的风格和迷人的电影造型能力将其成功地展示出来,《摩登时代》这一电影有声时代最伟大的无声电影由此而诞生,历经数十年的时代变化,今天看来依然是光彩夺目,启人深思。喜剧中的反思从来不逊于任何一种艺术,甚至是一如黑格尔所宣扬的“到了喜剧的发展成熟阶段,我们现在也就达到了美学这门科学研究的终点”,因为“这是心灵和内心生活的艺术,其中主体性本身已经达到了自由和绝对,自己以精神的方式进行活动,满足于他自己,而不再和客观世界及其个别特殊事物结成一体,在喜剧里它把这种和解的消极方式(主体与客观世界的分裂)带到自己的意识里来。” 喜剧意识就是在人类自身和人类生存的世界中不断反思而产生的。
  在反思的过程中,喜剧借助自身的超越意识从而达到主体与客观世界的和解。喜剧中的超越意识就是“主体高于或超脱于自我与现实,就是对现实及自身的弱点与弊病的否定,也是对人的自我力量、价值尺度及理想境界的肯定。所以,喜剧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意识,是人类认识自我、否定自我,执著于理想的精神,体现了人类精神发展的自由境界。” 喜剧的这种超越意识是一种人类智慧化的结果,标志着人的理性的成熟和完善。林语堂在谈到幽默时就曾说过:“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学出现。人之智慧已启,对付各种问题之外,尚有余力,从容出之,遂有幽默——或者一旦聪明起来,对人之智慧本身发生疑惑,处处发见人类的愚笨、矛盾、偏执、自大,幽默也就跟着出现。” 黑格尔在论述戏剧体诗的一般原则时更加明确地提到:“戏剧是一个已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品”,“戏剧之所以要把史诗和抒情诗结合成一体,正是因为它不满足于史诗和抒情诗分裂成两个领域。要达到这两种诗的结合,人的目的,矛盾和命运就必须已经达到自由的自觉性而且受过某种方式的教养,而这只有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的中期和晚期才有可能。” 纵观欧洲戏剧史,我们又清晰地发现喜剧的成熟较悲剧又更晚,正如马克思曾引黑格尔所言:“喜剧高于悲剧,理性的幽默高于理性的激情”。 喜剧意识中的这种超越正是基于人类不断发展的理性产物。
  当代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发展有赖于确立明确的喜剧意识。只有确立了喜剧意识,喜剧电影所引发的笑才能够丰富和深刻;也只有确立了喜剧意识,我们才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苏珊·朗格所说的生命感情的高扬,苏珊·朗格曾指出:“突然的优越感必定引起生命感情的‘高扬’。但是这种‘高扬’也可能在我们并没有自鸣得意时就会出现;我们无须嘲笑别人。” 高扬的生命情感是和喜剧意识的确立分不开的,喜剧的超越意识是可以在霍布斯“突然的荣耀感”产生机制之外生成一种突然的优越感的,卡西尔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认为在喜剧中,“我们成为最微不足道的琐事的敏锐观察者,我们从这个世界的全部偏狭、琐碎和愚蠢的方面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生活在这个受限制的世界中,但是我们不再被它所束缚了。” 反观新世纪十年的喜剧电影,我们不是觉得在笑声中解放了,而是更加抑郁了。在电影中缺乏明确的反思意识,现实生活仿佛离我们远去,在我们触摸不到的彼岸我们不能从中感受到生命力的张扬和对现实的超越,相反,更多世俗的诱惑扑面而来,在这眩惑的消费时代,我们来不及躲闪便已经被深深地吸纳进现实的漩涡,超越成为了一种理性回归的呼唤。
  正是在喜剧艺术的哲学层面上,我们主张中国大陆喜剧电影未来的发展首先要确立的就是一种具有反思和超越意识的喜剧意识,唯有如此喜剧电影方可在喜剧艺术的殿堂里引领当代大众文化消费的潮流。
  基金项目:文章系浙江传媒学院校级立项课题“2001—2011年中国大陆喜剧电影喜剧意识的嬗变”(项目号:ZC11XJ036)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英】C.C.帕克.并非喜剧的时代[A].喜剧:春天的神话[C].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34.
  ②苏晖.喜剧意识:喜剧性的核心[J]. 外国文学研究,2005.
  ③转引自陈瘦竹. 陈瘦竹戏剧论集(上)[C].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564.
  ④【德】黑格爾.美学(第三卷下册)[M]. 朱光潜全集(第十六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314.
  ⑤苏晖. 喜剧意识:喜剧性的核心[J].外国文学研究,2005.
  ⑥林语堂. 幽默人生——论幽默[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⑦【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 朱光潜全集(第十六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228.
  ⑧【德】卡尔·马克思.北美事件[A].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五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587.
  ⑨转引自陈瘦竹. 陈瘦竹戏剧论集(上)[C].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571.
  ⑩【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237.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白先勇是台湾现代派小说潮流的开创者和极具影响力的当代华文作家。他“将西方现代派的写作技巧和中国传统文学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被评论界誉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中的奇才” 。《台北人》是白先勇客居异域,置身陌生的异质文化氛围中抒写的怀乡作品。  《台北人》虽以台北地域名命名,然而故事的主人公并非那些土生土长的台北人,而是一群曾在大陆有着辉煌绚烂历史的外来“台北人”。1949年突如
期刊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也是文明社会的基石。尽管中国和西方在历史上形成两种不同的文明体系,但诚信始终是两大文明体系所共有的道德要素。笔者从读《弟子规》后的感触出发并用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的真实事例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成为诚信的积极践行者和宣传者。  關键词:大学生;诚信;弟子规  很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甚是羡慕。
期刊
摘要:民初国会在近代中国民主化转型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重点从民初国会临时参议院和第一期国会同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斗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透视出民初国会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民主化发展的产物。文中关于国会斗争等内容,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这一理念为中国以后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及民主化运动带来了巨大推动作用,影响深远。  关键词:民初国会;袁世凯专制;国会斗争 
期刊
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众传播与媒介环境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显著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大众传播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和网络,现代社会便是无法想象的,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而升级为提供社会文化进而实现社会目标的最重要的信息系统。随着媒介不断发展并成为整个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然要受到整个社会结构、社会各系统的制约与控制,无论什么情况下,社
期刊
摘要:旨在对严复“信达雅”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討,根据翻译实践案例分析认为“信达雅”作为译事最高原则,有待商榷。提出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翻译标准呈多元化,译者应本着“译以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以不同翻译理论为指导,使译文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为人们普遍接受,实现顺利交际。  关键词:“信达雅”;翻译;最高原则;标准  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是根据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产
期刊
摘要:素描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和掌握形象。形象是造型艺术的基本语言, 也可说是造型的素坯和间架。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说:“点、线、面是造型艺术表现的最基本语言和单位,它具有符号和图形特征,能表达不同性格和丰富的内涵,它抽象的形态,赋予艺术内在的本质及超凡的精神。”形体在造型艺术中决定着视觉要素的空间规定性,也是最基本的美术语言。  关键词:素描教学;造型能力;点线面体  一、点、线、面、体是造型艺术的
期刊
摘要:《知音》篇集中论述了刘勰理想中的作者与批评者的关系,文章把刘勰的知音理论置于伊泽尔的隐含读者的理论框架对应之下进行重新解读,在二者的同与异中寻找“知音”论的新价值。知音作为一种文本结构,已经被创作时的作者所预设,具体表现为一个引入了语言系统、文学发展史的“六观”系统;不受现实历史因素影响而摈弃倾向性、博观的知音作为审美极依靠“心敏”这一主观审美能力完成对文本的实现。  关键词:隐含读者;知音
期刊
摘要: 战争题材电影在国内和国际上始终大放异彩。他们用崭新的艺术形式表现了战争的本质,塑造了人民战士的英雄形象、信仰、理想和追求。然而,长期以来,国产战争题材电影因缺乏了对于人性的表达而成为我国电影的一大软肋。相比之下,海外战争电影,是因为它们更多的是在 “人” 的基础上去挖掘战争的本质,去表现历史的风云,无情之中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文章结合海外电影《第四十一》,浅谈了其中的人性,以期为我国战争电
期刊
摘要:负面报道它常常聚焦社会反常现象,客观上反映了现实真实矛盾,是对新闻报道意识形态化倾向的反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受众传播权利的满足;但负面报道已经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绝对化倾向、否定性我国新闻媒体一贯坚持的报道方针是 “以正面报道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负面新闻报道多受限制。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正面就有其负面,相互补充才能完美。倾向、感官化和消解性倾向。 加上负面报道的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故事化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及效果的分析。旨在说明故事化不仅仅丰富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更重要的启示在于增强当前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可视性,提高收视率。引导中国电视纪录片突破困境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故事化  从2012年5月14日起,一部共七集的美食类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一套开始播出。平均收视份额达到了3.861,超过同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