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问题链”的设计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培永老师的课虽然上得很细,但是不琐碎;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并且有深度。原因是他很善于设置“问题链”。物理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维度之一是“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习惯必须依赖思维活动的训练,为使思维活动既连贯又不乏跃迁,应将问题整合成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就问题链的设计我想谈两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问题链”是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载体”。通常,我们在备课时,在确定了课时学习目标后,重点思考的一直是这样的两个问题:围绕目标究竟要设计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哪些资源?组织哪些活动?这就是课堂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两类载体——“思维载体”和“资源载体”。物理学科学习目标的“连贯性”决定了问题的设计应该是连贯的,这就是说我们在课堂中需要准备的是具有逻辑思维关联的“问题链”,而要避免小步距的填充式的问答。
  二是要发挥“问题链”实施的效度离不开评价支撑。“问题链”是引导课堂学习活动的纽带,具体学得如何,我们还应该思考如何构建随课堂教学时序相生的形成性评价手段。这一问题,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或是不知道怎么操作。就一节课而言,教师一般的做法是编制学案,设置一定的题目去检测学生学习的效度,这确实是评价的一种,但是,这只是一种立足于诊断的测量式评价;另一种理解是把评价当成了回答问题。真正要使评价促进学习,就要注意课堂中“答问”的设计,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设置问题。现举一例加以说明:
  王培永老师在课堂中曾呈现了如图1的测量,学生一般的回答是3cm。如果单纯地依靠老师去强调读数规则,学生会知道怎么读,但是不可能知道为什么这么读。此时,我们就应该考虑采用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再出示一张图(图2)请学生读,如果学生的回答还是3 cm,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链”:图3、图4怎么读?同一把尺子测量的精确程度应该一致,请再思考图1、图2中尺子的不同,给出你的读数。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读数规则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了解到“测量的目的是根据需要逼近真实值,测量是有误差的以及如何减小误差”。学习的重、难点就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中得到了化解,这才是以评价促进学习。
  (作者为江苏省初中物理特级教师,江苏省锡山高中实验学校副校长)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徐州市铜山区责任督学,铜山区教科研管理者“体验式”培训班导师,现任铜山区清华中学副校长。主持过五个省市级立项课题,近年有多篇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参编教辅用书四部,现致力于语文读写结合的研究。  “阳光”带给人的是温暖、光明、希望和生命的活力,它不需要购买,自然便会撒播大地万物,万物于是在自然的生态中蓬勃生长。由此,我想
期刊
摘 要 物理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而且也是一门很美妙的学科。细心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在品读闪着光辉的文学作品中也随处可见经典物理知识,我们教师作为一个知识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要注意知识的有效性和联系性,将简单枯燥的书本知识释放到生活中、文学中、尝试中,就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在“乐中学”的收获和帮助。  关键词 文学作品 物理  在讲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一节“
期刊
在一次物理习题课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解决第一道习题。例一,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92N;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43N(g=10N/kg)。求:(1)物体的质量是多少?(2)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3)物体的体积是多少?(4)物体的密度是多少?几个问题设置呈现明显梯度。习题讲过以后,我本以为学生应该能够很好地理解,但是在紧接着做另一道变式练习题时,一位学
期刊
来自全省各市的7位选手同课异构,同台展示了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成果。尽管7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形式各异,但是,仔细观摩教学过程,透过具体的课堂活动可以发现,7位教师的英语写作教学理念趋于一致,执教教师在优化协同效应、强化写作过程、细化反馈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一、优化协同效应  协同决定语言学习效果,协同是第二语言能被习得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的内容不断协同,并将其
期刊
本节课是单元课时教学的输出环节——写作。在这节课中,郜鹏老师从写作的准备、呈现、写作、评阅几个环节,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整节课从学生感知、体验、分析范文,到学生合作写作、互相批阅,较好地呈现了真实的写作教学。本节课的特点如下:  基于话题,抓住主线。本节课教师能基于本单元的话题Festivals,依据教材指示语中的“Festival Week”这一情境,告诉学生每个班的同学必须举行一个有关节日的活
期刊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常识,对京剧艺术产生一定的兴趣;  2.初步学会欣赏京剧,提高艺术修养,培养高雅的艺术情趣;  3.以京剧欣赏助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京剧是戏曲百花园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 “国剧”。  (屏显课题并板书,配乐:京胡伴奏《夜深沉》)  师:有同学了解京剧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吗?  (生沉
期刊
易慧君老师的教学设计与教材写作板块的教学要求吻合,即以范文为例,指导学生编写写作提纲并能根据提纲完成一篇介绍自己最喜爱的节日的习作。  教学导入贴近学生,自然而不突兀。易慧君老师从校园里的一些节日(体育节、科技节等)入手,过渡到学生的已知已会,即对一些传统节日的了解,再到教材中Millie喜欢的节日——春节,这样的过程贴近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背景知识,且自然导入,不突兀。  范文处理条理清晰,起
期刊
一、课题概述  本节课是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7A Unit5 Let’s celebrate!第八课时Task的内容。这节课,教材中首次出现了writing plan这样的思维导图,因此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制作和利用writing plan来organize ideas和develop writing skills。  教学目标:1. To complete an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是二次函数的概念,教材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函数关系中抽象出二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逐步从对具体的二次函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抽象的二次函数概念的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  1.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渐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地发展。同时,这一
期刊
【设计思路】(略)  【教学目标】(略)  【教学重点】(略)  【教学难点】  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及误差。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每个小组分发一只信封。(内置量程0-30cm的直尺、棉线等)老师寄语——“状态>方法>勤奋”,旨在让学生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二、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视频。  师:这是谁?(展示柯南的图片)  生:柯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