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体统一: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应有之义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fhv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社会构建是一次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和谐社会构建主客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教育活动的主客体也是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活动在认识的主客体性质方面具有同质性,且都是以人为活动的主体。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主体的积极参与。而这一使命迫切需要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作用发挥。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问题,导致了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教学被凸显出来。而有效教学交往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有效的教学交往备受关注,师生关系的重构,师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学交往观的确立是有效教学交往的最终落脚点。本文从社会学视角下提出实现有效教学交往的策略,希望能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交往。  [
在《物流工程》教学中,传统方式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各具优势与缺陷,又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克服其不足,使其达到最佳效果,是当前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急
课堂沉默现象贯穿于英语课堂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对高中阶段影响尤为明显。当前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们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每当老师提问时,多数学生都会低头默不出声,并且避免与教师目光接触;开始课堂讨论时,学生也消极参与,未能加入其中。高中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一直困扰着一线英语教师,课堂是英语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学生不回答老师提问或不配合他人课堂讨论,师生、生生之间缺少交流、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