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有间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nlong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两性情感;心理边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6-0067-04
  【作者简介】罗吾民,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上海,200086)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根据上海市教科院近年一项题为“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的实践研究发现,78%的学生希望得到青春期两性交往的心理咨询。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笔者发现高中生的许多困惑来自两性交往中的言行边界问题,尽管他们已有了较为清晰的自我意识,但是在遇到“青春恋”———一种比友情多一些、比爱情少一些的朦胧情感时,心理边界就会变得模糊。因此,在心理课上公开探讨“心理边界”问题,具有唤起和强化关系中自我意识的意义,可以促进高中生两性情感的健康发展。这一话题是对现有青春期两性情感教育的有益补充。
  本课基于上述认识,首先通过“绘画房子”的暖身活动,唤起高中生对心理边界的关注;其次,创设情境难题,逐层递进、深入讨论心理边界的内容形式以及它们在两性关系中的意义;最后,以绘画的方式外化守护边界的心理意象。

【活动过程】


  一、暖身导入:在绘画中感受“边界”
  1.热身活动:给自己画一座房子。
  PPT出示游戏规则:学生5耀6人一组,每组一张A3纸。每人在水彩笔中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画下自己的房子。绘画时间2分钟。
  学生绘画。
  教师:刚才我留意到,同学们都把自己的房子画在了A3纸的边缘或角落,并且房子与房子之间留有一些距离,一些小组甚至在动笔之前就用折痕或者虚线将A3纸分成了几份。请问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给其他人留一些空间。
  教师:你愿意让房子之间紧紧地贴在一起吗?
  学生1:不愿意。
  教师:如果其他小伙伴的房子画得很大,大到覆盖了你的房子,你感觉怎么样?
  学生2:很不舒服,感觉被冒犯了。
  2.出示題眼:关系之中有“心理边界”。
  教师:同学们,如果说绘画活动中的“房子”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那么,这种想要保持一些距离、维护个人空间的感觉,就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边界”。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
  PPT出示“心理边界”的定义:一种想要保持人际距离、维护个人空间的需要。当心理边界被破坏时,我们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它是人与人、人与环境在互动中形成的言行活动限制线。
  设计意图:心理边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通过绘画活动使它得以具象呈现。绘画之后的讨论,旨在促成学生对心理边界的觉察:当房子被别人覆盖时,每个人心里都有“不舒服”的感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在提示学生心理边界的存在。
  二、主题探究:破坏心理边界的人是TA
  教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同意人际关系中需要心理边界,我们也不希望心理边界被破坏。但是,如果那个想要破坏你心理边界的人,是你不讨厌甚至还有些喜欢的人,你还会坚持维护自己的心理边界吗?
  1.难题展示:“青春恋”时期有难题。
  情境一:美美和邻居哥哥阿木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一直很要好。现在美美已经16岁了,可阿木还像过去那样经常拍美美的头、搂美美的肩,甚至单独约她一起吃饭。阿木很自然地就这样做了,但美美觉得不自在,她不知道该如何与对方相处。
  情景二:高中女孩小C被隔壁班男生小H的关注包围着。每到周末,小H都会特地绕远路陪她回家,给她的每一条“QQ说说”点赞,和她选相同的课,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马上赶来……她其实更想和宿舍里另外三个女孩一起玩,但一看到小H走近,她们就会自觉走开,小C有些孤单和失落。她并不讨厌小H,但这样密集的关注实在让她窝火。
  情境三:Allen和Lisa是彼此“喜欢的人”。不过,因为重点高中的学业压力非常大,他们约好要彼此督促、共同进步,等都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再确认这段感情。Lisa常常给Allen发消息,有时候是问题目,有时候是问他在哪里、在做什么,如果Allen回复不及时,Lisa就会生气。Allen时常觉得心烦意乱。
  设计意图:三个情境涉及不同性别、不同角色(“破坏者”与“被破坏者”)、不同关系状态(从普通朋友到恋爱对象),但是三位主角遇到了共同的难题:对方和自己关系不错,对方的言行又让自己不舒服。这样设计是为了丰富“心理边界”的内涵,同时,唤起学生的代入感,为后面的讨论作情感铺垫。
  2.班级讨论:心理边界被破坏了吗?
  PPT出示:请在小组情境难题中找到与自己性别相同的那个角色,然后回答指定的问题。每个人独立思考1分钟。阿木、小H、Lisa需要回答的问题:你觉得自己破坏对方的心理边界了吗?美美、小C、Allen需要回答的问题:你觉得自己的心理边界被破坏了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阿木、小H、Lisa,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破坏对方的心理边界,请张开你们的手臂;如果觉得破坏了对方的心理边界,请伸直手臂并且让手臂交叉。
  教师统计“觉得自己没有破坏对方心理边界”的人数,并板书。
  教师:我们会发现阿木、小H和Lisa并不知道自己是否破坏了对方的心理边界。那么对方的感觉是否和他们一致呢?我们也来了解一下。美美、小C、Allen,你觉得自己的心理边界被破坏了吗?为什么?
  学生根据不同情境和角色做出回答。
  学生1:如果我是美美,会觉得心理边界被破坏了。毕竟美美已经16岁了,就算以前很熟,阿木也不能拍她的头、搂她的肩,毕竟大家都应该知道男女授受不亲的道理吧。但是也要看具体情况,像单独吃饭的话,也许是可以的。
  学生2:我们组拿到的是第2个情境。小C其实更想和自己的室友一起玩,但是因为小H总是不请自来,让她没办法和三个室友好好相处。我猜小C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心理边界”,不过她如果有不舒服的感觉了,那心理边界应该是被破坏了。   学生3:Allen的心理边界有没有被破坏,其实我也不确定。如果Lisa只是普通朋友就算了,但是他喜欢Lisa,Lisa也喜欢他呀。就算觉得很心烦意乱,他也很难开口跟她说“你破坏我的心理边界”了吧。
  教师:因为相互喜欢的程度不同、对方言行的“破坏”程度不同,我们在回答“心理边界是否被破坏”的问题时有犹豫。但是,只要真实地觉得对方的言行让自己有不舒服的地方,就应该静下心来整理一下:我是怎么看待我们之间的关系的?对方又是怎么看待的?对方的哪些言行可能超过了我们现在的关系状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心理边界”本来就有不同的内容,我们要学会识别不同的破坏行为。
  PPT出示:心理边界既包括物理空间的边界(如美美遇到的两性交往中身体距离的问题)、时空环境的边界(如Allen遇到的个人独处空间的问题),也包括社会关系的边界(如小C遇到的发展其他同伴关系的问题)。心理边界因为关系状态和心理需求的不同,会呈现出情境差异和个体差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讨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学生在代入性别角色后,探索自己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两性交往的言行内容;第二层是在“是否破坏”的态度表决中,知道“破坏者”与“被破坏者”对心理边界的认知存在差异;第三层是经由讨论和辨析,认识到心理边界有不同形式,为识别“破坏”行为、维护心理边界做认知准备。
  3.小组讨论:你会去守护自己的边界吗?
  教师: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发现每个情境都有“破坏”心理边界的言行在发生。但也有同学表现出为难:就算对方“破坏”自己的心理边界又怎么样呢?她和我关系都那么好了。那么,如果是你,会让对方知道他的言行破坏了你的心理边界吗?为什么?以小组为单位提炼观点,5分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一下。
  小组1:不会。因为担心这种太有界限的做法会让对方以为自己不喜欢他。对方的自尊心可能会因此受伤吧。
  小组2:会的。如果和对方交往一直有不舒服的感觉,会很压抑。
  小组3:不会。心理边界被破坏的那个人,比如小C吧,她自己可能也很享受小H这种特别的照顾,所以可能不会让对方知道。
  小组4:我们组觉得会告诉对方。因为如果一直允许对方破坏自己的心理边界,可能会让对方误以为你也喜欢他,但其实你并没有想好要不要和他谈恋爱。
  小组5:会告诉对方。正如前面我们看到的那样,对方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的言行破坏了你的边界。不知道你的真实感受,还怎么调整自己的言行呢?
  教师点评与回应各组的认识,并提炼如下基本共识:彼此愉悦的情感,不意味着言行可以破坏心理边界,而提出“心理边界”的问题也不意味着对友好关系的否定。有边界,才能让两性关系健康发展。
  设计意图:在确认心理边界被破坏之后,学生遇到了问题的核心“是否应该冒着关系被破坏的风险,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這一环节就是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双方直面问题的核心,在对质中探索妨碍边界守护的认知与情感因素,最终形成“守护心理边界并不影响关系发展”的新知。
  三、创意表达:画出我边界
  教师:经过前面的交流,我们发现尽管“告诉对方,他的言行破坏了我的心理边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我们也知道了“告诉对方”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关于“如何”告诉对方,我们还需要一些尝试、一些练习,不是今天的课所能达成。但是我希望大家用绘画来表达一下你守护自己“房子”的行动。
  学生在原来的A3纸上绘画,并请部分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用绘画的方式,把守护“心理边界”的行动画出来,既回应之前的暖身活动,又外化守护边界的心理意象。
  四、总结
  教师:两性情感懵懂之初,我们喜欢与人在一起的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但再亲密的关系也要以自身心理边界的被尊重为前提。因为心理边界本来就是健康关系的一部分。就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维护心理边界,也享受更健康的亲密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选题是基于“00后”高中生的实际需要,课中使用的情境难题也是由众多高中生两性交往案例提炼加工得来,因此,这个话题让少男少女很自然地就完成了个体情感的代入,在每个班级都收获了热烈的讨论。教学目标中的关键词“心理边界”不易被理解,但是借由“绘画房子”的活动,这一抽象概念得到了具象化的呈现。从课堂实际反应来看,学生不但能够理解这个概念,还富有深刻独到的见解。本课的另一难点是让学生形成“心理边界可以与亲密感受并行不悖”的认知。在回答“会去守护心理边界吗”的问题时,尽管学生表示有纠结、很矛盾,但当内心渴望守护心理边界的声音获得了外部的回应时,他们守护边界的心意很快得到了坚定,这一难点目标经由同伴研讨得以实现。
  但是从课堂实施来看,整节课生成性资源容量巨大,所以笔者今后要注意把控方向,让课堂讨论始终紧贴教学目标。

【点评】


  青春期两性情感是高中生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重要议题,青春期两性情感的心理边界问题,是学生难以把握,也是青春期健康两性情感与交往的一个关键点。本课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高中生的心理需求,有助于高中生两性情感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热身活动、主题探究和创意表达三个活动出发,能够紧扣教学目标,层次清晰,逐步展开,不追求形式的热闹,而注重内容的细致探讨。三个两难情境的设计均源自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同时又被归纳为心理边界的三个空间,即物理空间的、时空环境的和社会关系的心理空间,促进学生对于青春期两性交往的理性选择、判断和思考。
  (点评嘉宾:吴增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其他文献
1946年7月15日上午,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下午的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与大儿子闻立鹤一同回家,当走到西南联大职员宿舍时,身后一声枪响,闻一多应声倒地。立鹤立刻扑在父亲身上大喊:“爸爸!”四个身穿蓝色中山装的大汉从前后扑来,向立鹤连开三枪后将其从父亲身上拉起摔在一旁。立鹤还想挣扎着起来,再中两枪后倒在血泊中。四个大汉集中火力射击闻一多头部,闻一多当场气厥身亡
【关键词】疫情;绘画表达;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4-0007-03  【作者简介】1.唐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江苏苏州,215021)教师,一级教师;2.倪薇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江苏苏州,215021)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学龄前儿童遇到了不能外出
【摘要】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四大文化象征之一,与我国的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其创作形式大多来源于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对传统作画精髓的理解。而在创作过程中,画者除去需要对绘画内容非常熟悉,了解其基本的生活状态以作创作成分,同时也需要加大对于自身基本功的锻炼,明确笔画勾描的动作方式、不同明暗色彩的转换形式、各种作画流派的主流画作手法,并在结合自然与生活的基础上,以内心世界为观照,进行绘画创作。 
试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  改革开放之初,地处粤北山区的清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1977年,国家给清远县17家国营企业下达18.6万元的利润指标,但这17家国营企业不但没有完成,反而还亏损了31.3万元,1978年1月至9月只完成年计划利润46.7%。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县里被迫伸手向地區财政局借钱发工资。以清远氮肥厂为例,员工们说,我们的日子难过,大部分职工每月工资才33元,要养活一家人,为糊口
【摘要】音乐美学作为音乐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学科,无论是学科性质还是研究方法,都离不开哲学这个深厚的理论根基。众多艺术门类之一的音乐艺术,其美学思想也与古希腊美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作为一名音乐美学的初学者,本文以古希腊时期美学的典型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美学思想为切入点,试析音乐美学与古希腊哲学、美学之联系,也以此作为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美学评述》一书读后的一点思考。  【关键
【关键词】初中生;时间管理;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9-0149-04  【作者简介】张玉丹,江蘇省江阴市云亭中学(江苏江阴,214422)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对初中生来说,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促进学习,增强自我效能感。很多学生进入初中后,时间管理意识不足,缺乏紧迫感,生活学习缺乏秩序;学习无计划,
故事梗概:  林浩从小家庭富裕,父母的宠爱使他养成玩世不恭的个性,尤其看不起外地的同学。小米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一直努力读书,是班上的尖子生,却自卑、敏感,封闭自我,不愿与同学接触。互相看不惯的两人在被老师批评后发生严重冲突,同学们用关爱感化和帮助了他们。  主要人物:  林浩:家庭富裕,玩世不恭。  小米:留守儿童,性格自卑、敏感。  琳琳:班级心理委员。  沈诺、杨洋:班级热心同学
编者按: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由中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于1912年创办。吕凤子先生提出:“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合理儿童。”合理,就是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儿童成为儿童。丹阳市正则小学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最大可能地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近年来,学校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的理念,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
【摘要】在世人对文化昆仑钱钟书的一片喝彩声中,我记起夏衍曾发出“你们捧钱钟书,我捧杨绛”的声音。这种对杨绛的莫大肯定,使我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心理。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似乎总是生活在巨匠的光环下,常自嘲为“灶下婢”。然而,她一直固守的“隐身衣”哲学,终究未能将自己真正隐藏起来。我们从其自然质朴、幽默风趣的文学作品里仍可窥知她的庐山真面目。她的文笔清如水、明若镜,平淡中透着奇崛,幽默里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理念与工作方式已适应不了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通过回顾分析我馆阅览部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实施阅览部工作改进措施,不断提升阅览部的读者服务质量。  【关键词】高等学校;图书馆;阅览;管理;读者服务【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保障中心,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障,阅览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