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城市人口变迁与近代化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uefa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江流域自两宋以后都是中国经济中心,近代以来更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研 究发现即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这一地区的人口数量总体上也并未增长,可长江沿岸城市交通地理位置 优越,几百年间都作为当地的经济中心,由此吸引了外来人口向沿江城市转移。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像上海、南京、 武汉之类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移民为城市带来了必要的劳动力,城镇人口的增加也大大加快了长江中下 游城市的近代化进程。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人口;近代化
  中国城市的历史相当久远,但若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是 1840 年以后起步的。在这个过程中,沿海城市、沿 江城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长江流域因其交通地理位置 优越,有较为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走 在了全国的前列。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更是尤为显著。 长江可分为三段,沿江城市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有宜宾、 重庆、万县、宜昌、荆州、岳阳、武汉、芜湖、南京、镇江、南 通、上海。其中宜昌以上为上游,以重庆为中心城市,宜 昌至九江为中游,以武汉为中心,九江至上海为下游,以 南京和上海为中心城市 [1]。本文所涉及讨论的主要是中 下游地区,主要选择区域内中心城市——武汉、南京、上 海。时间范围则是民国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即以 1911 年至 1949 年为时间区间。现代化的话题是一个比较宏大 的研究题目,在一篇文章中必然是难以概括方方面面。 中国近代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与古代不同,近代城市中 政治职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经济因素在城市形成 过程中以及城市功能的比重越来越大。要讨论中国近代 城市的现代化,应当特别注重在城市形成过程中以及城 市正常活动的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本质是以非农业产 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而形成的较大的居民点。一般来讲, 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形成 的城市必然有着大量的人口和非农业产业的聚集。人口 变化的趋势同城市化的趋势成正相关。所以本文欲从人 口的变化讨论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的现代化。
  一、民国以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
  中国古代,长江流域的人口主要是以移民的方式缓 慢增长,中国古代主要出现过三次大规模的移民。移民 的方向都是由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移民的原因大致 都归因于战乱和自然灾害。西晋永嘉年间、唐朝天宝年 间以及两宋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来自于北方黄河流域的居民和长江流域本地居民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得到了充 分的开发,也为南方人口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动力。中 国的经济中心也完成了南移。到了 1850 年四川和江苏分别以 4416 万和 4415 万人口位列全国人口第一和第二 大省,安徽、湖北分列第三和第四人口大省。湖南江西同 时位于人口大省前列。长江中下游六省人口不下两亿, 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左右 [2]。大量的人口是千年以来人 口不断南迁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同时巨大的人口 数量也为现代化打下人力资源的基础。
  二、长江中下游各主要省份人口变化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大地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 的变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开始了一步步走向近代的 历程,从经济结构到政治制度无一不在发生着改变,在外 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刺激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开 始发展,传统小农经济下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新生的资本 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这些过程都对近代城市的形成 有着促进作用。近代以来由于战争影响,江南人口开始 大量流动和损失,局部地区尤其是大城市人口出现急剧 下降,无论是局部战争还是全面战争,首要的军事目的就 是攻占大城市,因此在整个近代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人口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有的省份人口增长缓慢或停 滞,有的省分人口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江苏省从 1840—1852 年一直处于人口增长时期,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爆 发,战乱的影响导致人口大量流失,太平军在南京建立政 权,清廷对太平军占领区域大肆烧杀。湘军攻破天京之 时,大肆屠杀义军和普通民众达 10 万余人,原本人口稠 密的苏南地区,在被清军攻占后,出现了“一望平芜,荆 榛塞路,黄茅白骨,或竟日不逢一人”的景象 [3] 卷十八。20 世纪以后在军阀混战背景下,人口流失更加迅速,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江苏省人口虽有缓慢增长,但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却日趋下降。安徽省同样如此,清军在镇压太平军 的过程中,人口数量遭遇了下降,人口众多的城市沦为废 墟,从安庆往北“终日不过行人,百里不见炊烟”[3] 卷二十一, 民国时期工商业发展迟缓,加上战争和自然灾害的肆虐, 每年都会出现饥荒现象,安徽人口总体来讲是下降的。 江西在长江各省中的人口数量本就不是太多,20 世纪 20 年代,国民党对江西革命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围剿 政策,抗战期间,日本的侵略也造成江西人口大幅度下 滑,再加上省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就不高,人口数量短时 间内难以得到补充,这也是江西人口数量只减不增的原 因之一。湖北省在清末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内多次遭 受水旱灾害,尤其是 30 年代长江三次特大洪灾更使人口 数量大幅度减少。从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来看,人口的 数量即使没有下降也是增长缓慢的,但是整体人口数量 的变化趋势并不能完全说明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现代 化程度的高低,我们仍需要单独考察区域中心城市来得 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所以下文会考察区域中心城市,主 要是武汉、南京、上海三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一)上海市人口演变
  长江中下游城市众多,且多是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全 国经济发达的城市长江中下游占据半数,其中尤其以武 汉、南京、上海为最,特别是上海,自鸦片战争后开埠通 商以来,上海既是海上通商的要道,又是长江出海口,是 沟通中国内地和国际之间的一道桥梁。上海从一个小县 城,从一个小港口一步步成長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展现了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上海市是最能展现中国现代化的一 扇窗户。本文重点考察民国以后上海的人口数量变化。 民国以后上海行政规划和实际管辖的范围有一定的改 变。民国三年(1914 年),上海由县升级为江苏省辖市, 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改上海为特别市,1930 年重新改 为上海市,直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1937 年上海沦陷, 1938 年由日本扶持的汪伪政权将上海重新定位特别市 [4]。1945 年光复上海后,重设上海市。在这大大小小六 次变化中,上海所辖的地域面积有了变化,通常来讲,地 域面积及管辖区域的变化都会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但 由于上海主体城区并没有多少变化,只有边缘地域的归 属发生过变化,所以对整体人口数量的变化并没有太大 的影响。总体来讲上海城市的人口始终处于高速增长的 过程中。   从民国初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上海市人口增长速度 之快——无论是在空间范围内还是时间范围内都是很少 见的。晚清时期上海的人口数量根据宣统元年(1909 年)和宣统二年的调查大致为 128.9 万人。至于民国建立以后,到 1915 年上海市总人口就已经达到了 200 万,在整个 20 年代,上海市无论是租界还是华界的人口,中 国居民还是外国侨民的数量在这段时间内都出现了巨大 的增长。到了 1930 年,上海市总人口已经突破了 300 万 人,抗战前夕上海市人口已经达到了 375 万余人 [5]。这 30 年间人口净增长约 246 万人,这段时间内的上海市是 全世界人口发展最快的城市,在日军侵华占领上海期间, 对上海的实际管辖范围有所扩大,而上海的人口调查却 没有完整地进行过统计。1942 年有人估计当时上海市 人口总数约为 392 万余人,抗战胜利后,大量原上海市居 民得以返回上海,这使全上海的人口在短期内有了大幅 度的上升,1947 年底上海的人口又增加了 113 万余人, 1948 年据警察对全市户口统计,全市人口约为 520 万余 人,这其中还不包括有流动人口和未统计人口。随着人 口的大幅度增长,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大幅度增加,市区 人口已经趋于饱和,转而向郊区发展,至上海解放后,人 口数量的增长才趋于稳定。
  在 1980 年出版的《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中,邹 依仁先生提出,近代上海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战 争引起的三次人口增长高潮 [4]。但是近些年的研究学者 越来越注意到经济的发展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 的主要原因应该还是经济发展,上海市是长江中下游地 区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对于周边的城市有着极大的吸 引力,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许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大量的 劳动力人口进入上海市谋求生路。20 世纪初以來,近代 工商业使上海由一个港口转化为中国乃至整个远东地区 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工商业中心,辐射范围覆盖整个长 江中下游地区,同时经济的发达促进了上海市基础设施 的健全,近代交通工具以及近代通信工具的健全,使得上 海市有着比其他城市更为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上 海不管是从事初级生产活动还是高级生产活动的从业 者,都有着比其他城市更为优越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上 海这个城市也有着比其他城市更多的机遇,这些其他城 市所没有的优越的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上海 寻找机遇。上海也因为他们的到来获得了大量的人力资 源,因此在这段时间内上海市一直处于经济和人口数量 高速增长的过程中。
  (二)南京市人口演变
  民国建立后,江宁府废置,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省会改 称为南京,1927 年,南京成为中华民国政府首都,设南 京为特别市,1930 年南京市定为国民政府特别市。日 军侵华后,南京沦陷,成为汪伪政权的政府所在地,抗战 胜利后南京仍为国民政府首府,为行政院直辖市。南京 市全市覆盖地域面积为 465.7 平方公里,与上海相当,人口数量却仅为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南京沦陷前作为首府,社会环境较为稳定,因此经济发展速度平稳上升,人口数 量也呈上升趋势。具体人口数见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分析,辛亥革命后,南京市人口增长迅速, 尤其是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由于市区面积的扩大,大量 政府机关设在南京市,城市的人口有了相应地增加,同时 国民政府加强首都经济建设,城市经济相比以前有了较 大的发展,这是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抗战爆发后,南京 沦陷前夕,南京市进入了大量来自于上海及苏南地区的 逃亡人口,但自南京沦陷后,日军对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 的大屠杀,杀害军民约 30 万人,且焚毁了大批建筑物,给 南京带来了灭顶之灾,南京市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这 期间南京市人口数量已经无从考察。据估算此时南京市 人口数量相比于日军入侵前减少一半以上。直到抗战胜 利后南京市人口数量才逐步恢复,至解放前夕,人口数量 恢复至 90 万人左右 [2]。南京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 济中心城市,它的政治意义相比经济意义更为突出,南京 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政治因素,南京在沿江城市 中是比较特殊的,这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研究。
  (三)武汉市人口演变
  武汉市由武汉三镇组成,三镇分分合合,在行政区划 和市域面积上都有者很大的变化,民国初年,汉口、武昌、 汉阳三镇分立。至 1926 年武昌和汉口合并为武汉市, 汉阳随汉口归属武汉市,为武汉国民政府首都。1928 年 三镇分置,汉口为特别市,武昌为省政府所在地,汉阳为 普通市。1931 年汉口也改为省辖市,次年改为特别市, 1937 年武昌改为普通市。1938 年武汉沦陷后,汉口为汪 伪政府特别市,武昌为省政府所在地。1948 年汉阳武昌 合并为武昌市。1949 年三镇合并为武汉市。由于三镇 行政区划的纷纷合合,给人口的统计带来了很多困难。 清末三镇人口为 100 万以上,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城区 遭受了很大的破坏,人口数量也大幅度减少,尤其是汉 口,下降约 20 万人。上世纪 20 年代以后,因为华中地区 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的速度不高,虽有重建计划,但总体 人口恢复速度较慢。1936 汉口 801205 人,武昌 309126 人,汉阳 124700 人,三镇合计为 1235101 人。1936 年武 昌 30 万人,汉口 80 万人,汉阳 12.3 万人,三镇 人口共 122.3 万余人。数据表明武汉人口增长速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比较缓慢的。1938 年国民政府组织武汉保卫 战,历时四个月,这期间,武汉市工业商业大规模内迁,人 口大幅度减少,经济陷于停滞状态。至 1950 年武汉市人口总数相较于 1936 年还少 20 余万    。作为长江中游地 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武汉市经济发展速度本应该较为迅 速的,但由于战争的频繁,经济发展屡受冲击,导致人口 数量大规模减损,但我认为因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不应 该是主要的原因,大部分是人员的外流,或因迁都,或因 战争。
  结语
  民国时期全国的人口数量变化不是太大,甚至因为 战乱及自然灾害的原因有所减少,即使长江中下游地区 经济发达,但是这一地区的人口数量总体上并未增长,大 规模的灾荒战乱和贫困,致使千百万农民背井离乡,从农 村向城市迁移。同时长江沿岸城市交通地理位置优越, 在几百年间都作为当地的经济中心,由此吸引了外来人 口向沿江城市转移 [7]。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像上海、南京、 武汉之类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在这一时期内,城市 的人口死亡率要大大超过人口出生率,因此可以断定,人 口的增长绝非是自然增长,而是有外因推动下的人口转 移,尤其是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入。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寻 找生存机会,处于发展中的城市,正需要大量的人力资 源,而来自农村迁移的大量人口,为城市带来了必要的劳 动力,城镇人口的增加也大大加快了长江中下游城市的 近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叶东 , 王佳 . 长江口岸贸易与城市近代化研究综述 [J]. 重庆 工商大学 ( 社会科学版 ),2009(4).
  [2] 姜涛 . 中国近代人口史 [M]. 杭州 :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
  [3] 曾国藩 . 曾文正公全 集· 奏稿 [M]. 北京 : 中国书店出版 社 ,2011.
  [4] 邹依仁 . 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 [M].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 社 ,1980.
  [5] 上海人口志略 [M]. 铅印本 . 上海 : 上海市文献委员会 ,1948.
  [6] 王宜果 . 近代(1840-1949)武汉市城市形态演变研究 [D].武汉 :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7] 蒋千 . 发挥长江航运优势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J]. 中国水 运 ,2004(12).
  作者简介:吴振阳(1997—),男,汉族,河南许昌人,单位为苏州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国专门史。
  (责任编辑:御夫)
其他文献
清代粤海关在黄埔设挂号口,负责丈量、登记、检查外国抵广商船,"锚泊黄浦"于清乾隆初年逐渐成为广州贸易体制的定例。雍乾时期黄埔外贸港的存废存在争议。后来乾隆皇帝下令只
由于税收环境的变化,主要发达国家及OECD组织出台了一份《解决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报告(简称“BEPS”),目的是控制利用中间控股公司滥用税收协定,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大部分国家,尤其是OECD国家对公司实质性存在的判定比较严格,需对公司治理合规性高度重视。因此,为保证中间控股公司持股架构的有效性,需要尽力满足当地实质性合规要求。特别是要建立全球公司治理体系,更需要理念上的转变,加强董事会实体化运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并且越来越向智能化、现代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就是近年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人工智能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使各个行业的发展、各个领域的进步有了新的方向、新的思路和新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之下,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改变公共管理的方法与途径,提高公共管理技术的质量和水平,是公共管理领域改革与发展的必
在国家建设和机关事业单位战略发展过程中,人才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高素质人力资源时刻在助推时代发展。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同时因存在一定的敏感性,需要管理人员以理性态度,认识薪酬激励的多层次特征,对薪酬管理模式形成正确认知和优化策略,以提高各项管理任务时效性。在机关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实践中,高效的人事薪酬管理工作是保障组织运行的助推器,对系统运转效率和管理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工程合同要求合理、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条件下,以尽可能快进度、尽可能低费用、科学合理管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从而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工程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使工程项目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率,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被淘汰,勇往直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对于施工企业的管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要求科学且合理、系统而全面,不仅如此,它对于促进工程项目自身的人力资源管
民国时期的上海经济十分繁荣,消费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奢侈品消费是其中特殊的一环。选取《申报》奢侈品广告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烟、酒广告进行分析,发现其对
农电员工是农村用电的直接管理者,是党和政府有关农电方针、政策的基层落实者,是供电企业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具体形象代表。农电员工在农村用电事业中具有不可或缺、不可忽视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里程碑,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王朝统治,开辟了中国民主共和制度的新纪元。武昌起义首先在湖北爆发,革命的火光迅速蔓延到了湖南、江西
企业在进行运营以及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不同的企业在对自身物资采购的管理及控制中都有着自身的特点,但对资源采购的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效率,物资采购的价格、质量以及数量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服务质量以及产品质量,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有效地分析企业物资管理的影响因素,积极地寻找降低企业物资管理成本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影响因素  对于企业来说
摘要:“西医东渐”的过程中报刊起到重大的作用,也展现了中医式微西医崛起这一医疗卫生体系转型进程。 中西医地位的转变是一个长期并且复杂的过程,不能简单地把它归因于中西医学学理之优劣。1927—1937 年间 西医消息在综合类报刊中数量提高很快,中医则更多体现在自救宣传中。中医也从传媒中获得启示,借鉴西医 的方式建立医院,并形成了中医卫生体系。而当时的报刊不仅对医疗行业在传播层次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