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它是文化的载体本,是文化最直接的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其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限定词,颜色词就是反映不同文化内涵的重要的一面镜子。本文用对比的方法,对英汉基本颜色的语义及象征意义进行比较,并剖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英美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从而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进行地沟通交流。这对从事跨文化交际及不同语言翻译的工作者也有所裨益。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翻译
一、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的涵对比
汉英民族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由于物理、生理或心理上的种种原因,以及不同的风俗和语言表达习惯,导致英汉基本颜色词存在着不少差异。作为文化限定词的颜色词,除了它们的字面意义之外,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并且不同的民族语言赋予颜色词不同的文化内涵,它储存了一个民族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反映出民族的习惯传统,透视出民族的文化心态,蕴含着民族的思维方式。英汉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对比:
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 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它象征着吉祥、喜庆, 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 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 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叫“红尘”;在文化中, 白色与红色相反, 是一个基本禁忌词, 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
二、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差异产生的原因
在汉语中,黄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有中国人都叫做炎黄子孙。黄色在封建社会是法定的尊贵色,在古代中国被视为皇权、辉煌的颜色,因此中国古代帝王多穿黄袍,并禁止庶民百姓穿黄色的衣服。然而,在西方却崇尚“紫色”。古希腊、古罗马皇帝、执政官、执法官以及将军都身着紫袍,紫色象征着显贵和尊严,象征着王位和王权。紫袍加身意味着上升到显赫的地位。因此在英语中有to raise to the purple(升为红衣主教),to be born in the purple(生于帝王之家),to marry into the purple(与皇室或贵族联姻)等成语。
蓝色是海洋的颜色,英国人通常靠海谋生,所以英国海上民族对赖以生存的大海怀有深深的敬畏和崇拜之情,也正因为这样,蓝色常与高贵的王室与优秀一流的含义相联系,如a blue-blooded family,表具有王室血统的家族,blue ribbon,指最高荣誉,blue stocking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然而,中华民族对黄色的崇拜是与我们祖先赖以生存的黄河流域的带黄泥沙的河水和黄土地分不开的。中华民族对黄色的崇拜还有一个传说,据传说,女神女娟—世界上的第一个女人,正是用黄泥土捏造了我们的祖先,所以封建社会的帝王们每年都要为黄土地举行盛大的庆典。
三、汉英基本颜色词的翻译
1、直译加注
有些颜色词模因携带的文化因素过多,直译不能全部释义。这时直译加注释法更有利于清晰地表达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原著的审美价值,通过注释还可以解决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意义空缺,尽可能地帮助目的语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如:Black Tuesday(黑色星期二)指的是1987 年10 月19 日(美国星期二)華尔街股市崩溃及随后的世界各地股市崩溃。如翻译不加注进行解释,对不了解其文化内涵的读者来说是很难理解真正涵义的。
2、 增词法
增词法指为正确传达原文意义,使译文在语法或语义上看起来自然、顺畅而增加词语的一种翻译方式。“当直译造成译文在句法功能或交际功能上发生冲突的时候,这是译者经常使用的一个翻译策略”。[1]对于颜色词翻译来说,增词法在这里专门指根据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增加一个或几个颜色词以达到与源语相同或相似艺术效果的方法。多数情况下,源语中的颜色词表达的是一种隐喻意义或象征意义,目的语中很难找到相应的颜色词。这时为了准确传达作者思想,翻译时只能增词来释义,从而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传递信息,如:(1)He didn’t try in vain.他没有白干。(2)Her eyes became moist.她眼圈红了。
3、 意译法
有些颜色词词汇模因携带的文化模因比较独特,为了顺畅、流利、自然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应使用意译法,也就是打破原文表层结构,进行重构以求得“功能对等”。如对有些颜色词的翻译可以完全忽略原文的颜色词,换一种方式表达:(1)She gave me a black look as I passed her.我经过她身边时,她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2)The professor was blackwith anger.教授气得脸色发紫。
四、结语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并相互影响着。颜色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限定词汇,由于受历史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地理环境、宗教艺术、思维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被不同民族的人民赋予了极其丰富且各异的文化内涵。汉英基本颜色词作为汉英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积淀,具有十分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它使我们了解英汉文化的一扇窗。本文通过分析英汉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剖析了造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翻译英汉颜色词的翻译策略。本文为我们了解英汉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旨在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同时,让我们更好更准确的对英汉颜色词进行翻译。
参考文献
[1]王秉钦 . 《文化与翻译》[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刘云泉 . 《色彩、色彩词与社会文化心理》[M]
[3]刘润青、邓炎昌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 北京出版社,1989
[4]王军 . 《颜色词语在英汉语言中意义上的异同》[J]《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
[5]王逢鑫 . 《论颜色词-英汉色彩词语义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二),1991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翻译
一、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的涵对比
汉英民族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由于物理、生理或心理上的种种原因,以及不同的风俗和语言表达习惯,导致英汉基本颜色词存在着不少差异。作为文化限定词的颜色词,除了它们的字面意义之外,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并且不同的民族语言赋予颜色词不同的文化内涵,它储存了一个民族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反映出民族的习惯传统,透视出民族的文化心态,蕴含着民族的思维方式。英汉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对比:
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 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它象征着吉祥、喜庆, 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 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 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叫“红尘”;在文化中, 白色与红色相反, 是一个基本禁忌词, 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
二、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差异产生的原因
在汉语中,黄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有中国人都叫做炎黄子孙。黄色在封建社会是法定的尊贵色,在古代中国被视为皇权、辉煌的颜色,因此中国古代帝王多穿黄袍,并禁止庶民百姓穿黄色的衣服。然而,在西方却崇尚“紫色”。古希腊、古罗马皇帝、执政官、执法官以及将军都身着紫袍,紫色象征着显贵和尊严,象征着王位和王权。紫袍加身意味着上升到显赫的地位。因此在英语中有to raise to the purple(升为红衣主教),to be born in the purple(生于帝王之家),to marry into the purple(与皇室或贵族联姻)等成语。
蓝色是海洋的颜色,英国人通常靠海谋生,所以英国海上民族对赖以生存的大海怀有深深的敬畏和崇拜之情,也正因为这样,蓝色常与高贵的王室与优秀一流的含义相联系,如a blue-blooded family,表具有王室血统的家族,blue ribbon,指最高荣誉,blue stocking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然而,中华民族对黄色的崇拜是与我们祖先赖以生存的黄河流域的带黄泥沙的河水和黄土地分不开的。中华民族对黄色的崇拜还有一个传说,据传说,女神女娟—世界上的第一个女人,正是用黄泥土捏造了我们的祖先,所以封建社会的帝王们每年都要为黄土地举行盛大的庆典。
三、汉英基本颜色词的翻译
1、直译加注
有些颜色词模因携带的文化因素过多,直译不能全部释义。这时直译加注释法更有利于清晰地表达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原著的审美价值,通过注释还可以解决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意义空缺,尽可能地帮助目的语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如:Black Tuesday(黑色星期二)指的是1987 年10 月19 日(美国星期二)華尔街股市崩溃及随后的世界各地股市崩溃。如翻译不加注进行解释,对不了解其文化内涵的读者来说是很难理解真正涵义的。
2、 增词法
增词法指为正确传达原文意义,使译文在语法或语义上看起来自然、顺畅而增加词语的一种翻译方式。“当直译造成译文在句法功能或交际功能上发生冲突的时候,这是译者经常使用的一个翻译策略”。[1]对于颜色词翻译来说,增词法在这里专门指根据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增加一个或几个颜色词以达到与源语相同或相似艺术效果的方法。多数情况下,源语中的颜色词表达的是一种隐喻意义或象征意义,目的语中很难找到相应的颜色词。这时为了准确传达作者思想,翻译时只能增词来释义,从而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传递信息,如:(1)He didn’t try in vain.他没有白干。(2)Her eyes became moist.她眼圈红了。
3、 意译法
有些颜色词词汇模因携带的文化模因比较独特,为了顺畅、流利、自然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应使用意译法,也就是打破原文表层结构,进行重构以求得“功能对等”。如对有些颜色词的翻译可以完全忽略原文的颜色词,换一种方式表达:(1)She gave me a black look as I passed her.我经过她身边时,她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2)The professor was blackwith anger.教授气得脸色发紫。
四、结语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并相互影响着。颜色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限定词汇,由于受历史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地理环境、宗教艺术、思维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被不同民族的人民赋予了极其丰富且各异的文化内涵。汉英基本颜色词作为汉英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积淀,具有十分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它使我们了解英汉文化的一扇窗。本文通过分析英汉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剖析了造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翻译英汉颜色词的翻译策略。本文为我们了解英汉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旨在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同时,让我们更好更准确的对英汉颜色词进行翻译。
参考文献
[1]王秉钦 . 《文化与翻译》[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刘云泉 . 《色彩、色彩词与社会文化心理》[M]
[3]刘润青、邓炎昌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 北京出版社,1989
[4]王军 . 《颜色词语在英汉语言中意义上的异同》[J]《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
[5]王逢鑫 . 《论颜色词-英汉色彩词语义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二),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