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秋著的《壮族麽文化研究》出版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数仅次于汉民族的南方民族。与之同源异流的壮侗语诸民族如傣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等也居于中国南方珠江流域以及云贵高原东部、海南岛等广阔的区域里,除此之外,中国大陆境外的东南亚国家中,如越南的侬族和岱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和印度阿萨姆邦的阿含族等,这些民族历史上都与壮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学者们喻为“同根生的民族”。从宗教人类学的角度来推测,以上这些民族尤其是壮侗语诸族在分化迁徙之前,是否存在过共同的宗教信仰?从目前人们掌握的情况来看,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语言史与文明史的研究,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启发。中国语言学家、汉语音韵学家潘悟云教授致力于民族语的调查研究,通过语言去研究文化史,从而揭示民族的文化历史。近年来潘教授提倡历史层次分析法,他认为汉语方言史的研究必须在作历史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西方的历史比较法,同时主张以各个历史层次面貌的构拟来取代原始语的构拟。在他的一些汉语方言研究论文中,他用历史层次分析法解释了以往方言史观所不能解释的方言现象。
期刊
黄佩华是广西知名作家,他先后获得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壮族文学奖;获第一届广西独秀文学奖;获第二、三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花山奖”;获全国第四届、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第四届、第五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文艺创作“铜鼓奖”,无疑,他是值得学界尤其是广西学界关注的作家。
立足于“机会成本”与“外部效应”等经济学概念,试图从当地人的视角出发。来展现代耕农生存的被动境况,揭示代耕农身处当地人、基层政府以及工厂主的理性选择视野之外,后者唯利的行动取向中,没有道德的维度;机会成本发生改变的同时,代耕农也从“嵌入”走向了“脱嵌”,其社会经济层面的生存境况也从外部正效应走向了外部负效应。
明代源于汉地的关公信仰在容关土司完成了“地方化”过程。在容美土司社会中取得主流信仰的地位。关公信仰这一极具包容性的族群符号既表达了容美土司的内部认同,也表达了“国家在场”和国家认同倾向,更独具匠心地表达了容美土司在王朝中的屏翰位置及容美土司与中央王朝的密切关系。可见,在历史的中国,边缘地区族群的边界不纯粹是排他性的,而是极具弹力和包容性的。
期刊
民族学人类学界有这样一位耐人寻味的学者:身为汉藏民族团结的“结晶”,取父姓,随母族;少年梦想新闻专业,却矢志于民族研究;为人豪放爽直,却心细如发、不苟一丝;性格刚正,却严于律己、从善如流;治学严谨,却从不失唐风宋韵;为人含蓄、低调,常怀素心,却行事大气而不拘小节。他就是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所长袁晓文研究员。
在对世居川西南的历史族群“西番”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田野调查访谈资料,对多续藏族和与其关系密切的其他藏族支系纳木依、里皮、尔苏的关系作了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探讨,认为他们虽各自拥有不同的族群称谓与文化特质,“和而不同”,但确是关系紧密,同为藏族支系。
如同人类乐意幢憬未来一样,人们也非常愿意回望久远的洪荒时代,探究世界与人类的起源。创世神话是人类童年的回忆。追忆人类的童年,自然要研究民族的创世神话。每个民族因自身生存的环境不同,谋生方式不一样,他们各自的创世神话也不尽相同。搜寻各民族的创世神话,研究各民族关于世界与人类起源的不同说法,往往能从中悟出先哲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2013年2月1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一行11人对广西民族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进行了整体验收。经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专家组投票一致同意广西民族大学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整体验收。这标志着广西民族大学在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的进程中实现了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