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足轻重的清洁女工

来源 :可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纽约的布隆克斯区,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穿着工作服检查大楼房间的人。这些看似平常的检查员,实际上是联邦通讯委员会无线电情报处的监察员。
  这些侦探手心里握着一个“酒杯”,通过这种微型仪器,可以测量出某幢大楼内部发出的电子信号。二战前期,美国没有正式参战,无线电情报处的任务,只是用便携式固定监视器,探测非法发报装置。
  1941年1月,无线电情报处探测到布隆克斯一座公寓楼内,有一个非法无线电装置。无线电情报处处长斯特林,向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通报了这个情况,同时确信这个秘密发报机是一个德国间谍的。
  联邦调查员开始寻找销售收音机部件的店铺,很可能有人用买来的部件建立了一个短波电台。很快,他们找到了。
  在曼哈顿的一家商店里,曾经有个男人来买收音机部件,当时就引起店员的怀疑。那个顾客非常紧张,一直转过头朝大门看,店员认为这个鬼鬼祟祟的家伙可能想用这些器件来干坏事儿。
  联邦调查员查出这个顾客叫约瑟夫•克莱因,居住在东区第126街。
  询问这一地区的居民,确实有个叫约瑟夫•奥古斯特•克莱因的人很可疑,是一个美籍德国人,摄影师。联邦调查员了解到,克莱因与弗里德里奇和希尔两名男子住在一起,他还有一只很大的德国牧羊犬。
  随着调查活动的进一步深入,一些事情被揭露出来。他长年从事无线电工作,两个室友也与纳粹德国有着密切联系:弗里德里奇是一个化名,他的真名叫杰恩克,曾任德国军官,1930年成为美国公民;希尔真名叫威尔•希尔,俄国人,1923年到美国,在埃尔第三大街做电车司机。
  1939年,第三帝国召回杰恩克,杰恩克在谍报局接受培训,成了一名无线电操作员。回到美国,他像“地鼠”一样隐藏着,等待柏林的命令,伺机而动。
  与此同时,不甘寂寞的威尔•希尔,放弃单调乏味的电车司机工作,来到德国,自愿为谍报局服务。他学会怎样通过无线电,收发密码信息。
  半年后,谍报局首脑把他派回纽约,与杰恩克组成秘密小组,叫杰恩克-威尔•希尔无线电中心,代号为操作员吉米。
  杰恩克和威尔•希尔为了寻找能够产生清晰广播信号的地方,费尽周折,经过多次试验,把便携式装置转移到东区第126街。
  总部对这里的广播信号还不满意,杰恩克和威尔•希尔又把便携式装置转移到考德威尔大街顶楼的一个房间里。这次的播音效果非常好,可没几天,他们就被联邦调查局的工作人员发现了。
  联邦调查局的监听员记下每条从考德威尔大街第六层发往德国的消息。令联邦调查局调查员沮丧的是,他们从秘密渠道得知,传送到每台秘密收音机的谍报局密码的基本规则,来源于当时的流行小说。
  没找到杰恩克和威尔•希尔用于隐藏密码的小说之前,被窃听的消息毫无意义。他们决定跟踪杰恩克和威尔•希尔,查出蛛丝马迹。
  一天,联邦调查员跟踪杰恩克,来到纽克维尔的一家书店。这是曼哈顿的一个社区,里面大部分是德裔公民。乔装成顾客的调查员浏览书架时,看到一个公司老板保罗•舒尔策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用棕色的纸包起来,递给杰恩克。但是,调查员没有看见书名。
  调查员了解到那家书店会在每本书后的空白页上,印下店名。房客不在时,调查员们不能非法潜入考德威尔大街的公寓寻找那本书,除非弄到一张搜查证,这还要请联邦调查局帮忙。
  联邦调查员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找一位考德威尔大街的清洁工来帮忙。国会没有通过任何法案,不准一个清洁女工打扫房间卫生时,顺便窥探房间里的东西。
  调查员找来一个叫希尔达的妇女。谁也没想到,一名清洁女工,完成了这项重要的调查工作。
  希尔达很难抑制住激动的心情。一方面,她被联邦调查局派去执行这样一项重要任务, 兴奋不已;另一方面,两个间谍回来时,看见她在搜查他们的书的话,她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几天后,希尔达来到联邦调查局,说,那个房间里有许多书,只有一本《走向恐怖》的书后,印有纽克维尔那家书店的名字。
  这本书正是破译杰恩克-威尔•希尔密码的关键。现在,有了破译密码,联邦调查员窃听来的消息就意义重大。消息的内容让联邦调查局非常震惊。这些情报显示,两个间谍和他们聘用的代理人,向德国主子提供了大量有关美国护航舰队和其他方面的军事机密。
  联邦调查局决定不抓获杰恩克和威尔•希尔,让他们继续向德国发送消息。联邦调查局通知美国海军,改变护航舰队的出发时间和航道,针对其布置的防卫系统,也就是他们正在偷窃的秘密,加强安全保卫。
  希尔达在挫败希特勒对美国的间谍战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摘自《间谍传奇》中国工人出版社)
其他文献
枯燥无味的哲学课是大学生活中最难挨的。主张无神论的教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地讲着无趣的哲学概念,下面的学生们“嗡嗡”一片,没一个答理他。教授不由得怒火中烧,打算给这帮不知学问为何物的学生一点颜色看看。  教授拿起花名册,随口叫了一个名字。站起来的是一个矮矮的男同学。  “你相信上帝吗?他对人类好吗?”教授问。  “当然了。”学生回答。  教授诡异地笑了一声,继续说:“我的兄弟死于癌症,死之前曾向上帝祈
期刊
最近,公司的员工们,接二连三收到在前台工作的几个女孩的结婚喜糖。大家打听嫁给了谁,结果发现她们的老公都挺好,医生、律师、公务员,她们差不多成了“精英太太团”,搞得一位大龄女酸酸地说:“就做一个接待,干着这等没技术含量的活,也这样好命。男人是不是就想娶一低层次的妻子,以便膜拜自己,满足虚荣心?”  没错,前台接待是一个收入不高的职业。可是,收入不高不等于素养不高,更不等于在婚恋上没优势。在我看来,接
期刊
一个日本商人乘飞机到巴基斯坦谈生意。下了飞机,他急忙拦下一辆出租车。一场重要的谈判正等着他。他不断地催促司机开快一点。“先生,我开得已经很快了。”司机回答。没过两分钟,日本商人又催促:“请再开快一点。”司机没有回应,表现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没办法,日本商人只好望向车窗外。这时,一辆丰田汽车飞快地开过。“是日本汽车。瞧,日本制造跑得就是快。”日本商人满脸自豪地对司机说。司机不屑地冷笑了一声。 
期刊
迪拜塔的竣工揭开了全球建筑史新的一页。它是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第一高楼,完整高度为828米,一共160层。在迪拜塔的落成启用典礼上,参与设计的科比史密斯提到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一个中国工人让这幢大楼抬高了0.64米。  虽然迪拜塔的高度几经改变,但如果一切按原计划进行,它的最终高度将是827.36米。科比是美国SOM建筑设计公司的高级设计师。早在2002年,他就和同事们一起参与设计这座由阿联酋国营地
期刊
世界赌王之所以能得到这个称号,是因为他在十年里,每天纵横于全球最著名的四大赌城间,从未遇到敌手。  赌王靠着精湛的赌技赢得无数尊重和财富。有一年,他想过一段轻松平静的日子,于是登上环游世界之旅。一天,他来到南非西部一个古老的小镇。人们争相涌向他,都想一睹世界赌王的风采。大家把他请进一间草屋里,拿出最好的普蒂亚花茶招待他。赌王心情很好,和他们坐在一起亲切交谈。  这时,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挤进来,仰着
期刊
大学时代的我跟土鳖似的,从来不敢主动与人打招呼,怕一说话就露怯。遇见熟人,最多傻傻地笑一下,然后迅速低头,人家还没捕捉、意会,我就单方面扼杀了那丝善意。后来,参加学校社团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混在一堆同学里卖报纸卖面包,我基本从头到尾都站在路边发呆,一脸害臊,一声都不敢吆喝,一天下来,血本无归。毕业前,一位老师在毕业纪念册上给我留言:“毕业了,你还有一门能力挂科——搭讪!”  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走
期刊
中午放学时,15岁的杰瑞恩开着一辆崭新的雪佛兰回家。父母瞪大眼睛质问儿子:“上帝,这辆车是从哪儿来的?”杰瑞恩平静地告诉他们:“请放心,这是我自己买的车。”  “多少钱?”父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十分清楚买一辆雪佛兰需要多少钱。  “哦,”杰瑞恩答,“这辆车花了我15美元。”父母同时尖叫道:“谁会15美元就卖掉一辆崭新的雪佛兰?你当爸爸妈妈是白痴吗?”  “是住在我们学校附近的一位女士。”
期刊
云雾缭绕的重庆缙云山,是蜀中三大道教名山之一,人称“小峨眉”。一日,一个颧骨突出、顽童模样的人走进缙云山绍龙观,开始修行。他就是阿里巴巴网和淘宝网的创始人马云。他不是第一个上山的商界大佬,也不是最后一个。这些钱多得数不清的男人对于山风树影、青灯古佛的眷恋背后,到底埋藏着什么心愿呢?  在绍龙观,马云只待了三天,他被禁言了:不能带手机、不能看电视、不能有娱乐活动、不能与人有肢体接触。最可怜的是,当亿
期刊
东北人一向以酷爱豪饮而闻名,似乎成年男人过了晚上8点就没几个完全清醒的。如果哪个东北男人一个礼拜不喝酒,原因可能有三:第一,此人社交能力差,没什么朋友。第二,此人酒精过敏。第三,此人年轻时喝大酒喝得太多,现在喝点酒就得进医院。  据我观察,似乎第三类居多,比如我爸爸就应归为此类。现在,我爸爸只能坐在酒桌上看着年轻人痛饮,心有余而力不足。谁让自己年轻时严重透支酒量?现在爸爸经常教育我:“人一生能喝酒
期刊
《最后的晚餐》出自意大利著名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之手。这幅杰作花了几年时间才完成,画中十二门徒及耶稣本人的形象均按照真人描画。达芬奇最先寻找的,就是耶稣形象的真人模特。  达芬奇从下定决心画这幅杰作开始,便在成百上千的年轻人中精挑细选,极力寻找一张洋溢着率真与美的面容,没有任何罪恶和放浪形骸的痕迹。  最后,经过数周苦苦寻觅,一个19岁的年轻人被选中,成为耶稣画像的模特。历经六个月奋战,达芬奇终于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