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相关肛门括约肌损伤缝合修补规范(草案)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道分娩时发生的肛门括约肌损伤是粪失禁最常见的原因,产科相关肛门括约肌损伤(OASI)的诊断主要依靠肛门指诊,医师的经验对于产时OASI的诊断至关重要,经肛管腔内超声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肛门外括约肌损伤可采用端-端缝合或全层重叠缝合,肛门内括约肌损伤应采用端-端缝合;多数国内学者建议,3个月后再修补分娩后超过72 h的OASI。识别OASI的高危因素并积极处理、发生损伤后及时诊断、培训损伤修补技术对于减少OASI、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OASI的修补方法,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制定了《产科相关肛门括约肌损伤缝合修补规范(草案)》。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脑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演变结局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的96例小动脉闭塞型RSSI患者,男60例、女36例,年龄64.5(58~73)岁,随访间隔时间11.6(6.3~11.8)个月。记录患者入院时临床信息、基线头颅MRI影像资料及随访时梗死灶演变结局。根据RSSI结局转归,将患者分为腔化组(腔隙灶)和非腔化组(脑白质高信号和梗死灶
期刊
为促进临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规范化检测,特发布《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检测规范化应用北京专家共识(第一版通用部分)》。对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应用来说,设定明确的临床预期用途、建立满足临床预期用途的方法、结果的报告和解释至关重要。临床实验室应重视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避免临床的滥用、误用。
国内外创伤骨科领域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对创伤骨科一些重点发展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主要包括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精准手术技术应用,老年髋部骨折多学科管理模式研究,加速康复外科在创伤骨科的应用研究以及骨折术后康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s)为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首选组织用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晚期NSCLC患者血浆EGFR基因突变与组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是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脊柱脊髓领域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近年来脊柱基础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3D打印技术在优化手术方案及实现假体的个性化定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脊柱非融合理念及微创技术也在临床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对上述发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脊柱脊髓领域的新理念、新进展。
我国的关节外科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先后成立的各级各类专业学术组织的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我们仍需要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同时,更需要正视我国人工关节外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人工关节外科微创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未来发展目标而努力。
期刊
遗传病发病率低,病种多,诊断困难。遗传病的精准基因诊断是患者及家庭疾病管理和治疗的基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大大提升遗传病患者获得基因诊断的预期,但如何建立可靠的下一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方法,以及如何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是国内遗传病基因检测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从遗传病NGS数据分析流程的建立与确认、所检测基因的临床有效性和序列变异分类与解读三个方面分析和阐述我国从事遗传病NGS检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200份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标本,同时收集50份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50份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标本。(1)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病变程度的子宫内膜组织中CXCR7与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ER、
期刊