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审美情境下语言功力的彰显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y_1012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婚礼主持从广义上讲,是以说为主,集文艺主持、演说、朗诵、表演、曲艺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段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从狭义上讲,婚礼主持是一门语言表达艺术。婚礼主持要遵循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做到语音准确规范、吐字清晰流畅;发声圆润集中、音质优美动听;语句如珠如流、表达生动形象;内容清楚完整、情感恰当贴切,从而给现场的新人和亲友带来美的享受,实现愉悦共鸣的审美需求。婚礼主持的语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喜庆明快,亲切朴实,生动给力,分寸得当。
  关键词:婚礼主持;艺术审美;语言表达;特点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2-0136-02
  
  
  任何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繁荣,婚礼主持艺术是随着城市繁荣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婚礼主持人的作用在现代婚礼中已经是越来越不可忽视。婚礼上,新郎新娘是绝对的主角,但是要想上演一场完美的婚礼,除了男女主角之外,有一个重要角色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婚礼主持人。
  一、婚礼主持人的定义和内涵
  婚礼主持人过去也称“婚礼司仪”。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司仪就是举行典礼或召开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专业工作人员。在《辞海》中司仪是指:1.官名。《周礼秋官》有司仪提任迎接宾客;北齐、隋、唐、明都有司仪署,主管典礼之事。2.举行典礼时的赞礼人[1]。
  随着时代的发展,婚礼主持人逐步替代了“婚礼司仪”的称谓,而且所指范围更加宽泛。婚礼主持人就是指主持结婚庆典仪式,并能科学有效地掌握、控制、处理庆典全过程能力的人。婚礼主持人对于婚礼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婚礼主持人在婚礼中的作用
  婚礼是每个人都期待的人生大事,我们都希望它美丽而且又难忘,不过,要想让自己的婚礼办得难忘,选择一名出色的婚礼主持人就是至关重要的。婚礼主持人是婚庆典礼上的灵魂人物,他应该对婚俗文化有很透彻的了解,并具有控制婚礼进行的步骤、把控调动婚礼现场气氛的能力。
  婚礼主持人要对婚俗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通过自己的语言,把婚礼习俗与新人的爱情,父母的感情,来宾的热情,像桥梁和纽带一样,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新人享受到婚礼的庄重与神圣,体会到爱的意义和结果,实现爱情、亲情、友情等人类美好感情的交流和融合,从而让新人感受到一份喜庆、一个承诺、一种责任。
  婚礼主持人的要有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口才,串联婚礼的各个环节,控制婚礼现场气氛,非常巧妙地化解婚礼现场出现的尴尬和意外。婚礼主持人的语言高雅、文明、大气,与主持风格相得益彰,或庄重得体、或诙谐幽默、或生动活泼、或激情高昂、或浪漫温馨,在喜庆热闹、欢声笑语中充满高尚的情趣和艺术感染力。
  目前追求个性化、高品位、既喜庆热烈又温馨浪漫的婚礼已经成为时尚,为婚礼选择一名称职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婚礼成功的一半,更能给婚礼锦上添花[2]。
  三、婚礼主持语言的特点
  婚礼主持,从广义上讲,是以说为主,集文艺主持、演说、朗诵、表演、曲艺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段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从狭义上讲,婚礼主持是一门语言表达艺术。
  婚礼主持作为一门语言表达艺术,主要是借助语言来进行婚庆礼仪服务的,其成败在于婚礼主持人能否娴熟、有效地运用语言工具来组织议程、表达祝福、传递情感、渲染气氛、驾驭场面,这彰显着婚礼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功力。婚礼主持作为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要遵循主持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做到语音准确规范、吐字清晰流畅;发声圆润集中、音质优美动听;语句如珠如流、表达生动形象;内容清楚完整、情感恰当贴切,从而给现场的新人和亲友带来美的享受,实现愉悦共鸣的审美需求。可以说,时代的进步,婚礼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新人对爱情品质的不断提高,激发了婚礼主持艺术实践的生命活力,婚礼主持的语言也随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喜庆明快,亲切朴实,生动给力,分寸得当。
  (一)准确规范
  婚礼主持语言的规范性,主要指的是语音(声、韵、调)、词汇、语法、语流等等都要符合普通话的要求,遵从普通话的规范。吃字、音包字、归音不到位,声调、变调不准确、词、词组、句子的轻重格式不准确都属于不规范范畴,要坚决改正。
  婚礼主持人自觉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使用普通话,逐步提高语言修养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艺术的诉求,时尚的追求。推广普通话,应视为婚礼主持人的一项重要职责。
  值得注意的是,把婚礼主持语言的准确规范认作“呆板”的代名词,把规范性当成“不自然”、“不生活”的同义语,显然是一种幼稚的、需要进行启蒙教育加以纠正的偏见[3]。
  (二)清晰流畅
  在婚礼现场,婚礼主持人的语言所负载的信息密度大,所以要求吐字清晰、流畅。
  吐字清晰就要做到字头叼住弹出,字腹拉开立起,字尾弱收到位,整个音节合起来成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语言流畅,就要做到句子内部组合得当,句子与句子之间上下衔接,顺序合理,语意通畅,清晰易懂。
  在婚礼主持中,婚礼主持人是通过语流来让现场亲友获取信息而受到感染的。所以说每一个音节,每一个字音都是融汇在语流当中的,要注意语流对于字音的影响,注意枣核形在语流中的变化。也就是说吐字归音要服从表达的需要,灵活自如,轻快流畅。
  (三)喜庆明快
  在婚礼庆典仪式中,无论是中式婚礼中的迈火盆、过马鞍、行大礼、揭红盖头、合卺酒还是西式婚礼中的新人入场、结婚誓言、交换戒指等,这一切都为新人营造了一个欢快、祥和的喜庆场面,婚礼主持人使“这个场”成为动态的、立体的、热烈的、让人难以忘怀的场面,就要依靠其语言功力。
  所以,婚礼主持人在使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时候,即在婚礼现场进行主持创作的时候,婚礼主持语言要做到喜庆、舒展、明快,在语气中要充满欢快的意味,隆重而热烈,喜庆而活泼,表意则意明,传情而情切。
  在婚礼主持中,不能把“隆重而热烈”理解为装腔作势、故作深沉、油嘴滑舌、油腔滑调,不能把“喜庆而活泼”理解为玩世不恭、哗众取宠、张扬自我、喧宾夺主。对婚礼主持中的庸俗、媚俗、低俗之风要坚决予以摒弃。
  (四)亲切朴实
  婚礼主持语言的亲切朴实不仅是一种语言传输心态,而且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平等交流心态,这是语言传播的心理基础。亲切朴实就是指婚礼主持人的语言要接近生活中的口语,但又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口语,而是生活中口语的规范、提炼和升华。
  亲切朴实,从内容上说,要适应 “通俗”、“可信”、“情真”、“互动 ”的婚礼现场亲友的期待心理。在婚礼仪式中,难于理解的,东拉西扯的语言,往往使亲友们产生厌烦;虚情假意的、故作多情的语言,更令亲友们无法接受。从表达上说,语言要朴实无华,真切感人,张弛得体,控纵有节。婚礼主持语言中充满了尊重、通达、真挚、友善,婚礼主持人既不高高在上、张扬自我,又不唯唯诺诺、乞怜谄媚。
  婚礼主持人故作亲切状,一味地追求所谓的“亲切”而忽略了内容的准确表达,则容易造成机械的、单一的、雷同化的声音效果,不利于“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能动和多样化的表达[4]。
  (五)生动给力
  婚礼主持语言的魅力植根于语言的“情感性”和“感染力”。 在我们的婚礼主持实践中,情感贴切体现着语言内容的厚度,生动形象体现着语言表现的力度。
  首先婚礼主持语言的生动给力体现在彰显时代特色上。婚礼主持需要符合时代精神,充满生活气息,丰富多彩的时代,也要求丰富多彩的语言去反映。
  其次反映了语言表达艺术的审美需求。在婚礼仪式中,婚礼主持人要求发声相对集中,有穿透力,语言表达有层次,节奏变化适度,基调隆重而喜庆;在婚礼游戏环节则要求声音能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有表现力,语言夸张、装饰成分较多使用,节奏变化较大,能烘托现场气氛,基调欢快活泼。
  最后决定了婚礼主持多样化的表达方式。由于婚礼风格的差异,婚礼主题的区分,客户需求的不同,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让婚礼主持更出色。
  (六)分寸得当
  每一场婚礼,面对不同的新人,表现不同的爱情故事,实现不同的婚礼创意,婚礼主持人在有序的、动态的主持中,内容表达会有主次,轻重之分,节奏变化有高低、快慢之别,感情有浓淡、起伏之变,并付诸于相应的、贴切的语气给以鲜明、适当的表现。于是,“分寸感”便有了不可或缺的意义。
  首先是内容的主次。主要的内容,重点的语句,都要予以突出。其次是感情的浓淡。感情起伏变化,“浓墨重彩”与“轻描淡写”,在不同的色彩中,“淡妆浓抹总相宜”。再次是节奏的对比。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明暗、虚实……不同的节奏变化要适度。这些落实到语言上,就是“分寸”。
  可以说,成功的婚礼主持十分注意分寸的把握,火候的掌控,努力避免“分寸不当”的问题,呆板浊拙、轻浮低俗、简单复制的语言是要坚决制止的。
  总之,婚礼主持语言的这六个特点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婚礼主持人进行艺术创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惟其如此,婚礼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才会有很好的起点,婚礼主持艺术审美的提升才会有无限可能。当然,在这个基础上,婚礼主持人还应在语言功力上花气力,“语言这东西非下苦功不可”,如果不进行艰苦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 王晓玫.婚姻庆典服务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2] 马力.礼仪主持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 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国内外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关注起了中国救灾军队的表现。国外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救灾军队?国外媒体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是怎样的?带着这个目的,本文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6月12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采用内容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分析,详细解读美国报纸汶川地震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文章认为,这两家美国报纸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的形象是正面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城市管理力度的加大,媒体关于对城管执法发生的冲突性新闻报道增加。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法,用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网络媒体对于城管形象的污名化再现,网络媒体对城管进行负面报道的原因,并探讨了如何改善城管的媒体形象。  关键词:城管;网络媒体;构建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2
期刊
摘 要: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网民在微博上形成了前所未有强大的舆论力量,微博集结了最广大群众的救援力量,人民群众在网上网下同时开展及时有效的救援直播和爱心传递。对比三年前的4.28胶济铁路特大事故,前者死伤亡人数远远超过此次7.23动车追尾事故,但是影响和传播面要远远小于这次动车事故,原因主要归功于微博力量的介入。本文从微博“先声夺人”、“调动力量”、“传递民心”三个角度分析微博在此次动车事故
期刊
摘 要:从早期华人下南洋开始时,以新加坡为例,来看华人在新加坡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转变,到第一份华文日报《叻报》的出现,从《叻报》的创办过程和《叻报》所传达出的华人对文化、国家和族群的意识,推动了新加坡报业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华人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华文报纸;《叻报》;华人;族群  中图分类号:G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
期刊
自信是事业的基石,成功是不断地攀登,用自己平凡的脚步走完伟大的征程。每天用心认真的工作,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别人,一天的爱心可能会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    编者按:南方电视台是中国最年轻的省级电视台,因为年轻,所以它朝气蓬勃,快速发展成为国内第一个覆盖全球的粤语卫星电视频道。年轻的电视台有个年轻主持人,人们亲切的称他为“阿骆”,多年来,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他一专多长、集采编播策划于一身,除了播音主持外
期刊
摘 要:目前,国内人物访谈节目数量日益增加,节目内容也丰富多彩,继央视《艺术人生》、《面对面》开播之后之后各卫视纷纷开辟自己的访谈特色节目,比较著名的有安徽卫视的《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湖南卫视的《天下女人》以及江苏卫视的《人间》等等。“提问”作为谈话节目主持人所必备基本业务能力,它的得当、精彩与否直接关系了一档谈话节目的质量,甚至生死存亡。因此本文试以两档国内比较著名的经典谈话节目《鲁豫
期刊
服饰的创造是人类迈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服饰文化的历史也与人类活动紧密相联。每一种民族服饰的形成,都缘于这个族群的生活之中,因血缘的基础而“约定俗成”,服饰反映着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甚至是思想信仰等,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特色。丝绸之路历代民族服饰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记载着民族的兴衰,凝聚着民族的精魂。其浓艳相宜的色彩、风采独特的款式、华丽雅致的纹样,不仅赋予了服饰一种流动的景
期刊
摘 要: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类周报,南方周末在新闻选题方面有独到的理念和操作手法,非常值得其他平面媒体借鉴。研究并归纳其特点有助于提升新闻品质、媒体品位和美誉度。  关键词:同仁;人文;宏观;前瞻;建设性  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2-0121-02       一、南方周末选题的特点  
期刊
摘 要: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活动,是新闻战线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了切实推动这项活动的开展,《农业科技报》结合自身服务农村基层读者的实际和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充分发挥涉农报纸“服务三农”的优势,不断创新形式,丰富活动载体,先后通过采取送科技文化下乡、送电影文化进村,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等多种形式和做法,探索出了一条涉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传媒技术的推广,大众传媒的受众范围得到极大的拓宽。自2000年左右,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类的民生新闻产生及发展以来,其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通过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理论,结合河北卫视《今日资讯》栏目,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电视民生新闻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关键词:人民报刊思想;民生新闻;今日资讯  中图分类号:G2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